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六大原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基金】福建省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阶段性实践成果(项目编号:ZL1102/RM(sj))
  
   【摘要】概述隐性分层教学的含义和目标,依据本校高一学生实际的学习习惯、学习现状、重视程度等,笔者发现旧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学、因材施教理论、教育发展理论等理论支撑下提出“高一平行班实施化学隐性分层教学”,阐述实践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隐密性、层进性、循序渐进、过程性、开放性、调节性六大原则,强重申隐性分层教学的目的,反思隐性分层教学策略,认为教师要有过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教学素质。
  【关键词】学生差异高一化学隐性分层教学六大原则反思
  
  所谓隐性分层教学就是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表面上不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一碗水端平”,是教师在心中对学生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课堂知识掌握要求、作业要求和能力要求,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等的及时反馈,教师也在不断调整合适的教学方式,让每位学生都会逐渐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一点点的树立学习信心,一点点的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
  高一化学课堂容量大,知识点零碎是历届高一学生的共同感受,这对于正处于敏感期的新高一学生而言,哪怕是初中非常优秀的学生也可能延用初中的方法学习化学,更何况本校高一学生学习能力天差地别,有尖子生、正招生、扩招生、还有16%的寄读生,除了尖子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外,其余的学习能力都不好,尤其是扩招生,寄读生更是差;学校周围人们的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重视,更注重为孩子创造更多地物质享受,认为只要孩子能够达到及格边缘就是最大的追求,及格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他们和孩子提前计划高二学文科,化学对他们来说就是绝对的副科,家长和孩子过早歧视化学。而教育学、心理学、因材施教理论、教育发展理论都认为,只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足够自信,再付诸一定的行动,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提升,笔者认为高一化学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合适不过,而且该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合隐性分层教学的特点,在进行课堂隐性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一、“隐密性”原则
  隐性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其实都渗透了分层,但是却没有鲜明的告诉学生具体分为哪个层,是为了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完全卸掉压力包袱的前提下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对学生在心中分层——即隐性分层,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意识的调动各层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取得最佳的收获,让每个人有不同程度的喜悦和成就感,这就是隐性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二、“层进性”原则
  隐性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对各类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要求、作业要求、能力要求等方面有不同的期待,对学生实施了隐性分层教学,将学生在老师的心中“分层”,不显露出来,这样并不是为了束缚学生,给学生永久性的“定层”,确定是三六九等,差生永远挂着“差生”的招牌,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最大收益。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当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他就被隐性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就被划为了级别更高的层,老师对他的学习要求就有所提升,学生内心中隐约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自信心递增,老师也教有所获,皆大欢喜,隐性分层是动态分层教学②③,应遵循“层进”式原则,让全班的整体水平一点点的提高。
  三、“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不管是设置问题,还是随堂练习都应由易到难,学生做题一般是按照顺序,难易题的顺序设置是否合理,直接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太简单了,优等生觉得没有挑战性,没有激情,这仅适用于中下生,使得优等生“吃不饱”,太难了,中下、差生等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这使得中下、差生“消化不了” ,都没有满足隐性分层要尽可能使更多学生受益的目标;讲评时也应该由易到难,对于比较简单的可以直接核对答案,或者轻轻点一下其中的点就可以了,偶尔可以让差生讲评,会增强差生的自信心,对于稍稍难一点的,可以给其零星提示“扶”其思考,这样比较有利于培养优等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的形成,中下、差生就像是找到了一根求生的稻草,随着提示去做一定的思考。随着能力的提高,对于较难的可以“引”其思考,降低难度,让其能“摸得着头脑”,让优等生学着理解,让中下、差生学校消化,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最后以“放”的方式让学生选材料,选用具,自行设计实验步骤与方法,大大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时刻渗透着师生的双边活动,克服了“满堂灌”的不足,满足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一点点的感受到自己力量在壮大,这就是循序渐进原则。
  四、“过程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说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教师也要给学生这样的“权利”和“空间”——隐性分层教学同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在新课程理念下隐性分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思路、信息的提取、挖掘与整合、归纳与总结等,体验注重的是学生要“思”,只有越思,解决问题的路子才会越宽,表现注重的是学生要多“说”,只有多“说”,学生才会将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体验和表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力图通过“自己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化学学习的热情,让自己也变得更加自信,这就是隐性分层的过程性原则。
  五、“开放性”原则
  在隐性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有些可能不需要考虑,就能一口回答上来,有些可能需要一番思考,教师要给予充足的空间,不急于得答案,给学生过多的提示,甚至直接就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出来了,这样学生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没有给学生“开放”性的思考,甚至有些问题教师讲了,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办法在课堂内就完全理解,需要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收集资料或有关信息,来解决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违背了“师父领进门”的意愿。教学生是为了让学生摸索一套自己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案,而不是为了解决一个题,是为了解决一类问题,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即隐性分层教学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
  六、“调节性”原则
  教和学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教师要不断的采取“多渠道反馈,全面、准确地把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要及时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恰当的调整课堂活动,及时调整学生层次及教学要求、策略等,教师还要加强个别辅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调节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隐性分层教学是在允许学生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不“嫌贫爱富” ①,表面上是“一碗水端平”,体现公平公正的一面,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但其实在教师心中有一杆秤,一杆很清楚各位学生化为哪层次的称,一杆基本上可以对号入座的称,教师课堂教学尽可能要照顾到各层学生的情绪、接受能力、知识差异、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差异等等,在以上原则的指导和监督下做到最大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的鞭策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严肃中不失活跃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完全卸掉包袱,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学习上,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首先需要教师要有过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教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罗显华,《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初步认识》,江西:《都市家教》, 2012-4,179页
  [2]邱少玲,《写作指导中分层教学的几点尝试》,吉林:《吉林教育》,2011Z3期
  [3]李俊铎,《浅谈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2009,97页
其他文献
目的:  根据临床路径构建的原则与方法,构建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中西医诊疗方案,形成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通过在我院心血管科进行历史对照研究,从有效性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一、确立生物学科的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科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
目的:  本研究通过蜂针配合药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客观评价蜂针配合药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从而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寻找一种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近年来许多关心中学教育或从事第一线教学的有识之士,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无疑有助于中学教学的进步,但单一学科的系统的,科学的,成功的计算机课件还很少,相关的较为全面的文章更不多,笔者根据自己教学中运用电脑制作化学计算机课件的一些经验出发,谈一谈体会,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都来参与中学化学多媒体教学的
【摘要】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自然科学实验的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科学教学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自然科学实验的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然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有演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大的原动力。那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开场白——“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被称之为“凤头”,是否得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成功地引入
目的:  通过研究以宗整脊疗法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指标分析,为以宗整脊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临床依据,为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肩颈部疼痛症状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的脑思维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锁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的品质,使学生终生受益。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而且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态度培养    科学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就是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的品质,使学生终生受益。物理学科除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