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使学生化学思维、化学意识和化学素养有所下降。作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在教学中采取问题驱动教学法。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问题驱动法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结果,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当前化学教学中强迫性的记忆、机械性的模仿和重复性的训练,使学生失去对化学应有的兴趣,我以为在化学教学中采取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一、创设情境,确定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处于“最近发展区”,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解决。
  比如,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第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一观点,我们可以提出问题:“物质是不是可分?是否可以无限可分?”因为学生已经有过分子、原子的早期知识,此时他们会有肯定或否定的猜测。再问:“空气能看到吗?能摸到吗?我们能感知到吗?”学生会说:“没有空气我们不能呼吸。”再问:“风吹到脸上我们有感觉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能。”学生知道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那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中有数不清的微粒在撞击我们的脸颊,从而得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结论。在让学生理解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观点时,利用刚学到的酚酞遇氨水变红的性质,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人走过会留下脚印,微粒走过也会有迹可循,我们能不能捕捉到它的足迹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利用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设计出一个由近及远的扩散实验,即滤纸条上氨水的扩散。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自由度,发挥他们的思维创造力。
  二、分析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是为上好课获得必要的知识准备,预习可提前感知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加工处理教材的过程。其中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任何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学生正普遍处于一种“受逼”学习状态……为此,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使学生从“受逼”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应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化学教学现在有同步使用的导学案,如《原子》这部分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阅读课本内容,浏览导学案信息,认真思考课本及导学案上的问题,如:原子内部有哪些粒子?每一种原子内都有中子吗?原子内有带电的粒子,原子带电吗?为什么?原子的质量和哪些粒子关系密切?等等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把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待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就可以及时解决疑问了。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主学习兴趣与信心,继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探究问题,驱动合作学习
  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没有合作学习意愿和品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在问题情境中,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新知识可能与原有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逻辑发生冲突而“百思不得其解”,便会与周围同学讨论交流。这时教师可作为讨论中的一员,给学生宽松的氛围、适时的诱导,使他们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和内心体验。“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小组讨论交流中,最后必定会达成共识,使他们树立起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中心是学生,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扮演好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比如,在《微粒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当大烧杯罩住的两个小烧杯中有一个变红了,另一个无现象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小组提出可能是大烧杯中有物质使小烧杯中的酚酞变红,也有的小组说可能是空气使酚酞变红,只是时间长一些,经过一番讨论思考,设计出实验验证各个猜想,最后大家一致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必将引发他们思维活跃,增强其思维的逻辑性、敏锐性、广阔性和开放性。思维就会逐渐由初期的“雾里看花”走向“朗朗乾坤”。
  四、师生互动,解决问题,驱动拓展
  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答疑解惑”;或者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推波助澜”地把讨论引向深入;或者对学生的意见加以归纳和提炼,“画龙点睛”;或者对某些不正确的认识给予必要纠正和解释;或者对一些不全面的认识做一些必要补充。对互动成果,尤其对阐述观点进行系统概括;对提出的问题给予有说服力的科学说明;对未能说明的问题留待课后师生继续探讨;对有创见的学生给予勉励。
  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创设情境中提出的问题,经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猜想、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比如,在铁丝的燃烧实验中,学生发现很多操作上的问题,老师可以在他们小组讨论时提供信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红热。铁丝是热的良导体,离开热源温度会迅速下降。玻璃不能骤冷骤热、易炸裂等”。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原来铁丝末端绑一根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等火柴即将燃尽时再放入氧气瓶中是为了防止氧气不纯,铁丝无法燃烧,铁丝燃烧时产物温度高,易使集气瓶炸裂,故而放少量水冷却等。有同学提出新问题:“为什么在伸入集气瓶内时,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而不是迅速伸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浪花再次被激起。
  总之,在问题驱动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有序开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深层次理解,在思维逻辑性强、层次递进、连续问题链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不断展开并向深层发展,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让“层出不穷”的问题生成智慧的火花,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赵莲芳.开展“问题驱动式”校本教研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1(16).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提高高三物理学科的复习效率,教师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精心做好课前准备;课下咨询辅导,课上对症下药;创造复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明确目的,进行针对性讲解;加强易错题目的训练,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三物理 复习策略 教学效率  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行,物理课程的地位大大下降,物理课程的时间有所削减。许多物理教师认为物理这门课程要复习的内容远远多于复习的时间,尤其是高三毕业班级
摘 要: 提问是每节课都有的师生互动内容,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有效的提问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从提问的科学性、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等方面阐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提问  提问是最常见的师生互动的内容,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是十分重视课堂提问效益的,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融入真情实感,充实作文内容,教师要运用体验式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深入到课堂或生活情境中,全面提高作文水平,拓宽写作思路,凸显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作文水平。为了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氛围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
期刊
摘 要: 高中化学知识更微观,更复杂。高考对化学中的空间思维力的考查主要有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平面、共直线问题;分子的空间构型;晶体结构中的原子数、密度、化学键数、空间利用率等计算问题。化学中与空间相关的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结构映像,培养学生在化学中的空间思维能力就很重要。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空间思维 化学式 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知识更微观、更复杂。高考对化学中的
摘 要: 本文着眼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审视了传统学习方式,着重谈了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及思考。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实践 思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能共享学习资源,更能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自学能力的差异,在教学时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情境,采用分组或其他合作形式,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摘 要: 中国生态梦就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要实现中国生态梦就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充分发挥教育在实现中国生态梦中的支撑功能,学校要加强生态梦教育,成为生态梦教育的主阵地。把生态梦理念的培育放在人才全面发展的高度。加强学生生态梦意识的培养,运用生物学知识渗透生态梦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梦共识。逐步使生态梦上升到道德层面,推动生态法制建设。  关键词: 中国生态梦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必要性
摘 要: 化学计算中的难点与重点是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问题,其考查具有代表性与综合性,能够迅速检测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水平。为了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此类知识点,在考试中迅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问题,本文有效地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对应用守恒法解决此类问题做了全面分析与归纳,旨在提高学生的有效解答能力。  关键词: 守恒法 粒子浓度 巧妙应用  一、引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化工科学提供的动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