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al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多年来不断实验,不断变化,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又到新材料作文,2015年又出现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无论千变万化,究其根本,不过是要完成题目给我们的一个任务罢了。因此,作文之前,须树立任务意识。
  一、体式驱动
  即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15年全国卷Ⅰ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二、内容驱动
  要求以小见大,体现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
  三、对象驱动
  细节上“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性,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论”。
  四、思维驱动
  作文应注意“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更要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这也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
  从学生的写作实践来看,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们尚需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一、材料要不要用
  在“任务驱动”的要求下,我们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抓住材料的某个角度的含义,转换为立意,然后完全脱离材料写作;我们所有的论述,必须是建立在“对以上事情”的看法上的,“以上事情”在作文中又怎么可以提都不提呢?既然肯定材料要用,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该如何用的问题了。
  二、材料该如何用
  上面我们讲到“任务驱动型作文”会“双给”,首先就是“给写作材料”,它会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本题材料构建的场景,是国家登山队队员夏伯渝四十多年克服诸多磨难,不断挑战珠峰,坚持攀登珠峰的信念,已66岁仍执着不改初衷,引来争议。问题就在这里了,夏伯渝的故事其实可以说只是材料的一个引子,它所引发的三方“争议”,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重点。
  另一“给”,是给“给驱动任务”——“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就告诉我们,“思考”争议三方的意见,“权衡”争议三方秉持的各自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世态度,从三种观点中“选择”其一,说明赞同的原因,表明“你怎么看”,才算是真正用对了材料,才算是真正明晰了本次作文的“任务”。这个“任务”,又该如何漂漂亮亮地完成呢?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下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三、怎样“思考、权衡与选择”
  例文先行:
  “40年前,中國国家登山队队员夏伯渝随队攀登珠峰。……
  有的人持赞同态度,老人遭遇了那么多的挫折仍然没有放弃,令人敬佩!
  有的人持反对态度,对一个健全的人来说攀登珠峰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更何况夏伯渝如今已经66岁,并且只能依靠假肢攀登,不应该冒险,建议尝试挑战其他不那么危险的山峰。
  有的人持中立态度,不发表任何言论,只对老人表示尊重、默默关注着。
  我要为老人的勇敢、执着、持之以恒的精神,投上一张赞成票。……
  我想起了一个与夏伯渝老人经历类似的人——廖智。……
  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少不了挫折,执着的信念会助你一次又一次地跨越障碍,迈向成功。”(胡丹丹《执着为你插上翅膀》)
  这篇例文引用了夏伯渝的故事,也关注了故事引发的争议,并为赞同的一方投了一张赞成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还类比了廖智的故事,阐明了“执着为你插上翅膀,助你跨越障碍,迈向成功”的观点,貌似完成了本次作文的任务。但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本文只是把争议三方的意见摆出来,并未对争议三方秉持的各自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世态度作深入地“思考、权衡”,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实际上没有很好地完成内容驱动,思维驱动所要求的“思辨性”与“探究性”亦未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因此我们需牢记,不论是赞成哪种看法,一定要先将三种态度进行比较、权衡,在此基础上做出明确“选择”,然后展开论述,完成文章,这样才有可能漂亮地完成任务。
  例如,赞同“支持者”的主张,观点可为“执着的信念成就人生的美丽”“遭遇挫折不放弃的精神最可贵”等,然后围绕这一看法展开论述,完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论述能力。若是赞成“反对者”,可围绕“目标制定要量力而行”“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追求只会失败甚至危及生命”“适时转弯,人生也许会不同”等观点展开论述。若赞成“中间立场者”,可从“尊重他人选择,多留他人一点空间”“多一点默默关注,少一点粗暴干涉”等角度展开文章。
  高考作文就是块试验田,当我们还在不亦乐乎地研究“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时,201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就给了我们两幅漫画,最近我们的高三考生又在忙着训练时评类的文章……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或揣摩命题的含义,或解读漫画的内涵,或关注时事热点,考场作文不过是要求考生在题目的驱动下,确定写作的对象,选择写作的内容,闪耀思维的火花,用自己擅长也合乎题目要求的文体,来完成对作文题的解读和印证罢了。
  《周易》里说:“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意思是说,役使牛马驾车,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树立应有的“任务意识”,那么,考场作文时,无论背负何种任务,我们都能自如地“役使”丰富的素材、敏锐的眼光、清晰的思路、斐然的文采,在短短60分钟内,以区区800字,完成一篇立意深远、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他文献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我发现并归纳出学生在做英语阅读题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非知识性障碍包括:一是心理障碍: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缺乏阅读兴趣;二是坏的阅读习惯障碍:不良的阅读习惯。知识性障碍包括:一是词汇量障碍;二是语法障碍;三是背景知识障碍  二、根据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出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几种方法和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建。学习语文更需要想象: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想象,才能理解其意境:学生习作也需要想象,它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具体。在他们的天地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美好、充满着幻想。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奋力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  那么在语文教
期刊
一、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实现非权力领导力  领导的权威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来自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更是来自于自身的人格魅力。因而,幼儿园领导者的德才学识在实施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的园长是一个认真、负责的领导者,全身心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位教师,那么教职员工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他们会认真去组织好每一个活动,真心去爱护每一位孩子,真挚去对待每一位家长。使整个幼儿园充满朝气与活力。即使有失策或
期刊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后进生,对症下药  只有充分了解后进生后进的原因,才能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工作以来,在我所任班级的学生中,有性格孤僻的、有思想不端的、有行为野蛮的、有纪律性差的,这些学生大多无心上学,学习成绩差,由于我能深入学生,深入家庭,摸清情况,弄清原因,对后进生进行全面的研究,然后有针对性与他们谈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所以都比较成功
期刊
一、用“爱”触动心灵  教师的职责是承担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在校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校外情况。你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定时抽查、调查、谈话、家访、集体活动等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是非。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常常在晚上、午休、周末等时间抽查学生的活动情况,经常给跑校生的家长打电话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时地通过指点、引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其中在《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观察力和想象力都属于人的一般能力。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把握其中的规律,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想像,从而使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情感,针对于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当
期刊
一、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现状  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数学课堂探究学习中,学生往往缺乏探究学习的机会,探究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课堂成了个别学生表演的场所,课堂高效就很难实现。  二、造成数学课堂探究学习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数学科讲究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数学学习往往存在惧怕心理,
期刊
要管理好一个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是关键。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点和难点。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負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重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几年的农村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要开展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从农村小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的现状  1.农村教学设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殽之战》外交辞令,把握其特点;学生通过历史与文学两种视野审视外交辞令,提高文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历史和文学两种视觉,通过对外交辞令抽丝剥茧的分析,挖掘其文化内涵,分析其特点及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了解儒家“礼乐”思想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理解外交辞令与国家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  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