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然而,由于高中教育普遍存在着包括过分偏重于“应试”的功利性在内的各种不利因素,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仍未得到足够重视。学生口语表达中的问题多多: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表达不清,语意不明;不着边际,辞不达意;内容分散,结构混乱;语言不简洁,重复啰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的素养,针对学生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主要病因是思维混乱。思维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口语是思维的直接实现。只有想得好,才能说得好。如果学生掌握了较好的思维方法,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敏捷性,那么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大大增强。因此进行口语训练必须注重思维训练。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的思维训练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思维的条理性训练和思维的敏捷性训练入手。
  一、思维条理性训练。
  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梳理能力,使思维条理化。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有:
  1.排列提纲法。思维的历程,要围绕中心展开,要强化主题意识,明确思维方向。有了提纲,表达的先后、主次就清楚了。这样,围绕提纲展开联想,使提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表达就连贯、顺畅。
  2.“红线”串珠法。线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思考之后所作出的主观判断,它反映了口语表达的思路。在主题确定后,就要把分散的材料贯穿起来,连成气组成个完整的意思。这就是用一根“红线”把所有的材料串成一个整体。这样表达,就顺畅自如,秩序井然。
  3.浓缩凝练法。用简短、明了的话来概括主旨,强化主题、提炼思想。可以把表达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这样迅速展开构思,表达就不会旁逸斜出,东拉西扯。
  4.思维发散法。快速组织语言,要求思维不能只沿着单一的常规方向延伸、扩展,而应多角度、全方位地“辐射”,寻找表达内容的“思想点”,也就是看问题的着眼点。要发散思维,就应当广开思路,改变思维定式,打破认识常规,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进行思考,分析事物,这样也就能清楚、深刻认识事物,为说得好打下基础。
  二、思维敏捷性训练。
  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快速应变能力,能在一瞬间把事情想清楚,把握住要点,迅速组织说话内容。其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有:
  1.施加“压力”,人为制造紧张的氛围。口语表达,强调快速敏达。求“快”,没有“压力”不行,“压力”是促使人脑“高度亢奋”的催化剂,在训练中可以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思想施加“压力”,制造一个紧张的氛围。这样,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精神的“火花”,使学生“急中生智”,快速应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构思和表达的任务。
  2.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能力的训练。对事物分析得透彻,理解得深刻,在这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就能提高准确概括的能力,弄清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么说,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而常用的复述和评述练习,正是这一训练的好形式。
  3.进行“即兴”思维的训练,使“想”和“说”达到同步。“想”是“说”的基础,“想”得好,才能说得好,要想同时达到好的效果,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即兴思维,随想随说。这方面练习的形式有:(1)即兴发言。要求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强化快速思维,让学生尽快地去捕捉信息,沿着一定的思维轨迹展开思想,组织语言,使“想”和“说”达到同步练习。(2)分组讨论、辩论。要求每个学生具有参与和竞争意识,对别人的发言迅速有所反应、有所思考,要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有意识地锻炼说话。“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就能激发思维、活跃思维。
  三、明晰作文教改的工作思路
  首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教材,扩大生活外延。学生交际面窄,完全接受统一的同质文化,是造成其生活底气不足、作文内蕴浅薄的根因。所以,教师应多种渠道来打通课堂内外,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生活中汲取文学和语言的滋养。要敦促学生多读新鲜活泼的时文,激活思想,扩大词汇量。
  其次,要拓展“先放开,后规范”的作文教学思路,提倡自由作文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习惯于先给学生“上规矩”,然后让学生按“规矩”去写。却不知正是这些先入为主的“规矩”,如桎梏一样限制着学生的自由灵思。为此,教师应注意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太多的要求和限制,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激发他们的才思和创见。学生的日记和随笔都比课堂作文写得好,这是因为没有命题的限制,学生有什么写什么,不必为了切题而写套话、假话,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往往更具激情且富有灵气。
  第三,要积极开展各类文学、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开展师生同题作文竞赛、学生自由作文竞赛、校园趣事征文、我最喜欢写的作文题目征题、一句话作文评语等活动,同时,还要经常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素质,让学生有鲜活的行为经历、丰富的情感经验,为写作积蓄情愫和积累素材。
  总之,应精心设计,将口语交际的思维训练贯穿到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口才”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利用辩论会、即兴演讲、口头作文、模拟情境谈话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扩大知识面,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基石,思维就能得心应手了。
其他文献
创新是写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苏东坡曾说过: “文章最忌随人后。”所谓创新作文,就是让学生拓展思路,突破约束,写出有新意能张扬自己个性的文章。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策略的指导,按“构思拟稿修改作文反馈提升”的程序训练学生,使其能富有洞察力地形成自己的观点,锻造其突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一、摒弃定式、导写出新   教师的言谈举止、思维习惯等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对
期刊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氛围。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培养孩子们健康心理,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就必须学会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要使师生之间沟通顺利,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沟通的方法要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下面本人就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谈一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既然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么应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浅薄的认识供同仁商榷。   一、课外阅读应讲究策略   课外阅读,特别在初期阶段如果调控不好,不但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
期刊
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主体的含义之一就是,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否则,不论教育者的愿望如何,这种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失败的。而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学生的态度、愿望、激情和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学习方法,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一方向的知识传授型为主,往往呈现出灌输式特点,课堂教学的中心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较大。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突出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使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价值认识走向了新的误区。  一、几种课堂教学现象   1、用教师的“满堂问”取代“问题课堂”。新课程引领下的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探究
期刊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 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关 键 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期刊
历史最大的属性是什么?历史是前人为后人所记录的人的活动,历史是属人的。历史产生于人,服务于人,而人之所以为人,从哲学角度上看,必须是“活”的人,死了的人失去了人的特征也就不成其为人了。历史也是“活”的。   一、我理解的历史观   1、人说历史   有人说历史是一具“木乃伊”,因为历史总给人一种感觉,它属于过去,宁静,将过去娓娓道来,似乎“木乃伊”是最真实的写照。然而,这仅仅是一种错觉罢了,历史以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探索教学是实施新的数学课程的一种模式或方式,其评价应纳入新课程评价的范畴,但又须突出其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三“多”“突出”。   一、评价内容多维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
期刊
关键词:自学前置、合作探究、展示训练、拓展提高、坚定信念、课外辅导。  摘要:“四模教学”模式包括:自学前置、合作探究、展示训练、拓展提高。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实施得不够顺利。原因不是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运用,没有坚定不移地实施。首先,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力度不够。其次,初三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和升学的压力,已经不像初一、初二的学生那样单纯,情绪的影响也是让学生不愿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