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c8814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让小学作文教学更有效,引来“源头活水”就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汲取素材——引来作文的“源头”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注重从平时的生活中去寻找富有新意的材料,引来作文的“源头”,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并从范文的朗读中去体验情感、培养情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从生活入手,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叶圣陶先生主张小学生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要提高作文水平就必须丰富生活,寻找源头活水。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它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只要善于发现,准确捕捉,就会找到其中新的变化、新的气质、新的精神、新的语言。学生若能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将会积累到丰富的写作材料,从而能够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情感,创造美好的心灵世界。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富有新意的材料。例如,对社会上一些新鲜事物日新月异的变化,大自然中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等,特别是生活中一些熟悉的景色和人物,如周围的环境、校园里的建筑、花草树木、同学们的穿着、言谈、举止、生活习惯、活动情况等进行观察,学生就能一扫缺乏写作兴趣、写作时“无米下锅”的现象,从而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来。
  2.从范文入手,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选编了古今中外的大量的名家名著,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都是写作的好材料。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他们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能为写作做好铺垫,就会在写作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教师还可以从《作文选》《作文报》之类的书籍报刊里选出优美的、有代表性的作文来指导学生写作。因为这些作文选材真实、新颖、有趣、感人,通过阅读、欣赏、评议,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验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从中就能培养他们的情感,丰富他们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地点拨指导,渗透作文写作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特别是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学生就能写出感受独特的文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教师就要凭借这个例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二、指导运用——激活作文的“活水”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素材运用于作文,这样才能激活作文的“活水”。
  1.练笔促运用。在新的教材里有许多想象课文,有些课文的结尾大多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写下去,既可以巩固课文所学的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有所创新,达到两全其美。例如,《琥珀》这一课,可让学生对课文插图中的那块琥珀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再引导他们想象,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此时,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起来,下笔写作也就容易多了。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这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写出真实的情感。如每组织学生搞一次大扫除、参观“普法室”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2.表达促运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习作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情动而辞发”,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对此,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就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一句话,就是要了解学生。课堂上,教师如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并以朋友或伙伴的身份与学生互相对话、互相交流,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热情,富有童趣,学生就能在平淡互助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焕发出童真,敞开心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一次题目为《我的妈妈》的作文训练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妈妈,我多么希望你能回来,我已经失去了爸爸,我不想再失去你了。爸爸抛下我们自己一个人走了,到了另一个世界,再也不会回来了,而你现在也去了另一个家,可怜的我只能靠爷爷奶奶捡茶梗来维持生活。妈妈,我是你的亲生儿子呀,难道你真的这么狠心不要我了吗?妈妈,回来吧!”虽然这只是极其通俗易懂的几句话,可却道出了这个学生的心声——多么强烈地希望妈妈回来。我们也不禁被他感动了。这是因为他写出了自己心里最想对妈妈说的话,把自己的真实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作文是最富创造力的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它的教与学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因此,有效的作文教学期待语文教师不断地学习新课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最终使作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清楚地表明写作能力涵盖了所有语文素养,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和最高呈现,它也必然涵盖了阅读素养与听说素养。严格说来,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且是人的整体、全面素养的体现。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径直设定为培育“写作素养”。  一  “表现一存在论”语文学,把培养写作者、立言者作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把培育与其
近年来,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和改革,虽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显著的成绩,但“作文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校的作文教学,学生畏惧、厌倦写作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写作活动是一个涉及多种能力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所以,在这项活动之前,他们常常产生一种畏难的心理障碍。学生视作文如畏途,发出“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根本谈不上作文的乐趣与成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作文的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比较中,感知“自述”的形式,并适时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抓住特征,进行合理想象,有序表达。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领悟这样写
习作内容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尔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当下,“减负增效”是教育的热门话题,“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轻书包还给学生”,是教育的热门口号。如何在“减负”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减负不减质、减负增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所任教的是二年级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作业给我们带来的重复抄写、高耗低效;千篇一律、好高骛远;内容单一、思维定式等困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进。  一、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现将笔者执教一年级以来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及体会写于笔端,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大胆创新,挖掘教材中口语交际的互动因子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练习。这些话题来源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以“异国风情”为专题,旨在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关于本组教材的学习,教材中的导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
对于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教学什么该略,什么不该略呢?    一、缕缕思考略读教学的“略”    1.目标宜简,不宜繁——教学目标的“略”  这里的“略”指的是别把目标定得太全面、太细致,可以简单点。  观看了一位优秀教师执教的《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学中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学习的主旋律。然而,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容易步入误区,有些课堂看似热烈地开展着讨论活动,其实是学生在配合教师的表演。这样的课堂讨论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在互动的课堂情境中,针对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严谨思维的过程,它往往需要教师精心地选
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为板块展开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让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培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个教学的设计力求简化,一根主线贯穿全文,紧紧围绕课文的中心,即“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来展开教学,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