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周長的含义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绕着操场跑一圈。我们来看看,有3个同学是这样跑的。你认为谁跑的是操场的一圈?
  师小结:从一个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同学们,操场上的这一圈,在数学上,也叫做操场的一周。
  那谁来指一指,操场的一周是哪儿?
  生边指边说:从一点开始,一直沿着边线,回到这一点,叫做操场的一周。
  设计意图:这个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在争论中深刻地认识了周长的两个本质特点(沿边线、回到起点)缺一不可。
  2.描一描——强化对“一周”的认识
  (1)学生描;
  (2)展示汇报;
  师: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描的图形的一周指给大家看看?
  师:有一个地方说的特别好,从这个起点开始,再回到这个起点。
  (3)教师投影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指一指它的一周。
  再撕去它的一部分,问:哪是它的一周?指一指。
  设计意图: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人认为纸张被破坏了,周长也就没了,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仍然有周长。在争辩之中感悟:物变了,形变了,原来的周长破坏了,但新的周长又呈现了;规则图形能找到它的一周,不规则图形也能找到它的一周。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圈就是一周。
  (4)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就像刚才同学说的那样,只要从一个起点开始,沿着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指,让学生感受到“周”与形状、大小、曲直、起点等非本质属性无关,关键就是沿边线、回起点。其次,通过描,突出边线,帮助学生从二维平面中将图形的一周画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图形的一周就是一维的线。
  (5)再来指一指这些图形的一周。
  3.借助反例——深化对“一周”的理解
  (1)师:你能指出这个图形的一周吗?(在黑板上画图)
  为什么指不出来?
  (2)你能为它添上一笔,让咱们指出它的一周吗?
  (3)这些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什么区别?
  我们管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4)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谁一周的长度更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周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没封闭的图形改造成封闭的图形,这一设计给出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既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要将图形封闭起来,不管其形状如何,都能描出其一周。创设一个情境不容易,但要将一个情境派生多次利用,并且每用一次都赋予新的使命,才可谓高效而独到。
  设计意图:有了对一周的深入理解,再让学生说“什么是周长”,尊重学生认识规律,水到渠成,学生自然想到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从而建立了学生对周长概念完整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1.测量周长
  (1)小组合作,测量周长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些图形,放到了学具袋中,请你们小组合作,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并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2)小组活动、汇报
  (3)教师小结
  真好,这些直边的图形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边是弯的我们可以卷尺测量,或者用线绕一周,拉直再量的办法,这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方法,以后大家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曲线图形周长的测量计算,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尝试测量、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把握图形的性质和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作了准备。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并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发展数学思考,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二)计算周长
  设计意图:根据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方法求出其周长。既进一步认识了周长,又为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开拓了思路。
  (三)应用实践,拓展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对周长的学习,设计巩固练习及时训练,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生活的情趣,拓展题的设计,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是否灵活。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使学生更好的反馈下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
其他文献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班主任,应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这对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规律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的优势,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
期刊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我发现并归纳出学生在做英语阅读题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非知识性障碍包括:一是心理障碍: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缺乏阅读兴趣;二是坏的阅读习惯障碍:不良的阅读习惯。知识性障碍包括:一是词汇量障碍;二是语法障碍;三是背景知识障碍  二、根据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出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几种方法和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建。学习语文更需要想象: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想象,才能理解其意境:学生习作也需要想象,它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具体。在他们的天地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美好、充满着幻想。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奋力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  那么在语文教
期刊
一、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实现非权力领导力  领导的权威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来自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更是来自于自身的人格魅力。因而,幼儿园领导者的德才学识在实施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的园长是一个认真、负责的领导者,全身心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位教师,那么教职员工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他们会认真去组织好每一个活动,真心去爱护每一位孩子,真挚去对待每一位家长。使整个幼儿园充满朝气与活力。即使有失策或
期刊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后进生,对症下药  只有充分了解后进生后进的原因,才能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工作以来,在我所任班级的学生中,有性格孤僻的、有思想不端的、有行为野蛮的、有纪律性差的,这些学生大多无心上学,学习成绩差,由于我能深入学生,深入家庭,摸清情况,弄清原因,对后进生进行全面的研究,然后有针对性与他们谈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所以都比较成功
期刊
一、用“爱”触动心灵  教师的职责是承担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在校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校外情况。你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定时抽查、调查、谈话、家访、集体活动等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是非。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常常在晚上、午休、周末等时间抽查学生的活动情况,经常给跑校生的家长打电话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时地通过指点、引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其中在《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观察力和想象力都属于人的一般能力。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把握其中的规律,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想像,从而使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情感,针对于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当
期刊
一、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现状  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数学课堂探究学习中,学生往往缺乏探究学习的机会,探究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课堂成了个别学生表演的场所,课堂高效就很难实现。  二、造成数学课堂探究学习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数学科讲究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数学学习往往存在惧怕心理,
期刊
要管理好一个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是关键。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点和难点。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負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重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几年的农村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要开展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从农村小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的现状  1.农村教学设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殽之战》外交辞令,把握其特点;学生通过历史与文学两种视野审视外交辞令,提高文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历史和文学两种视觉,通过对外交辞令抽丝剥茧的分析,挖掘其文化内涵,分析其特点及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了解儒家“礼乐”思想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理解外交辞令与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