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物理解题过程中审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enguo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步骤,是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本文以学生审题为视角,通过研究分析相关题目,旨在找到一种合理的审题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审题 思路
  
  一、抓关键词,理清题意
  
  审题以阅读题目为基础,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的词、句应特别注意,并认真思考、斟酌,以求获得解题信息,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其实有许多物理问题,在一些叙述性的语言中往往存在关键性的词语。在审题过程中,抓不住关键词语就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审题时除了熟悉问题的整体背景外,要特别注意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展开思维。
  例如:用20牛的水平力,把重0.2牛的图钉按入竖直的墙壁内,已知图钉帽的面积为0.8厘米2,人在用手按图钉的过程中,手承受的压强是多少?
  分析:题目中要计算压强,我们首先要分析图钉的受力情况。因此,题目中的“水平力”、“竖直”就成为关键词。由此我们分析到图钉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一个是手对钉帽的压力F,另外受到墙壁对钉尖的支持力N。在竖直方向上,图钉还受到一个自身的重力G,然而这个力与压力F垂直,故不对图钉入墙的过程起作用。因此,我们只用p=F/S这个公式求出手所受的压强。本题实际上是对“压力并不都是等于重力,也不总是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这句话的最好例证。做题过程中,题目中常会引入一些干扰条件,但只要同学将几个关键词理解并记住了,题目就非常清晰了。
  
  二、寻找隐含条件
  
  物理题的叙述一般都十分严密、简炼,而没有多余的描写,必须反复阅读,尤其是通过理解、分析,查寻隐含条件。通常不少题目的条件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形之中,需要经过深入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这常常是审题和解题的要点。隐含的物理问题由于隐蔽,暗含在题中,常使解题者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然而,寻找隐含条件常常涉及到物理过程的分析。因此,只要找到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题目就变的越来越清晰。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的铜块放在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上,恰能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而铜块仍留在空气中,如果把质量为m2的铜块挂在木块下面,也恰能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求m1与m2的质量比?
  


  解析:这道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是受力平衡的分析,图中铜块m1放在木块的上面和铜块m2挂在木块的下面,都使木块恰能全部浸人水中,其受力完全相同,则m1对木块的压力G1等于m2对木块的拉力F拉,即G1=F拉,图乙中,
  F拉=G2-F浮2,由G=mg,F浮=gV,和水,铜的值即可得出结论:m1︰m2== 79︰89
  
  三、合理分析,巧妙推理
  
  所谓分析,实际上是对题目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作定性的了解。通过分析、明确现象所遵循的规律和过程所具备的特征,进而确定解题的依据,把握解题的关键,理清解题的思路,安排解题的步骤。
  例如:实际使用中,电流表的阻值虽然很小,但并不为零,因此,串联在电路中有分压作用;电压表的阻值虽然很大但不是无穷大,因此,并联在电路中有分流作用。当我们用伏安法测电阻的阻值时可以有两种连接方法,请分析说明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待测电阻的阻值在什么情况下用何种电路,说说为什么?
  对于此题,核心问题是提高测量的精确度。电流表和电压表与待测电阻的连接方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电路状态(即电流表外接和内接);题目所求的“什么情况”实际就是“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待测电阻与电流表阻值、待测电阻与电压表阻值的关系。应认识到电压表读数是准确的,电流表的读数“偏大”,只有在待測电阻远小于电压表阻值时,电压表的分流才能忽略,这种“偏”才较小,测量精确度才高;而电流表读数是准确的,电压表的读数“偏”大,只有在待测电阻远大于电流表阻值时,电流表的分压才能忽略,这种“偏”才较小,测量精确度才高。
  
  四、重视演算,善于表达
  
  表达,就是指用数学语言反映分析各阶段得到的判断、给出量与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俗地讲就是列方程。这也是解题成功的关键的一步。同时又必须注意到:正确的方程即完美的表达,必须建立在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否则会出现乱套公式的常见错误。有的同学做物理题像在做数学题一样,没有物理公式,只写出一小堆数据或数学计算,忽略了表达,直接到演算。这样在考试中会被严重扣分,甚至不得分。因此,应要求学生平时就得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就物理解题而言,灵活的演算是解题成功的保证,也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能力。近年来中考物理都有考查学生估算的试题,但这类题得分率往往不高,充分说明学生演算能力差。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估算能力,这同样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将题给的内容“翻译”成数学表达式,才能用相关知识求解。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数学课程改革,大学数学分析部分内容下放到高中新课标中,在新的形势下对数学分析的教学有新的要求。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中学教师的光荣使命,本文对新形势下数学分析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分析 教学方法 中学数学    数学分析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各专业的基础课,它为其它专业课,如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等分析类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又是中学数学知识的深入与
[摘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愈发密切,对每一个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性,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效率难以有效提高,各个年级的后进生人数越来越多。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以及转化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后进生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位学生学习英语非常刻苦,单词记了好多,语法规则背了不少,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特别是语言运用时,理解力和表达力都较差。原因之一在于该学生的英语语感差。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以前学制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已经很难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实现由“共同世界”向“个性时代”的转变,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教育 学校 体育 发展 趋势    体育活动,因其能满足人类对身体活动这一基本的需要,符合人类的攻击天性,同时又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吻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是大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说,学习是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不断质疑与释疑,不断表达个人见解和提升个人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超越个人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是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发展的契机。学生在合作交往的学习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使自己亲身体会到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别人的帮助下获得发展,在学习活动中,既要独立思考,更需要交往合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技
近年来,土壤污染事件频发,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安全。随着土壤修复的起步与发展,依然面临着责任主体模糊、修复标准滞后以及责任实现无保障等制度困境。
[摘要]历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日常历史教学工作到底该如何进行,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对新课程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备课 上课 作业批改    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主要工作,也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是否能有效的进行备课、上课和作业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的目标也在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中学的体育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初中生正是身体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要重视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些体会,希望对体育教学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体会 建议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授教材文本,利用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是非判断能力,对学生进行崇高情操,进步思想的熏陶,促其形成初步的人生价值观,也许,语文的教化功能会更强大,这也是《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社会性要求之所在。  [关键词]语文课堂 美文赏析 大胆创新 培养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
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十分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及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及各种潜在的能力。所以,对考生来说,要想提高成绩就必须有深厚的功底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坚持熟读、悟透、精练三环节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    一、熟读,读透,目的是为了掌握夯实课本的基础知识    个别同学认为,高考侧重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