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力瞬时功率问题的代数证明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 如图1所示,飞行员进行素质训练时,抓住秋千杆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在到达竖直状态的过程中,若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飞行员受到的重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A。一直增大 [KG*2][WB]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W]D。先减小后增大
  一般解法分析:这是一个研究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力的瞬时功率的问题,一般来讲不要求进行计算,只需进行定性分析即可。由力与速度方向不共线时力的瞬时功率表达式P=Fvcosθ(其中θ为力F与速度v方向的夹角)可得:
  初始位置:v0=0,重力的瞬时功率P=0;
  竖直状态:速度v方向为沿水平向左,与重力方向的夹角θ=90°,则cosθ=0,P=0。
  在其他位置,θ∈(0,90°),cosθ∈(0,1),任意时刻速度均不为零,因此P≠0,那么此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必然是从零开始经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最终减至零,正确答案选C。
  思考:上述解法是物理学解题常用方法,学生固然容易理解,但毕竟未做严格证明,若能从数学角度基于变量分析进而对整个过程进行探究,不单能解答此题,更能求解在此过程中瞬时功率的最大值,这对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有重要意义。
  [TP12GW104。TIF,Y#]
  证明 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飞行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做圆周运动,当运动到A位置时重力的瞬时功率表示为
  P=mgvcosθ(1)
  不考虑空气阻力,飞行员的机械能守恒,设秋千杆长为l,则有
  mglsinθ=[SX(]1[]2[SX)]mv2-0(2)
  解得 P=mgcosθ·[KF(]2glsinθ[KF)](3)
  [LL] [HJ1。5mm]现问题转化为求解cosθ[KF(]sinθ[KF)]在θ∈(0,90°)时的最大值问题。
  (cosθ[KF(]sinθ[KF)])4=cos2θ·cos2θ·sin2θ
  =[SX(]1[]2[SX)]cos2θ·cos2θ·2(1-cos2θ)
  ≤[SX(]1[]2[SX)]×[[SX(]cos2θ cos2θ 2(1-cos2θ)[]3[SX)]]3
  =[SX(]4[]27[SX)]。
  当且仅当cos2θ=2(1-cos2θ),即
  证。
  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物理规律的应用过程,借助数学工具对物理学问题进行求解论证,不仅关注到结果,更关注过程本身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对学生竞赛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N,所受摩擦力为Ff,拉力与斜[HJ]面之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9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α-mgsinθ-Ff=ma(6)
  Fsinα FN-mgcosθ=0(7)
  又 Ff=μFN(8)
  联立(6)、(7)、(8)解得
  F=[SX(]mg(sinθ μcosθ) ma[]cosα μsinα[SX)](9)
  由三角函数的知识得cosα μsinα=[SX(]2[KF(]3[KF)][]3[SX)]sin(60° α)(10)
其他文献
本文对2015年苏锡常镇二模卷中的一道实验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了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与常规题目的两处不同,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三方面的拓展,最后提出了高考实验题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教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基本每节课都从实验开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知识的能力,做好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是:实验仪器简单、实验可见度高、实验现象明显直观、实验时间短、实验具有连续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课本上两个小实验作如下改进,效果很好.  1 体验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课本(苏科版)如图1实验,当易拉罐口出现白雾时,
物理观可谓包罗万象,如时空观、守恒观、学习观、生活观、实验观和自然观等,而正确的物理学习观是物理观的核心和基础。本文重点论述如何养成正确的学习观,促其会学、乐学、善学,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成绩,使物理学习不再难。  1 正确的学习态度——物理学习观的前提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物理学习方式的驱动下,多数高中学生对物理教师有依赖心理,表现为学习不主动,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前等老师来、课堂上等老师讲
斯托克威曾经说过:“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需看它、听它和感觉它.”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可以给学生创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也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1背景  《磁现象》是磁学的起始课,学生在小学课堂上以及在平时生活中已或多或少地了解了磁体的一些性质,现在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使他们对
2012年,教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对“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实施层面,学校在深刻理解教育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两个方面讨论,在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中,主要从模型不变的创新设计、利用生活资源创新设计、突破难点创新设计、利用物理原理创新设计.近年来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教材已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增加了许多的探究实验,并初见成效,但是如何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室,加快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诸如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 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日益突出,物理学界正广泛关注如何改善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如何应用DIS技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相比,DIS实现了三大变化:变定性为定量,变不见为可见,变不能做为能做。 通过调查发现,南京已经有66。4%的
苏科版八下物理教材第21页“反思与评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在右盘放物体,在左盘放砝码吗?为什么?”.物理《教师教学用书》(2013年1月印刷)第18页是这样回答的: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左盘放待测物体,在右盘放砝码.这样,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测量过程中,当发现增加最小的① 天平的指针偏在刻度盘② 中央刻度线的右侧,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而三角函数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譬如力的正交分解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求某些物理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等,就常常需要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一个个含有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然后再利用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得出答案。可以说,不论是物理规律的表述,还是物理问题的求解,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拟通过几道具体的实例,阐明三角函数知识在在物
众所周知,电压表应当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使用,若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将会出现什么特殊的现象?在电学中又有何重要应用?这是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常涉及到的知识,为了尽快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知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的现象,感悟和体验实验的结果,产生好奇;再通过赋值的方法进行分析,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故障分析的题目揭示问题的实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