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法指导 悟出学习方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io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法指导作为重要的教学內容被引进课堂,它确实弥补了长期以来管教不管学的空白,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要从思想上把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培养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从中悟出学习方法。
  一、交给方法,着眼训练
  五年制小学语文的分段训练是从三年级《李时珍》一课开始的。此后,直到三年级整个下学期,都是辅助学生分段,编者的意图也反映在课后作业中,如“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按下面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以及按课后思考题、按小标题分段等。到第七册第六课《避雨》,才提出让学生独立分段。在整个辅助分段的过程中,我注意把分段方法教给学生。
  1.按照一定的顺序给以叙事为主的课文分段。如按时间的推移给《一定要争气》分段;按观察顺序给《喇叭花》《海滨小城》分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手术台就是阵地》《珍贵的教科书》等课文分段;按参观顺序给《参观人民大会堂》等课文分段;按空间位置的变换给《第一次跳伞》分段等等。
  2.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几个方面给写人为主的课文分段。如《爷爷》一课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爷爷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热爱农业三个特点分段。
  3.按照材料性质给以状物为主的课文分段。如《沙漠里的船》第2~4自然段,分别讲了骆驼能给人带路,能预报大风,能驮很多东西,都是讲它适应自然的能力及对人们的好处,也应分为一段。
  4.按段落之间的总分关系分段。如《海底世界》《美丽的小兴安岭》等。
  学生掌握了分段的方法和规律,就犹如掌握了阅读文章的金钥匙,再学习新课文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大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在自悟中掌握学法
  现以《把握文章中心》(例文《草船借箭》)为例,具体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在自悟中掌握学法。
  第一步,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一想: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写《草船借箭》一文?学生进行了感知定向(即诸葛亮有才干)之后,教师即可告之,这就是捕捉中心。在这里,教师只提供“想一想”的条件,浅层信息是学生自己感悟的。
  第二步,让学生自己围绕中心,有针对性地设疑问难。——从文章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有才干?为什么?学生自己边读边想,从文中具体的人、事、景物、字词句段中找依据。
  第三步,自悟方法,进行分析。学生找出依据后,想一想,从找到的词句中能看出什么?这与中心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自悟以后,发现诸葛亮与鲁肃谈笑饮酒一节很有意味,抓住重点词句“笑”“一定”“只管”等词谈诸葛亮,但这些词语表现的只是诸葛亮胸有成竹,怎么能看出“有才干”呢?启发学生继续体察,看曹操安排,联系上下文,以事实印证,促其顿悟。这个顿悟,比较困难,让学生自己再回忆自悟过程,总结出自己的分析方法,推而广之。再用于实践,引发思维的交叉、补充、完善自悟过程,使中心在交流讨论中趋向准确、完整,——诸葛亮不仅才干超群,而且心胸广阔。
  第四步,确定中心,自悟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总之,这个“自悟”过程,是随着学生自我体验的逐步深入,使意识由模糊而明朗的,方法是自己归纳的,规律是自己发现的。它经历了体验——体味——体察——体会四个阶段。这里的体会,是指一切内外刺激引起的内部的初步的感受和想法。由于这个感受不确定,所以,得进一步体味。“味”就是品位,咬文嚼字,并透过字词去看思想,就会若无所悟,但还不明确,这就需要进一步的体察。“察”就是观察,看物与物、物与人的关系,抓一“点”而动“全局”,在大背景中体会到深刻的内涵,确认感知的正误,这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完成了“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展和实现,就是自我意识高水平的觉悟。因此,学法指导重视了学生的自悟过程,才能真正達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目的。
  三、教给方法,提示规律,使学生从“学会” 到“会学”
  学生学会知识,必须掌握学习方法,领悟其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知识有目的的、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规律可循,然后,领悟其内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会知识,有了学会知识的能力,教师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对学习感兴趣,对自己有信心,这样学生就会由“学会”知识逐渐转化成“会学”知识。
  前面我已经列举了一些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那么教学中我又是怎样提示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的呢?下面我就以“提示连句成段的一般规律”为例说说我是怎样把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的。在指导学生读懂一个个自然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自然规律。如《三味书屋》一文,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按照方位顺序进行描写的。又如,概括段意也是不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的。一是总分关系的段落,总述部分是主要的,概括段意时要抓住段首的“总起句”或段尾的“总结句”。二是具体叙述一件事的段落,要抓住“谁”“干什么”概括。三是问答形式的段落,段意要紧紧抓住问题的答案。四是概括说明文的段意,要抓住该段说明了客观事物的哪一个侧面。五是有过渡句的段落,要抓住过渡句揭示的意思概括。六是因果关系的段落,“果”的部分是主要的,可以做段意。七是并列关系的段落,抓住并列的几个要点。八是转折关系的段落,后一层意思是主要的。掌握这些概括段意的方法和规律,就学会了分段,概括段意,那么再学这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己就会学了。
  总之,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能力,有了这方面的能力,学生才会把“学会”知识转化成“会学”知识,才能从中悟出学习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后进生,对症下药  只有充分了解后进生后进的原因,才能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工作以来,在我所任班级的学生中,有性格孤僻的、有思想不端的、有行为野蛮的、有纪律性差的,这些学生大多无心上学,学习成绩差,由于我能深入学生,深入家庭,摸清情况,弄清原因,对后进生进行全面的研究,然后有针对性与他们谈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所以都比较成功
期刊
一、用“爱”触动心灵  教师的职责是承担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在校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校外情况。你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定时抽查、调查、谈话、家访、集体活动等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是非。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常常在晚上、午休、周末等时间抽查学生的活动情况,经常给跑校生的家长打电话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时地通过指点、引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其中在《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观察力和想象力都属于人的一般能力。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把握其中的规律,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想像,从而使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情感,针对于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当
期刊
一、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现状  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数学课堂探究学习中,学生往往缺乏探究学习的机会,探究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课堂成了个别学生表演的场所,课堂高效就很难实现。  二、造成数学课堂探究学习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数学科讲究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数学学习往往存在惧怕心理,
期刊
要管理好一个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是关键。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点和难点。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負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重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几年的农村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要开展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从农村小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的现状  1.农村教学设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殽之战》外交辞令,把握其特点;学生通过历史与文学两种视野审视外交辞令,提高文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历史和文学两种视觉,通过对外交辞令抽丝剥茧的分析,挖掘其文化内涵,分析其特点及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了解儒家“礼乐”思想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理解外交辞令与国家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  理
期刊
高考作文多年来不断实验,不断变化,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又到新材料作文,2015年又出现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无论千变万化,究其根本,不过是要完成题目给我们的一个任务罢了。因此,作文之前,须树立任务意识。  一、体式驱动  即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15年全国卷Ⅰ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二、内容驱动  要求以小见大,体现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能为他们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时期,孩子对父母和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进入小学后,小学的管理模式、生活制度、学习方法、人际交流
期刊
一、着眼能力,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  (一)引导质疑,激活思维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 无独有偶,陶行之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显而易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