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iu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后环节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文本学习的巩固,还要着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本文从任务活动类型出发,将阅读后活动分为控制性、半控制性和开放性活动三种方式,探讨如何在读后環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
  【作者简介】王苹,成都东辰外国语学校。
  一、引言
  葛炳芳在2013年提出:“英语阅读课的核心是在阅读和交流中关注文本内容,在交互和活动中关注学习策略,在评判和想象中提升思维水平。”在小学阶段,我们一般把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pre-reading(阅读前),while-reading(阅读中)和post-reading(阅读后)。阅读前就是“导”,指教师巧妙导入、正确引导,让学生对阅读做好情感、主题、语言上的准备。阅读中就是“读”和“练”,以学生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技能。阅读后就是“用”,即输出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口头、笔头活动,进行目标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读后活动是前两个环节的总结和升华,也是阅读教学的深化与延伸,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将结合英语教学实例,以《LEW朗文英语世界》教材中的阅读教学为例,探讨、总结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的设计类型。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的设计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掌握、应用和拓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英语阅读课后活动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成效的反馈与教师对阅读成果的检测。
  1.读后活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所占比例较低。部分英语教师对于读后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读后活动的缺失。将阅读课的时间都给了阅读前的话题引入、背景铺垫和阅读中的理解训练等一系列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活动。但读后活动的缺失导致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口语输出、笔头输出,不利于系统巩固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
  2.读后活动形式单一、难易不当。对于小学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的设计,大部分老师是这样实施的:将阅读文本进行挖空背诵或全文背诵。如此反复,纯属机械操练,形式单一,没有挑战性,无法真正提升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无法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更不利于英语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
  3.读后活动的设计没有切实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的读后活动中,则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区分,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和成功地体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的读后活动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如读后活动设计的难度较大,则会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练习展示的机会,久而久之,英语能力得不到提高,还可能会自暴自弃;而如果读后活动设计得太过简单,那对于比较优秀的孩子来说,则是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在设计英语阅读的读后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小学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的开展
  笔者将小学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分为控制性活动、半控制性活动和开放性活动三种类型。旨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读后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高效的练习及活动,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控制性活动。控制性活动,是指完全由教师控制的机械性活动和练习,学生的输出,包括语言结构和表达的内容、意义,完全在老师的预测范围内。控制性活动可有效帮助学生熟悉、巩固新接触的语言知识,并且结合口语或书面练习,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类活动主要包括复述课文和创设情境进行语言交际。
  (1)复述课文。在正式开始复述课文前,教师应引导学生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脉络和内容,再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重组,如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或分人物、角度分析等,兼顾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复述文章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把握文本的脉络和写作目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和构思。复述活动包括问答引导法、关键词提示法、图画提示法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其中一种复述方式,也可混合使用。以下是笔者的设计实例。
  在讲解《攀登英语——有趣的字母》字母U绘本“ It’s fun to jump”篇章的阅读后复述环节时,笔者采用图画提示法和关键词提示法让学生进行复述。
  学生在图画和关键词的提示下,很顺利地复述出了文章内容。此类复述活动能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大部分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
  (2)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受小学生学习能力和词汇量的限制,英语阅读语篇一般较短小,词汇量少,同时语篇类型、内容比较单一。那么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在目标词汇和句型的基础上,补充、设计相似的场景,并且补充同类的词汇和句子,让学生在新的真实场景中去大胆使用英语,提高语言输出能力,巩固目标知识。
  2.半控制性活动。半控制性活动,是指教师在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学生的回答既有老师的预测内容,也有根据自身情况和想法所做出的独特的回应。半控制性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外,还可以促进语言在真实情景中的使用,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半控制性活动主要包括基于文本的分析评价和创意写作。
  (1)分析评价,挖掘故事内涵。小学阶段的阅读文本以故事类为主,人物角色个性鲜明,事件描述直接明了,但每个故事背后基本都隐藏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葛炳芳认为,读后环节的核心就是拓展文本内涵,内化文本思想。因此,教师在设计英语阅读的读后环节活动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整体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开展深层次地研读,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   (2)创意写作,提升写作能力。写作是一种高思维含量的语言输出活动。它能展现小作者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是一种能综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读后活动。英语阅读课具有能够开展写作的优势,在阅读完文本后,能够借助其中的故事基础、语言支撑,给学生提供背景去创作新的写作,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在二年级上册“That’s a fruit?”阅读教学后,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水果主题,让学生来写自己所认识的那些特别的水果。以下是其中两名学生的作品:
  作品一:
  All fruits have seeds. A peach is a fruit. Outside it is pink, and inside it is white. Some people like coconuts. Some people like lemons. But I like eating peaches, because they are sweet.
  作品二:
  All fruits have seeds. A tomato is a fruit. It is red and green. I like eating tomatoes, because they are sweet and yummy. But I don’t like lemons, because they are sour.
  3.开放性活动。开放性活动是指教师放开对答案的限制,由学生完全根据自身反应和意愿回答。开放性活动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展示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展示自我、挑战自我,收获成功的体验。开放性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角色扮演、锚图设计、辩论体验。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常用于故事型文本的阅读后活动设计。在理解完阅读材料后,角色扮演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第二语言情景,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故事、进入角色、感悟情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角色扮演一般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角色分工、熟悉剧本、道具准备,让学生寓学于乐。
  (2)锚图设计。基于课文的锚图设计主要是对本文内容的重构、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仅能理解故事情节,还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如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分析文本脉络,拓展思维能力,实现语言的输出。例如,《朗文英语世界》LEW教材二年级上Chapter1“ Rules in the Park”的Reading time描述了一位公园管理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趣事。以下是一位学生在阅读后的锚图作品:
  (3)辩论活动。当辩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时,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在辩论活动中,正反双方的学生需要为自己的立场寻找具有合理性和说服力的论点和论据。同时,学生也需持续关注对方的观点和论据,捕捉对方的重点信息,加以反驳、证伪。
  四、结语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 (杨连瑞,1995)。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更多的读后活动, 让学生把语言知识进行内化、迁移,从而开阔视野,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潘锦喜.小学英语阅读后活动的设计思路及效果[J].英语教师,2012(8):13-15.
  [2]曹海娜.英語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J].学周刊,2017(26): 128-129.
  [3]陈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9(3):63-66.
  [4]周春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类型探讨[J].名师在线,2019(32):4-5.
其他文献
【摘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依托文本阅读素材,可以通过提炼主题意义、读后写作迁移创新、评价培养思辨能力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策略;反思  【作者简介】张庆柳,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
【摘要】本论文借用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对黔南旅游景区牌示英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译例分析,进而提出提高景区牌示英译质量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英译  【作者简介】郭飞燕(1979-),女,汉族,浙江东阳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州理论创新课题“黔南旅游景点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中流砥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科目,如何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打造高效课堂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高职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作者简介】杨晓莉,
【摘要】高阶思维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关注的重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对其思维品质发展有所裨益。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对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遵循思维的客观规律,基于课堂实践,该文列举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措施,并结合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课例,探讨如何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高阶思维;思维品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面对四十多名学生,努力的、听话的、淘气的、顽皮的,性格各异;学习、生活、身体、品德表现,样样都要管;在学校的每一分钟要管,上学放学路上要管,在家表现还要管,即使是双休日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出点什么意外;工作劳心劳力还不一定能让你体会多少成功的喜悦,要得到快乐那可真难上加难。有时候觉得当班主任真是累,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读到了优秀班主任窦桂梅老师说过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紧紧围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内容,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不断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论文的研究中,笔者以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作为研究中心,对合作学习开展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开展策略  【
【摘要】听力是英语技能中的最基本技能,是英语考试中最重要的题型,也是学生最难得高分的部分。英语高考中,学生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听力题。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本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有了些浅薄的思考,并尝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借助多媒体云课堂和教学兴趣分层理念的“视听说”听力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考试成绩和掌握听力技能,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是十分有帮助的。  【关键词】多媒体;云
【摘要】学习策略是主动、自主参与的特殊工具,对培养交际能力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制定适当的学习策略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信心,有助学习效率的提高。英语是国际和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在中国外语教学中一直处于首位。而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指学生们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特殊行动、行为、步骤和技巧。实践证明,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词汇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策略;英语词汇;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为行之有效地提升大学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切实有效地推动课外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应该积极创新以及变革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不断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同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高原,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学逐渐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了解到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学习英语不意味着抛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学习英语,尤其是在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中,学校和英语老师应该思考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对策分析  【作者简介】杨钰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