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赏读中感悟 在模仿中超越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作为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模仿与创造总是交织、糅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恰当、有效地使用例文,恰恰可以为学生指点迷津。那么,在小学生习作指导中该如何使用例文才能做到恰当、有效呢?
  
  一、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在赏读中学会选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目前,在小学生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所谓的“跑题”和“偏题”,实际上就是习作时选材的失误。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例文的内容,体会例文所表达的感情,理解“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准确地选好习作的素材。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习作七《记一件打动我们心灵的事》,要求学生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什么是能打动心灵的事,有相当多的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一位老师在公开教学中是这样进行指导的:她首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打动心灵”四个字的理解,然后以自己的一篇下水文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自己和面前这群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件真实的故事。“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到深处,教师热泪盈眶,这份真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她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下水文作任何理性分析,也没有让学生从中“明法”,而是引发学生聚焦身边的人和事,筛选值得叙写的素材。“情情相生”,学生明白了生活中最打动人的是什么,在“感动”中抒写感动,习作自然情思飞扬。这位老师通过例文引路,以自我浓烈的情感触须,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门扉,让学生学会了此类作文的选材,恰恰实践了新课标关于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二、吸纳借鉴,突破难点。在模仿中领悟技法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能力跟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学生阅读和作文,无非是引导他们在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等方面下工夫,不断地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句话指出了在指导学生阅读别人的文章时,要重在吸纳、借鉴作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乃至写作的方法上。事实上,如何将文章写得具体形象、有声有色,是学生在习作中时常会遇到的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可以在习作指导中借助例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评议和模仿,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例文的写作顺序、表达方法、语言特点和格式规范等等,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来,从而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在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的小语教材中,都有这样的习作训练:“写一种小动物”或是“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学生描写一种小动物,通过它的外形和动作,具体地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在这一内容的习作训练中,学生一般能够写出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但要真正恰如其分地写出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方面的特点,依然是一个难点。在习作指导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和评议描写小动物的几篇典型性的例文,其后引导学生边学文边写作,让学生从中掌握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即:观察和描写动物的外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者从整体到部分,或者从前到后,或者从上到下,或者按照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同时要注意观察和描写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既可全方位观察和描写,也可对重点部位进行观察和描写;在描写动作、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突出特点,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量进行人格化的描述,力求使习作的语言既生动又富有情趣。渐渐地,学生就能学会对动物的描写方法。
  
  三、迁移创新,超越例文,在习作中彰显个性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人家怎么写,我也怎么写,就变成生搬硬套。要把别人的指点化成自己的领悟,才能真正受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有关写作“评价建议”中也要求“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实则上就是要求我们要让习作成为展示学生丰富个性的有效载体。因而我们在习作指导中使用例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不能对例文的具体内容和语言文字进行生搬硬套,而是为了指导学生迁移、内化,运用例文的写作规律,进而超越例文,写出各具个性色彩的文章。
  人教版、苏教版等版本的小语教材都有“我给自己画张像”、“我写我”之类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抓住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当学生学习了例文后,我让学生仿照例文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结果他们写的和例文中的“我”一模一样。在评讲课上,我随便选了两篇习作来读,并让同学们根据习作中描述的特点猜猜写的是谁,有的猜是甲,有的猜是乙,有的猜是丙……随后,我重新抓住一个知晓率极高的明星的特点做了描述,作为例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猜猜她是谁,大家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明星的名字。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例文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的地方,并让学生互相说说“你眼里的同桌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了解自己在父母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再重新写一篇《我给自己画张像》。结果,在第二次的习作中,大部分学生不仅借鉴了例文的写作方法,更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个性得到了彰显。
  实践证明,在习作指导中恰当、有效地地使用例文,引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模仿到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熟悉和掌握作文的规律,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其他文献
“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设计和编排体现了“课程即活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洋溢着浓厚的课改气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黄厚江执教《黔之驴》令人耳目一新。究其实质,广而言之就是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小而言之就是用寓言的方式教学生学习寓言。黄厚江在江苏靖江“苏派语文研讨会”上执教过这篇课文,在江苏师范大学“国培班”上也执教过这篇课文,两个课例虽有差异,但是黄厚江追求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剖析黄厚江的这个课例,也许能给苦寻“语文味”的老师们一点启示。  一、何谓用寓言的方式  所谓用寓言的方式,就是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
汉字自它出现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演变,包括字的新生和死亡、使用范围的调整、字形及其结构的变化、笔画的简省和增繁,等等。字的使用情况的变化和吐故纳新的变化,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字形演变和笔画的简省与书写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在使用语言与文字过程中力求经济省力的原则体现。  汉字既然是汉民族通用的记录语言的工具,其社会性就决定了要不断地对它进行规范和统一。自有了国家机器以后,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0年发起的关于学生参与现代社会必备知识与能力的检测项目,阅读素养的检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PISA关于阅读素养检测的指标也在不断调整。2016年10月,相关组织发布了《PISA2018阅读素养框架(草案)》(以下简称《框架》),其中对
目前,北京、上海等六省市正在使用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更多省份也将很快开始陆续使用。选择性必修是个什么概念?选择性必修与必修、选修是什么关系?选择性必修教材是依据什么编写的?如何理解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结构与内容?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对选择性必修教材实施教学?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为例谈一谈对以上问题的理解。  一、选择性必修的概念及其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  在我们一
文学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以影视文学为主流的视觉文化日益冲击着文本文化,不可避免地也给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学带来崭新思考。由张冲主编的《文本与视觉的互动:英美文学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应用》一书,在文本与视觉交互的崭新视野下,从多个层面探讨了英美文学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发展,这也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与参考。  视觉文化与文本交互视
教育的基本问题年年相似年年同,但是,2011年仍有一些令人难忘的重大事件,刻画出强烈的年代特征。  一是“虎妈狼爸”的教育。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虎妈战歌》,使得“中国虎妈”风靡世界。而后,又有鼓吹“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中国狼爸”登场。其背后则是一个“如狼似虎”的教育环境:炽烈的择校竞争、沉重的学业负担。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鼓噪下,众多儿童被逼入“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悲惨人生
●训练内容  习作要求是:“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了”,也可以根据你所写的具体内容自己拟定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写话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4“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写话要求:观察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说说它的样子,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段综合性学习中指出: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本次写话通过猜谜来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学生认真观察,抓住动物的特点练习先说,在说的基础上进行写话,从而做到说写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1秋季开始试验,如今已全面实施。我县从2004年秋季开始进入课改实验。在推进课改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广泛深入学校,走进课堂,积极参与课改实验的调研与指导。通过对课改实验教师教学行为的诊断与分析,发现我县农村小语阅读课堂教学与课改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撷取两个带有普遍性的教学案例,略作分析,试求探索适合农村教学特点的教学思路,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案例分析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