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跳绳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跳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种类和跳法,如在鱼跃前滚翻的教学中,把跳绳放在适当的高度,让学生跃过一定高度的横绳,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便于学生掌握动作;在篮球的传接球练习中,让学生把跳绳折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或矩形),并不断的变换高度或方向,要求学生从晃动的跳绳中把球传过去,以提高学生的传接球技术;在排球传垫练习中,把跳绳放在不同远度的地上,要求学生协调用力,把球传垫在固定的位置上,能提高练习兴趣和控球能力,也可四人一组,二人手拉短绳,二人做传垫球的游戏;在田径练习中,用跳绳代替白灰做标志,可做螺旋跑、后蹬跑、蛙跳、跨步跳、小步跑等练习,也可在跳远和短跑教学中做标志,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既减轻教师布置场地的负担,又便于随时调整标志间距离,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投掷练习中,把短绳固定在学生出手的前上方,要求学生在练习时,让投掷物从短绳位置通过,既调整学生的出手角度,有利于投掷技术的掌握,也可以用做投准的标志,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发展学生投掷能力。
  2跳绳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跳绳一般较多的运用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下面就从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说一下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准备部分练习。为了让学生逐步提高人体的工作能力,使机体及时进入工作状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可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跳绳练习,同时结合游戏的方式制定一些奖罚措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是中长跑,可让学生进行匀速持久跳绳或计时跳绳等练习,让学生逐步提高身体机能;如果安排的是球类内容的话可以通过如交叉摇绳跳、前后摇变换跳、侧摇跳或花样跳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灵敏性,让学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在活动组织方法上,可采用分组做、单人做均可以,例如单人计时,计次跳,一人带一人跳等,分组可采用多人跳长绳,看哪一组上的人多,跳的次数多或鱼贯式跳长绳等。总之,不同的跳绳方式可起到不同的作用,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开始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结束部分练习。为让学生由工作状态逐步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可选择相对轻快慢速的跳法让学生逐步平静。由于基本部分的活动量及负荷较大,可组织学生采取节奏较慢的跳绳方式或在放松时选择合适的舞曲结合跳绳让学生练习,让学生随着舞曲的节奏找到跳绳的节奏,这样既可让学生放松,又可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跳绳的方式来放松,需注意的是在结束部分的练习中,不可选择速度较快或强度较大的跳绳方式,以避免学生过度兴奋或过度劳累而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此外,跳绳应注意以下事项:
  1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1)跳绳的跳法是两眼直视前方,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可用全脚或脚跟落地,以免内脏、骨骼或脑部受到震动。当跃起时,身体成自然弯曲姿势,同时,呼吸要自然有节奏。(2)握绳方法是两手分别握住绳两端的把手,以两脚或一脚踩住绳子中间,两臂屈肘将小臂抬平,绳子被拉直即为适合的长度,跳绳时不必跳得过高,以能让绳子通过为宜。绳子转动时,每次应稍接触地面,这样既较省力,又易判断绳子的长度是否适宜。
  2选择适当的场地。跳绳应避免在灰尘多或有砂砾的场地及凹凸不平的水泥地上练习,最好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或具有弹性的PU场地。跳绳应避免在灰尘多或有砂砾的场地及凹凸不平的水泥地上练习,最好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或具有弹性的PU场地。
  3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单人跳绳基础上逐渐提高难度,逐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双人跳、个人花样跳和多人跳长绳游戏等。练习跳绳时,动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熟练后改为软绳。
其他文献
(一)创设“直观情境”,输入信息  视听是传输信息的最好途径。这种信息传输的速度快,受控对象能直接感受信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设直观情境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规律。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直观情境的信道为学生输入信息,是上好语文可的重要方法。  创设直观情境的具体做法是:  1实物直观。即在教学中演示各种食物、标本或到现场参观、实地考察、实际操作
期刊
《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一、小组合作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一、巧引妙渗  有文章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
期刊
一、教师课堂语言应该准确规范  这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就必须准确无误,教师对所讲内容不能信口开河,即使是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也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我们选取的是那种说法,使学生心中明白。在准确的基础上,教师的语言还要求简明规范,简明指用语简要明白、言简意赅,力戒任何一句絮絮叨叨的讲话,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
期刊
对于农村了孩子来说,班主任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对班主任的话言听计从,这就为我们更好地教育孩子们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也更加凸显出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牢固根基  爱不需要任何理由。每一份爱都是一缕阳光、一份鼓励、一份信任。教师的爱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尤为重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冷言
期刊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趣,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数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批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教学中的学习方式,而且是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提出的问题展开的,可以说,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质疑意识,让学生勇问  要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明确意义,树
期刊
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能让学生写出一手好文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创新意识,需要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训练与培养。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更要在学生说话、写话方面加强训练,为学生在今后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打好基础。  一、在说中激发兴趣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
期刊
小学阶段我们应教会学生什么?如果在以前我会说,知识啊!例如:拼音、识字、计算、应用题等。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之后才发现,在小学阶段知识固然重要,但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能力,什么能力呢?我认为应教会他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自我学习的能力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能力,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
期刊
一、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春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识字量特别大。平均每课要识记十一、二个生字。如果平均分配力量的话,一节课恐怕难以完成识字任务,所以教学中要有侧重,倾向于那些学生陌生的、难记的字,对于学生能独立识记、或已经通过其他途径认识的生字可以不必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如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课中,认识9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