怎样上好职高美术鉴赏课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victori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高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本文就怎样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谈了几点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职高美术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要更高一些,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教学,使学生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識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可以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的下一代。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如:“什么是美术”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就要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找到“美术”这个词演变的轨迹,并综合有名学者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对“美术”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了。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思考其原因,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也可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在与他人思想火花的撞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
  人美版职高美术鉴赏教材是根据建构主义的思路编写的,因此我认为,《美术鉴赏》的教学也应该本着“建构”主义的思路进行。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的功能在过去传统美术教学传授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基础上扩大为培养学生终身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灵活健康的审美观念,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培养自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建构型美术综合课程比起传统的美术课具有十大优势。建构型美术综合课设计要考虑情境如何创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解决问题,怎样进行评价。建构型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呈现情境、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同样一节课,建构型的课堂可以设计成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不同时期作者的《最后的晚餐》作品,提出如下问题:(1)请对比这些同名作品,分析达芬奇的作品好在哪里。(2)请用各学科知识解释达芬奇作品中耶酥为什么会如此突出,即是我们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又是最后目光停留的地方。(3)用你学过的物理、化学和美术知识相结合分析作品的颜色为什么脱落这样严重。(4)如果你表现这段故事,你将怎样做,提出你的设想或做出来。(5)请大家分组进入角色表演这幅作品。这种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特点。
  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为保证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的持久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多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在欣赏过程中,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地貌、人文景观、历史等等有机组合在一起,再配上当地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教师的授课方式不能光唱独角戏,做好师生互动。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能从头讲到尾,即便教师运用动听的语调,做到声情并茂,学生还是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美术欣赏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入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拓宽知识面。
  总之,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无定法乃至法"。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活动;在欣赏教学中必须采取合适的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一定的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牢记和掌握帕斯卡定理,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液压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关键词】液压 帕斯卡定理 理实一体化 教学方式  Abstract:Well understand and use Pascal’s theorem,us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eaching,using v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其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个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
朱自清写景不但逼真,而且形神兼备,富有灵性.本文分析了朱自清写景抒情的艺术魅力和动人之处,动静结合,感觉借移,主宾互衬等.善于处理情与景的关系,讲究情中景,景中情的契合.
第一,成立语言培训工作室的背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生产化,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化”指导思想的提出,为高职院校带来了生产性实训的新思路,推动了实践教学
培养初入学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融师生之情营班级之和谐氛围,抓时机,玩中说.创设情景,让孩子们想说.寻契机,利用现成教材,学着表达.利用现成教材,学着表达丰富语言,消除教学
为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深入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联动发展,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武汉市规划局、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城市发展研究》杂志社等有关单位联合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是作者多年来学习视唱练耳结合自身接触过的老师吸取每个老师的教学优势和自己的体会所写。  【关键词】多听 背唱 想象与模仿  试唱练耳大体分为视唱和听觉两大部分。通俗地说,视唱就是拿到一份乐谱看谱即唱的技能,一般分为简谱试唱和五线谱试唱两种,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谱号,区别不同音之间音高的不同,以及不同音符所代表的长短时值,认识各种升,降记号,判断各种调式与调性等等,演唱时要求达到音准,节奏准
作为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能力。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尤其是在知识与信息时代的今天,要靠老师把知识教给学生用一辈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知识更要靠学生自学。好习惯就是成功的自学方法。语文学习中的好习惯有哪些,怎样培养呢?  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结合语文就是课前预习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 摘 要 】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仅次于矿山开采的第二大高危行业。对于建筑企业的管理,我们经常探讨的是如何在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将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同时得到最大的收益。然而,在今天我国的建筑企业仍然处于低成本高密度竞争阶段。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很多企业会选择降低工程安全投入为代价。忽略了建筑安全事故对企业和社会带来的隐性成本损耗。对于建筑工程的效益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
强国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培养人才离不开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特别是在现代创新教育中,作为教师,如果自身不具备这种创新的品质和创新的能力,又怎么能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所以,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而这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不啻是一场革命。那么,在这场“革命”中,语文教师要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呢?  一,要有挑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