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部分,其中演示实验是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动手做好分组实验的基础,因此要求我们每位化学教师都应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一,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演示实验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自觉动力,是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师益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从实验中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受到生产、生活中离不开化学知识,自然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建立概念,理解概念。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非常抽象难懂的的概念、原理,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如果教师在这些概念、原理学习中安排适当的演示实验,学生学习就会感到轻松一些,因为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等等。
  3,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若只靠教师讲,学生就不一定能够真正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如果对某个知识点、原理安排一定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就可以突破难点,从而学生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
  二,做好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很好地结合讲解。
  演示结合讲解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教师先进行演示,并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使学生获得所学的知识;第二种是教师先进行讲解教材内容,然后再进行演示,用实验来验证所讲的知识的正确性、可靠性;第三种是教师一边进行讲解教材内容,一边进行演示,学生依次观察出现的现象、认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
  2、注意演示的示范性。
  要求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化,教师首先要把演示实验做得规范化,包括规范取用药品、选用各种器材和科学的操作步骤、以及正确地描述现象和准确地得出结论,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就更应该仔细操作每一个环节,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实验步骤,比如在做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这个实验的操作就比较复杂,教师在演示时,就要严格按照“查、装、定、点、收、离、熄”等七个先后步骤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特别是在集气瓶事先装满水这步,老师既要强调必须把水装满,不留气泡,还要讲清楚如果集气瓶留有气泡,给实验带来的后果是收集不到纯净的氧气。
  3、演示实验应尽量提高可见度。
   演示实验要求教师的每个细节,每个动作都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特别是有些化学反应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看明白,例如:HCl NаOH=NаCl H2O的反应中学生看不到是否发生,教师可以事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使溶液显示出红色,然后再向其中加入盐酸溶液,直到红色褪去为止,这样,学生就能观察到该反应的确发生了。又如,做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出的淡蓝色火焰是微弱的,教室后面的学生就不容易观察到此现象,教师可以把电灯关掉,或者用书挡住自然光,教师也可以在教室里走动,这样来让教室后面的同学看到淡蓝色火焰。
  4、演示实验必须准确可靠。
  演示实验的选择必须遵循科学性、知识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只有具有科学性的实验才能获取正确的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求教师所选的演示实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力求操作简单化、规范化,学生容易掌握,一般不用非常复杂的实验和超越教材内容的实验。演示实验做得不准确,不可靠,就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更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之,在做演示实验时,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适当地选用演示实验,讲究使用的艺术性,示范性和启发作用,这样,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一、确立生物学科的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科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
目的:  本研究通过蜂针配合药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客观评价蜂针配合药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从而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寻找一种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近年来许多关心中学教育或从事第一线教学的有识之士,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无疑有助于中学教学的进步,但单一学科的系统的,科学的,成功的计算机课件还很少,相关的较为全面的文章更不多,笔者根据自己教学中运用电脑制作化学计算机课件的一些经验出发,谈一谈体会,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都来参与中学化学多媒体教学的
【摘要】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自然科学实验的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科学教学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自然科学实验的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然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有演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大的原动力。那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开场白——“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被称之为“凤头”,是否得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成功地引入
目的:  通过研究以宗整脊疗法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指标分析,为以宗整脊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临床依据,为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肩颈部疼痛症状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的脑思维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锁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的品质,使学生终生受益。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而且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态度培养    科学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就是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的品质,使学生终生受益。物理学科除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外
【项目基金】福建省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阶段性实践成果(项目编号:ZL1102/RM(sj))     【摘要】概述隐性分层教学的含义和目标,依据本校高一学生实际的学习习惯、学习现状、重视程度等,笔者发现旧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学、因材施教理论、教育发展理论等理论支撑下提出“高一平行班实施化学隐性分层教学”,阐述实践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