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 构建政治新课堂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一方向的知识传授型为主,往往呈现出灌输式特点,课堂教学的中心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较大。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突出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使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价值认识走向了新的误区。
  一、几种课堂教学现象
  1、用教师的“满堂问”取代“问题课堂”。新课程引领下的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建构问题课堂,以问题加工教材、以问题诱导学生、以问题贯穿课堂成为了当前广大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相应地,“满堂灌”式的教学就成了批驳的靶子,也成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代名词。但是,简单的“问答式”教学,甚至“满堂问”式教学现象也随之产生,这样的课堂仅重问题的数量而忽视质量,仅重问题的形式而忽视内容,这与真正的“问题课堂”是不同的。
  2、用学生的“自由式”取代“自主课堂”。新课程强调把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这种“自主式”学习表现为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的自主计划和自主管理,学习结果的自我评判,学习环境的自主选择,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被理解为教师说得越少,统得越少,由台上退到台下,让学生“自由式”学习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这与在教师帮助和促进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自主课堂”是不同的。
  3、用现象的“热闹”取代“互动课堂”。新课程呼唤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与交往,要求教师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但在新课程教学中,却出现了部分教师仅用学生小组简单的讨论、辩论、议一议、讲一讲,取代教师的引导、组织,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多样和热闹,片面地认为“热闹”才是新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传统的、单向式的学生“静听”不知不觉成了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的标志。实际上,互动课堂不仅包括因互动而带来的热情、热闹,也应包括师生情感、心灵和思维碰撞而带来的“静听”。这样的“静听”不能认为是教师“一言堂”的表现,它与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是不存在必然联系的,因此,现象的“热闹”与真正的“互动课堂”是不同的。
  二、有效的应对方式
  1、引领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要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方式区别于自学最明显的地方在于自主学习方式是在一定教学条件下进行的,可随时向教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弱化教师的引领作用。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关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内容时,对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以及“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知识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等知识点,则需要教师重视对教材的再加工,增强教学资源的针对性,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引领。这样的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教师的“一言堂”,也不同于新时期实践中出现的学生“群英会”,它能使师生价值在学习方式的引领下得以统一。
  2、创设问题情境,走向多彩生活。新课堂教学强调由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学法的选择来看,情境课堂的创设,有利于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主导价值的展示,可以说是联结师生课堂价值的有效载体之一。仍以教学《生活与哲学》中关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内容为例,基于该部分内容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仅凭空口的讲授,无异于说教,是难以让学生信服的。如果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大到感动中国人物,小到身边的人和事,让更多的学生来剖析生活、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则有利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显然也是不容忽略的。因此,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这既是体现教师价值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从而使师生价值在问题情境中得以统一。
  3、丰富教学形式,达成三维目标。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新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辩论,师生之间的讨论、合作等形式,与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单向式传递知识相比,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仅有形式而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新课堂教学既要有“热闹”,但更要有“门道”,而这个“门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这就离不开教师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再以教学《生活与哲学》中关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内容为例,从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看,可以分组讨论或辩论教材中关于“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的观点,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观点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层层思考和比较,最终易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以,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选用相应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师生价值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得以统一。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把传统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起来,用辩证的否定观指导自己的教学,走出传统教学与新课堂教学的误区,建构师生价值都能得到有效发挥的新课堂。
其他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本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这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体验。要完全执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笔者认为必须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享受新课改给他们带来的权利,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笔者在强化新课程理念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强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形成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 
期刊
社会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是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关键字: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艺术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期刊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
期刊
创新是写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苏东坡曾说过: “文章最忌随人后。”所谓创新作文,就是让学生拓展思路,突破约束,写出有新意能张扬自己个性的文章。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策略的指导,按“构思拟稿修改作文反馈提升”的程序训练学生,使其能富有洞察力地形成自己的观点,锻造其突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一、摒弃定式、导写出新   教师的言谈举止、思维习惯等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对
期刊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氛围。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培养孩子们健康心理,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就必须学会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要使师生之间沟通顺利,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沟通的方法要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下面本人就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谈一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既然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么应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浅薄的认识供同仁商榷。   一、课外阅读应讲究策略   课外阅读,特别在初期阶段如果调控不好,不但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
期刊
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主体的含义之一就是,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否则,不论教育者的愿望如何,这种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失败的。而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学生的态度、愿望、激情和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学习方法,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