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岁那年,我感觉到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在胸膛里鼓动。我的母亲穿着朴实的素色帆布衣裳和沾满泥巴的黑胶鞋,远远地沿校园的小道上走来。
我从教室的窗台看到了她的身影,但是我并没有去迎接她,而是以极快的速度消失在了校园的绿丛中。我不想让人知道,这个不修边幅、五大三粗的中年妇女是我的母亲。我跟她说过无数次,来学校之前一定要好好梳洗打扮一番,可看她这副模样,一定是刚从田地里回来。
我躲在一片葱郁的枝叶背后,看到我的母亲在一片惊疑和指点中慢慢地踏着步子。她似乎浑然不觉,自己这一身打扮已经成了课后所有学生的话题。她并不知道我所在班级的具体位置,只能挨个询问。
那些衣着光鲜的少年毕恭毕敬地为她引路,好像我该为朴实而又坦然的母亲感到自豪。可奇怪的是,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成了玩偶。先前她对我的承诺成了风中飘散的烟雾,布满了我忧伤的面庞。
她跟在那位少年身后,怯生生地走着。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少年是无比善良的,对农村来的大娘这么客气。可要知道,他表现善意的对象是我母亲。我多希望她能像其他城里孩子的母亲一样,亮丽地出现在路上,让我能从教室里欣欣然飞奔出门,领着她趾高气扬地穿过人流。我知道,倘若真是那样,周围的同学一定会说:“呀,你母亲真漂亮!”于是,在一片惊羡和称赞声中,我找到了一个少年的荣耀和尊严。
那个云淡风轻的下午,我躲在葳蕤的树后,直到上课的铃声响过许久,母亲失落地从人群中转过身子,走上那条来时的小路,我才忐忑不安地从花坛里跳出来,径直走进教室里。
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对我说:“嗨,刚才你母亲来找过你。”我由开始点头敷衍到后来大发雷霆。这个世界,是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了,刚才那个一身泥巴的农村妇女就是我的母亲?
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第一次有女生写信给我,即便她只是单纯地想要与我交个笔友,交流一些关于写作的心得,我还是兴奋得在田间小路上吹起了口哨。我觉得,背后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那些陌生而又诚挚的眼神正企盼了解我的短诗在校报上绽放,企盼了解我的一言一行,甚至企盼与我初次相遇。
我开始在乎一切关于自己的消息,哪怕只是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个陌生人肯定的神色,都能让我大悲大喜。莫名的忧伤与善感,就这样伴随着我的短诗,迷蒙地过了十六岁的花季。
十七岁的清晨,我执拗地不要母亲来学校缴纳学费。在雾蒙蒙的田野里,我独自揣着那一把母亲用辛勤劳动换来的零钱,小心翼翼地在上学的路上慢跑。我终于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可以独自捏着大把零钱一脸从容地走过小巷,在一双双羡慕的眼睛里,与一帮衣着华丽的孩子缓缓走至讲台。
其实我知道,那些钱不会是自己的,终究要缴纳上去,只不过暂时经过一下我的这一双手而已。可那样微妙而不可言喻的满足,实在是旁物所不能取代的。
出于自我满足,我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我总相信,这些被登载于校报角落里的小诗一定会引发许多人的共鸣,并让他们刻骨铭心。
毕业联欢的当晚,我迟到了足足半小时。因为我硬是要求母亲为我租了一套纯黑的礼服。我穿着它,走在黄昏的小路上,一想到进场时将引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和惊羡声,就感觉兴奋的心脏都要跳出干涩的咽喉。
一阵接一阵的哄笑却迫使我不得不立刻脱下礼服,故作从容地说:“嘿,我这一招可真有效果,就是要大家缓解缓解别离的伤感气氛。”
当夜,竟没有一个人像我一般拘谨而又正式。我被朋友介绍给另外一位同届的女生认识。他拍拍我的肩膀,故意抬高音调说:“这可是我们学校的大才子,他的诗歌经常在校报上发表哦!”我想,这位平凡的女生定会讶异地看着我,瞠目结舌地说:“你就是李兴海?”殊不料,她竟然笑着说:“哎呀,不早说,早说我就可以好好拜读拜读,呵,我们班的人几乎都不看校报。”
我抱着华丽的晚礼服,在中学生涯的最后一个月色之中若有所悟。在家门前,我的母亲站立了许久,她和蔼地问我:“玩得还开心吧?”我抱着柔软的礼服,看着一脸憔悴的她,眼泪忽然像晚春的雨水,打湿了她的手背。
在这一段绝美而又虚荣的成长岁月里,我的自尊其实是那不可卸下的自卑。我每一次费尽心力所博取的自满,其实,都是以深深地伤害母亲作为前提的。
我从教室的窗台看到了她的身影,但是我并没有去迎接她,而是以极快的速度消失在了校园的绿丛中。我不想让人知道,这个不修边幅、五大三粗的中年妇女是我的母亲。我跟她说过无数次,来学校之前一定要好好梳洗打扮一番,可看她这副模样,一定是刚从田地里回来。
我躲在一片葱郁的枝叶背后,看到我的母亲在一片惊疑和指点中慢慢地踏着步子。她似乎浑然不觉,自己这一身打扮已经成了课后所有学生的话题。她并不知道我所在班级的具体位置,只能挨个询问。
那些衣着光鲜的少年毕恭毕敬地为她引路,好像我该为朴实而又坦然的母亲感到自豪。可奇怪的是,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成了玩偶。先前她对我的承诺成了风中飘散的烟雾,布满了我忧伤的面庞。
她跟在那位少年身后,怯生生地走着。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少年是无比善良的,对农村来的大娘这么客气。可要知道,他表现善意的对象是我母亲。我多希望她能像其他城里孩子的母亲一样,亮丽地出现在路上,让我能从教室里欣欣然飞奔出门,领着她趾高气扬地穿过人流。我知道,倘若真是那样,周围的同学一定会说:“呀,你母亲真漂亮!”于是,在一片惊羡和称赞声中,我找到了一个少年的荣耀和尊严。
那个云淡风轻的下午,我躲在葳蕤的树后,直到上课的铃声响过许久,母亲失落地从人群中转过身子,走上那条来时的小路,我才忐忑不安地从花坛里跳出来,径直走进教室里。
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对我说:“嗨,刚才你母亲来找过你。”我由开始点头敷衍到后来大发雷霆。这个世界,是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了,刚才那个一身泥巴的农村妇女就是我的母亲?
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第一次有女生写信给我,即便她只是单纯地想要与我交个笔友,交流一些关于写作的心得,我还是兴奋得在田间小路上吹起了口哨。我觉得,背后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那些陌生而又诚挚的眼神正企盼了解我的短诗在校报上绽放,企盼了解我的一言一行,甚至企盼与我初次相遇。
我开始在乎一切关于自己的消息,哪怕只是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个陌生人肯定的神色,都能让我大悲大喜。莫名的忧伤与善感,就这样伴随着我的短诗,迷蒙地过了十六岁的花季。
十七岁的清晨,我执拗地不要母亲来学校缴纳学费。在雾蒙蒙的田野里,我独自揣着那一把母亲用辛勤劳动换来的零钱,小心翼翼地在上学的路上慢跑。我终于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可以独自捏着大把零钱一脸从容地走过小巷,在一双双羡慕的眼睛里,与一帮衣着华丽的孩子缓缓走至讲台。
其实我知道,那些钱不会是自己的,终究要缴纳上去,只不过暂时经过一下我的这一双手而已。可那样微妙而不可言喻的满足,实在是旁物所不能取代的。
出于自我满足,我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我总相信,这些被登载于校报角落里的小诗一定会引发许多人的共鸣,并让他们刻骨铭心。
毕业联欢的当晚,我迟到了足足半小时。因为我硬是要求母亲为我租了一套纯黑的礼服。我穿着它,走在黄昏的小路上,一想到进场时将引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和惊羡声,就感觉兴奋的心脏都要跳出干涩的咽喉。
一阵接一阵的哄笑却迫使我不得不立刻脱下礼服,故作从容地说:“嘿,我这一招可真有效果,就是要大家缓解缓解别离的伤感气氛。”
当夜,竟没有一个人像我一般拘谨而又正式。我被朋友介绍给另外一位同届的女生认识。他拍拍我的肩膀,故意抬高音调说:“这可是我们学校的大才子,他的诗歌经常在校报上发表哦!”我想,这位平凡的女生定会讶异地看着我,瞠目结舌地说:“你就是李兴海?”殊不料,她竟然笑着说:“哎呀,不早说,早说我就可以好好拜读拜读,呵,我们班的人几乎都不看校报。”
我抱着华丽的晚礼服,在中学生涯的最后一个月色之中若有所悟。在家门前,我的母亲站立了许久,她和蔼地问我:“玩得还开心吧?”我抱着柔软的礼服,看着一脸憔悴的她,眼泪忽然像晚春的雨水,打湿了她的手背。
在这一段绝美而又虚荣的成长岁月里,我的自尊其实是那不可卸下的自卑。我每一次费尽心力所博取的自满,其实,都是以深深地伤害母亲作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