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设和运用情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物理情境创设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精心创设物理情境,并优化物理情境运用策略,即基于物理情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物理情境 创设依据 应用价值 运用策略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或进行小实验等,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开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物理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及“情境”,这是因为创设和运用情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物理情境的创设依据、类型及应用价值
  物理情境创设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情境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而知识则融合、贯穿于产生它的情境之中。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对物理教学设计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它要求物理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物理情境,并把物理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情境创设的手段,可以把物理情境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等类型。“实体情境”,是指以实物为中心,展示出某一特定的情境,如物理实验和随堂小实验。“模拟情境”,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图像、音频、视频、角色扮演等手段,模拟出特定的情境。“语表情境”,就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想象等活动。
  物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强化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前概念”是学生长期经验的积累结果,在学生头脑中印象较为深刻。一个概念建立在一个概念之上,那么被概念建立在它上面的就是前概念,比如,“速度指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那么“运动”、“快慢”等就是前概念),造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开展探究活动;能够较直观地展现物理现象的特点,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透彻地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用处。
  二、创设与运用物理情境,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时,教学内容应尽量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譬如,教学“浮力”时,许多教师喜欢通过展示巨轮漂浮在海面上的图片创设物理情境,导入新课。但是,很多老师在展示巨轮图片引出浮力概念后,紧接着就转入后续的实验教学。显然,该环节中“巨轮漂浮海上”这一图片所创设的物理情境起到的作用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引出“浮力”这个话题,而关于“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更深层次的信息,则没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当然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也被忽略。笔者在导入环节,深入挖掘这一物理情境所蕴含的教学价值。在运用巨轮图片引出浮力的概念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巨轮在海水和河水中所受到浮力的大小进行比较、对排开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的深度进行比较,让学生意识到浮力与水的密度大小、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最终,使得关于浮力知识的关键特征“浮出水面”,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之后,笔者又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定量探究浮力大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总之,在“浮力”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创设与运用物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教学涉及浮力的存在与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在借助物理情境展开教学时,笔者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客观存在,而且紧紧抓住认识浮力主题的重点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上。由此可见,物理情境的创设和应用要着重体现两点:一要展示物理现象的关键特征;二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提高物理情境创设质量,优化物理情境运用策略
  如何创设高质量的物理情境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第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物理情境素材;第二,要根据有关教学原则对物理情境素材进行优化和改造,以突出物理现象的关键特征;第三,要符合学生知识经验水平,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第四,物理情境的呈现要体现整体性与层次性,便于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第五,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当的媒体,通过媒体恰到好处地将物理情境展现于学生眼前。
  设计好物理情境是前提,而运用好物理情境则是关键。为此,教师要在呈现物理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勇于探究与交流;而不能简单地在物理情境呈现之后,将物理现象的特点向学生“和盘托出”,要把感悟、发现、总结的机会让给学生。具体说来,可以按照下面的策略进行操作:①教师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要能够一步步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发现与探究的兴趣;②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和分配任务,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述现象、过程,概括物理现象的特征,提出物理问题,并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③在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究欲望的前提下,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回答问题;④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毋庸置疑,物理情境具有真实性、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它是用来辅助教学的。教师要基于物理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让物理情境切合物理学习主题,通过物理情境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朱建洪.通过优化情境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以“磁场”一章教学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0(12).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频繁,到“春晚”一展才艺的台湾人也越来越多,“春晚”的台湾味道也越来越浓。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成为每年春节大陆民
摘 要: 中学物理作业布置要精选习题,控制作业时量。重视实验教学,活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并有意识地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程序  中学物理教学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面向全体学生,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加强实验教
信息时代,信息如泥沙俱下,人应学会甄别信息。毕竟人脑从空间来说不能像电脑那样可随意扩充内存,从时间来说也并非因有太多的信息要处理而可随意延长寿命。于是,只能拜托提供
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为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植物,以全草入药,是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民间传统用药。本论文对新疆一枝蒿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色谱、ODS色谱柱、Sephadex LH-20色谱柱、HPLC谱等技术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综合运用MS、UV、IR、NM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16个化合物的结
世界是平的,几年前我们为这一说法而新奇,今年9月随浙江广电集团的培训考察团在美国进行学习考察,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世界因信息的融合在变得扁平与缩微。尽管我们与美国的广播
近几年来,经过全党努力,党的作风已有明显的好转。然而,党内的不正之风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从根本上纠正党内的不正之风,逐步造成使它既不能发展,也不能产生的条件,就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巩固本章的电学知识,学会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设计模拟调光灯电路。(2)熟练掌握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该如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技巧成为现阶段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创设物理情境、优化课堂提问、趣味习题训练和实验教学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技巧  引言  物理是一门理
摘 要: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作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就如何优化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从情景教学、选择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及注重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性学习 学习过程  引言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目标。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彻底改变学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