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思品课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品德形成的有效统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236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的形成與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道德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良好品质的形成,是一线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笔者在此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1.增加趣味性,寓教于乐,使课堂“活”起来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初中学生年龄在13—15岁,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一些抽象的、理性的知识不容易理解接受。但他们兴趣特点容易被激发,求知欲较强,爱动脑,可塑性强。如何有效地将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与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想除了充分利用课本上“探究园”里的实例外,还应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将一些道理融于故事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思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就会积极思考问题,甚至生成新的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这样课堂就会“活”起来,学生就会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深奥,从而调动积极性。比如我在讲《自尊与自信》一课时,采用了这样一则故事:一群动物举行比“大”竞赛,老牛信心十足,走上擂台,台下一片呼声“大”。轮到大象登台表演,大象迟疑不定。松鼠说:“你怎么不上?”大象说:“我害怕。表演不好,别人会笑我。”结果大象没有参赛。青蛙等不及也很不服气,跳上一块巨石,鼓起肚皮,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继续鼓肚皮,“嘭”的一声,肚皮破了。故事讲完后,我出示了一组思考题:老牛、大象、青蛙的心理表现如何?老牛为何能取得成功?大象、青蛙为何失败?我们中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故事启发了学生思维,其中蕴含的道理无需教师讲解,学生都能理解,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各抒己见,头头是道,几道思考题很快解决。我想这节课的道理会在学生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疑问,激励学生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例如:我在讲授《竞争与合作》一课时,需要讲清竞争、合作的意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怎样正确对待竞争的压力,以及怎样合作等问题。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情景《三个和尚》的故事。初中生对这样的故事很感兴趣,学生们专心致志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没有一个人做小动作,没有一个人转前转后,他们专注地看,专注地听,时而开心地大笑,时而议论纷纷,思维极为兴奋。这时我抓住时机,巧妙提问: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喝?请你帮忙想想办法,怎样解决他们没水喝的问题?我们从这则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些问题发人深思,紧扣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他们的思维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要讲授的知识水到渠成,学生们轻松掌握了知识,思维能力与品质也得到提升。当然在巧妙设疑上,教师不仅要善于发问,同时还要启发、引导、调动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努力创设“问题”的时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设疑问难,设计有趣有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为问题而思、而学、而创新。教师要善于给学生问“问题”的时间、机会,教会学生问“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由“敢问”走向“善问”,并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兴趣倍增,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3.指导学生阅读,读思结合,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善于读书,不会进行分析、概括的现状,我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变着法子,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有时带着问题读,增强读的目的性,在读中思考;有时先读书,读完后思考概括问题,归纳知识;有时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讲《关爱社会》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读课文,通过读并结合生活实际,学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面貌所发生的沧海桑田的变化,读出了社会繁荣的背后存在的严峻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思考: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什么意识?应该如何落实自己的爱国行动,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学生在启发诱导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分析,解决了问题,也明白了四个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由对现象的认识到思想的升华再到行为习惯的培养、行动的落实,由此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实现了发展学生能力与培养良好品质的有效统一。
  
  4.积极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讲”起来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好处。学生不仅谈论对问题的见解,而且阐述自己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和依据。在讨论中,教师不要急于作结论,而应积极组织、引导,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可使学生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这些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断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 篮球这项运动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不管在体育课上还是在工作、学习之余,很多人会去打篮球。他们对篮球如此着迷是因为篮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他们,篮球从一开始以游戏的产生,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一项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体育项目,这与篮球运动所蕴涵的一些特点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篮球运动 兴趣 特点    一、 前言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一
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能学习好英语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打好基础.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学生家长和学校逐渐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因此小学老师应该重视学
绘本故事是从封面、底面、环衬到扉页、独页、跨页等等,以形象、直观、有趣的图画呈现在广大幼儿面前的儿童图书,故事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的特点,绚丽多彩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思想文化启蒙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思维习惯的关键开端.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各种领域的集体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最大的区别便是不再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而是逐步向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刚升到初中时,必然会有所不适,而对于小学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是近年来集约化养猪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由致病性产气荚膜梭菌引起,是引起断奶仔猪、育肥猪以及种猪突然死去的的主要原因。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开始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美术教学与多媒体网
一、问题的提出    发球是排球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是排球比赛中唯一不与他人配合的技术。一个队掌握多种进攻性发球,在比赛中又能表现出稳定的发球水平,就会给对方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另外,由于规则的制约,不允许拦发球或扣发球,采用每球得分制,使得发球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研究发球方面的问题就越来越引起重视。  造成发球失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总体来说心理因素是重要方面。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心理因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各类先进的网络技术已经全面渗透、融入到教育界各个领域,并且发挥了巨大优势,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
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和参与体育锻炼时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意外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及身心健康,还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产生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体育场地设施造成的伤害事故  (1)设备陈旧。  由于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设备多年不更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