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x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认真读书的习惯 。宋人朱熹在《训学斋规》曾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涌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朱熹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真读书要做到三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只是用口去读,绝非用心去读,所以掩卷茫然,不知所云。教育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感官读书实在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科学方法。不仅如此,读书不妨再加上一到,即“手到”。何为手到,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名言即是手到的科学解释。在读书过程中,必然会发现疑难之处,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这一过程就是找出难点,扫清障碍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反复玩味的过程:就是初步领会、有所发现的过程。读书须经过“手到”方可将阅读带入崭新的境界。使读者“见得亲切,知古人之用心处”(宋陈善语)。在古汉语学习中运用符号法即是“手到”之例。通过多年教高中语文,我总结出《古汉语自学指导八法》,其一为符号法。就是教师规定出若干代表古汉语语法意义的符号,令学生牢记于胸,在学习古文时,通读全文,后深钻课文,利用工具书,抓住语法规律,运用这套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然后小组讨论,全班议论,最后教师评议。这样就通过“手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个个动手,人人争先,学习向纵深发展,学生学习兴越浓,教学也就顺水驶船了。
  2独立思考的习惯。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可见思之重要。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想问题,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毛泽东说“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这就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学与思的辩正关系。思考能将所学知识连点成线,串线为面,合面成体,构或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复习、巩固,学而不忘;思考又是理解与运用的桥梁,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提高、升华,学以致用。然而,学生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他们不能将学思结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味地唯师、唯书,人云亦云,因而鲜有真知灼见。例《赤壁之战》中,描写曹军沿江布船“首尾相接”,学生大多不假思考,解释为首和尾接,果真如是,北方土卒晕船问题能解决吗?又怎能在舰上跑马?经过独立思考,又找出《三国志》、《三国演义》深入探究,才拨云见日,得出正确答案:首和首、尾与尾并排连接。由此可见,“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学习动脑筋,勤思考,益处颇多。徐迟的《黄山记》,写登黄山最险处鲫鱼背时“稍栗”。很多学生囫囵吞枣,把“稍”作“稍微”或“渐渐”解,这就和前文“最险处”相矛盾。通过研读,查阅字典,独立思考才得出正确结论,“稍”是“非常、最”的意思。正如唐甄在《潜书》上说的“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3勇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有学必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向《问说》),由此可见问之重要。朱熹也主张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还要“善疑”,他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标志,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因而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善于提问,能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而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4动笔写作的习惯。写作就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是语言习惯的综合运用,是语言习惯的创新发展。没有语言的积累就没有文章的材料,没有深入思考就没有文章新颖的立意,没有广博发问,就没有文章的才华,没有背诵摘抄,就没有文章华美的片断,没有归纳总结就没有文章灵魂的升华。现在很多学生作文空洞无物、杂乱无章、语言干瘪、苍白无力,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一、巧引妙渗  有文章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
期刊
一、教师课堂语言应该准确规范  这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就必须准确无误,教师对所讲内容不能信口开河,即使是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也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我们选取的是那种说法,使学生心中明白。在准确的基础上,教师的语言还要求简明规范,简明指用语简要明白、言简意赅,力戒任何一句絮絮叨叨的讲话,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
期刊
对于农村了孩子来说,班主任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对班主任的话言听计从,这就为我们更好地教育孩子们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也更加凸显出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牢固根基  爱不需要任何理由。每一份爱都是一缕阳光、一份鼓励、一份信任。教师的爱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尤为重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冷言
期刊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趣,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数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批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教学中的学习方式,而且是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提出的问题展开的,可以说,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质疑意识,让学生勇问  要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明确意义,树
期刊
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能让学生写出一手好文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创新意识,需要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训练与培养。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更要在学生说话、写话方面加强训练,为学生在今后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打好基础。  一、在说中激发兴趣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
期刊
小学阶段我们应教会学生什么?如果在以前我会说,知识啊!例如:拼音、识字、计算、应用题等。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之后才发现,在小学阶段知识固然重要,但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能力,什么能力呢?我认为应教会他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自我学习的能力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能力,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
期刊
一、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春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识字量特别大。平均每课要识记十一、二个生字。如果平均分配力量的话,一节课恐怕难以完成识字任务,所以教学中要有侧重,倾向于那些学生陌生的、难记的字,对于学生能独立识记、或已经通过其他途径认识的生字可以不必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如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课中,认识9个
期刊
1跳绳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跳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种类和跳法,如在鱼跃前滚翻的教学中,把跳绳放在适当的高度,让学生跃过一定高度的横绳,既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便于学生掌握动作;在篮球的传接球练习中,让学生把跳绳折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或矩形),并不断的变换高度或方向,要求学生从晃动的跳绳中把球传过去,以提高学生的传接球技术;在排球传垫练习中,把跳绳放在不同远
期刊
一、快乐体育要以情感为根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要具备良教育教学品质  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更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这样我们就会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自终保持愉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