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e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作文,许多学生都会感到头痛。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表达什么呢?不是空洞虚假的内容,而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方的具体表现。学生作文的前提是需要素材,这就要求学生平常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提高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分析能力,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就谈谈自己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培养观察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敏感,好奇心强,尤其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有较浓厚的探究兴趣,爱寻根究底。直观具体、色彩鲜艳、形式新颖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我针对这些特点,常常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观察范围,指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所能理解和感兴趣的事物。
  二、教给方法,拓宽观察范围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兴趣后,我就逐步把随机观察改为定点观察。观察的目的明确了,观察的要求提高了,学生便会发现凭借原有的知识经验完成不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时,我便在观察实践中渗透方法指导,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乐于在实践中应用。我向学生渗透的观察方法主要是三方面:
  1.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第一堂定点观察课,我在学生面前放了一个苹果,让他们说说观察所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一只圆圆的苹果,表皮青里透红,看上去真诱人。”观察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远远没有。我请一位学生拿一拿这苹果,他拿后补充说:“它摸上去很光滑,掂掂分量,还挺沉的,估计有半斤吧!”我又请一位同学闻了闻苹果,他也补充了几句:“把它放在鼻子边,我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我忍不住咽下了口水。”最后我又请一个同学咬了一口苹果,他又添上这样几句:“咬一口果肉,硬硬的,细细咀嚼,开始觉得有点酸,但挺爽口,稍后便感到一丝甘甜,味道可真不错!”
  通过这种形式的观察课,学生明白了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去看,也可以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用手指去摸。总之,只要能帮助我们达到认识和了解事物的目的,全身无论哪个感觉器官都可以利用。
  2.选择合适角度,广泛观察
  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去寻找校园的秋天。一个学生说他找到了秋天,那就是桂花。我问:“只有一种景物能代表秋天吗?”于是学生们继续寻找,直到找全了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为止。他们找到了飘在地上的落叶,枯黄的小草,盛开的菊花,香气袭人的桂花等。回到教室后,我请学生谈谈看书是用什么办法找到校园的秋天的,他们有的说:“边走边看。”有的说:“还可抬头看!”有的说:“还可以低头瞧!”我又稍作点拨,学生很快领悟到怎样观察才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3.进行“局部放大”,反复细致观察
  在对事物的全貌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之后,我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把重点部分“局部放大”,抓住事物的特征,多角度地进行观察,使观察趋向精细化、具体化。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总会参差不齐,观察能力也不一样。年级越高,悬殊越大。我总是在学生分散观察的基础上,集体交流观察结果,相互启发、补充细节,再组织第二次观察。这样观察得来的结果印象深刻,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认识,普遍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水平。
  三、培养能力,提高观察质量
  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欲望,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我就在指导他们提高观察质量上下功夫。观察能力的提高实质上是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记忆能力综合运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以上几种能力,使它们协调发展,把学生的观察能力向纵深推进。
  1.利用看图作文,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想象的能力
  如看图作文《大猫死了》,画面充满童趣,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整个画面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四幅图中猫的神态,想象猫在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有同学说:“第一幅图中的大猫看到河面上有许多大鱼在游来游去,他想:哈哈!今天我可要美餐一顿了!”另一个同学说:“第四幅图中的大猫突然觉得肚子里像刀在割一样,他痛得黄豆般大汗珠直往下掉,最后他口吐白沫,死了。”畫面虽然简单,但由于同学们用心观察,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整个画面的内涵被不断地开掘出来,寻根探源,学生思考一步步深入,最终明白:老鼠故意造成的河水污染,害死了大猫,老鼠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想象使单薄的画面丰厚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更敏锐,更深入。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就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用实物、实景、实事,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一个同学观察他的表妹,刚上一年级时,她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一些同学嘲笑她是“笨鸟”。她气坏了,发狠用起功来。她每天起早摸黑,像着了魔似的,算呀,写呀,读呀,连上厕所也在看书,最后考出了“双百”。他还抓住了一个细节——表妹考出好成绩后说:“笨鸟先飞,也会领先,怎么样?不服输咱们再比试!”活脱脱一个不甘落后的孩子形象展示出来了。
  学生学会了在观察中由表及里地对同类事物和现象的差异变化深入开掘,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从观察到的材料中筛选出最有典型意义、最有表现力的生活现象,才真正提高了观察质量。
  四、练写札记,积累生活素材
  观察的目的是为定作积累素材,为写作服务。观察过的事物再多,若不及时记载下来,时间一长,就像过眼烟云,会淡忘的。所以,我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勤写观察记忆。通过写“札记”记录了观察结果,积累了写作素材,也不断强化着观察能力,提高着观察质量,同时使学生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
  总之,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它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更需要教师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护这种可贵的兴趣,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如此。当学生大脑中的积蓄越来越多,写作的“材料库”才会越来越充实,作文对他们来说,也就不再是一件乏味枯燥、令人畏惧的事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题多解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开拓思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十分有益.在教学中,恰当而又适量地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思路分析,探讨解题规律和对习题的多角度“追踪”,能“以少胜多”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因而如何通过解题活动来培养学生良
随着日语学习热潮的高涨,日本的短诗——俳句也渐渐的传入国内,并有了一批爱好者。但是俳句不同于中国的诗歌,中日文化又有较大差异,因此俳句的翻译总是不能准确地把握原作的
关于文言断句的文章不少,方法很多。其中就大有根据虚词位置定句读的。如在句末语气词“乎”的后面断句,这个理论上没有问题,但是操作起来,不是每个学生都练就了火眼金星,一看就准,一断就对的。而很多论文只是满足于浅尝辄止,讲一种方法,举一个事例就完事了,这不免太不负责任。要知道断句是有方法,但是方法只是个参考,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的断句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种大而化之的定论,粗制滥造的作为,忽视了文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基于发展学生
摘 要:数学是一门学理性很强的学科,学好数学是开启理工之旅的一把钥匙。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理综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便捷日常生活。作为教师,面对新课改带来的一系列课程改革,我们应当如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呢?这是笔者此篇论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改;策略  高中时期,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工科目,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共同关注
上个月,编辑约稿时,告诉我杂志将改名为,让我好好准备一下,于是我就想:作为杂志更名后的第一期,干脆就写这样一个饱含祝愿的题目……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
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走势,更影响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的CPI持续上涨,让不少人感受到了物价的压力.那么明年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够让CPI放慢脚步吗?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素质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是现代教学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一个大课题,它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和繁琐的。只有我们教师不断地在教育科研方面积极进取,定会得到丰硕的教育成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验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彻底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而且牵涉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及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许多方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