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转变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的薪火相传,个人生命意义的提升和道德人格的养育,无不有赖于教育的发展,无不有赖于教师群体辛勤而富有智慧的劳动。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如此重要,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又如此殷切,教师当如何负起时代交托的使命,又当以什么样的职业形象来回应社会的殷殷期望呢?这是做为新型教师都应深沉思考并以实际行动回答的问题,我校是一所区属实验小学,塑造朝阳实验小学的新形象:提出并制定了“学校全面加特色,教师全面加特点,学生全面加特长,并总结了求新思变、开放创新、诚实守信、勤于肯干十六字的要求,这为在新形势下定位教师角色,明确教师人格内涵,促进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求新思变、开放创新、诚实守信、勤于肯干”所蕴涵的新形象理念是相互联系的:“求新思变”是新形象的核心要素,“开放创新”是对“求新思变”的逻辑展开,“诚实守信”,“勤于肯干”是对现代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以“求新思变”作为确定现代教育新形象的核心要素,既体现了与日俱进的时代特点,又体现了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改革开放大格局的形成,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流动不居,不断更新的世界中,教育的作用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更着重人的创造潜力的开发,个性的丰富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的功能大大地拓展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必然要求课程结构和学科体系作新的调整,教育内容有了新的整合;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构筑新的教育平台提供了广泛的可能。
  首先,教师观念应有实质性转变。课程教材的改革决定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同时注意避免片面理解,矫枉过正从单纯传统知识的极端走向过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另一个极端,造成情境教学程式化,综合教学拼盘式,活动教学随意性等倾向。
  学生的发展离开了知识的基础,发展只能是空谈,教学方法毕竟是手段,不是目的,切忌逐本求未,图虚求名,求利求名,而耽误孩子的一生。
  其次,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一是教师要有广博而又精深的专业知识,课程、教材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以往分科教学形成的固定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教育的需要。教师要博闻强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才能准确地理解教材、理解课文,深刻领会作者本人写作的意图,恰当合理地组织和调控教材、课堂上才能游刃有条,举一反三。二是教师要有研究能力,课程、教材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特征给了教师创新发展的空间,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求真知,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优势特征,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教师的爱应该做到: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人生道路的启迪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疑惑问题的解答者,行为规范的指导道德的仿效者,人生安全的保护者,身心健康的指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晓之以理,使之明理,以理服人: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使之动情,要正视现实,放眼未来,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用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和身边榜样去感染学生,切记空洞、虚假、零碎、冷漠的说教和居高临下的号召。三是教师要形成反思习惯。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只有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在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符合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索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创新教育的实践者,教师本身就应有时刻追求真、 善、美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有不断探索求是的热情:有敢为人先的智慧:有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走出传统束缚的勇气,总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求新思变,这样,教师才会以全新的方式理解教育过程,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创新教育是一种解放性的力量,惟有创新型的教育,才能培养创造的人才,求新思变,做一个创新型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做为实验小学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上敢于创新、求知,要以开放的心态感受新事物,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工作,以新的视觉看待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感受新事物,能提高教师的精神敏感性,这样,花开花谢,日新月移,也就有了意义,教师的生活就不会太单一、单调。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会推动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及迈进,就会促进教师尝试新的工作方式,这样,教师的工作才会有成就感。教师的心身才会畅舒。只有教师摆正正确的心态,以新的视觉悟看待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教师心中都会成为独特的人,可爱的人,教育学生与学生交往对教师而言,也就成了一种愉快的经历。
  新世纪呼唤“新型”教师,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学习,以更积极的方式生存和发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其他文献
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能让学生写出一手好文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创新意识,需要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训练与培养。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更要在学生说话、写话方面加强训练,为学生在今后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打好基础。  一、在说中激发兴趣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
期刊
小学阶段我们应教会学生什么?如果在以前我会说,知识啊!例如:拼音、识字、计算、应用题等。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之后才发现,在小学阶段知识固然重要,但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能力,什么能力呢?我认为应教会他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自我学习的能力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能力,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
期刊
一、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春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识字量特别大。平均每课要识记十一、二个生字。如果平均分配力量的话,一节课恐怕难以完成识字任务,所以教学中要有侧重,倾向于那些学生陌生的、难记的字,对于学生能独立识记、或已经通过其他途径认识的生字可以不必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如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课中,认识9个
期刊
1跳绳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跳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种类和跳法,如在鱼跃前滚翻的教学中,把跳绳放在适当的高度,让学生跃过一定高度的横绳,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便于学生掌握动作;在篮球的传接球练习中,让学生把跳绳折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或矩形),并不断的变换高度或方向,要求学生从晃动的跳绳中把球传过去,以提高学生的传接球技术;在排球传垫练习中,把跳绳放在不同远
期刊
一、快乐体育要以情感为根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要具备良教育教学品质  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更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这样我们就会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自终保持愉悦
期刊
1认真读书的习惯 。宋人朱熹在《训学斋规》曾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涌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朱熹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真读书要做到三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只是用口去读,绝非用心去读,所以掩卷茫然,不知所云。教育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感官读书实在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科学方法。不仅如此,读书不妨再加上一到,即“手到”。何为手到
期刊
在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对教学实际状况有一定透彻的了解。在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状态,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殊不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极为落后而又不切实际的陈腐套路,它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
期刊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有利于扩大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见,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学生的读物都是一些优秀作文,很难涉及到中
期刊
一、 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一盘佳肴,只有让食客吃下去,才能品尝其
期刊
作为承载着外语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积极有效的作用,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同时,关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渗透文化知识,使两者相得益彰: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把文化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合多年实践与研究,我认为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从如下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