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出精彩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纵观我们小班的游戏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比较喜欢搭积木,喜欢玩橡皮泥,喜欢穿珠子,很少有幼儿会选择去看书。即使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进了阅读区,也只是随心所欲地翻翻这本,摸摸那本,或浏览一下卡片,过不了两三分钟,那里便会骚动起来,有的开始打闹,有的在垫子上跳来跳去,肆意享受着自由。目睹他们的表现,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阅读区相对别的区枯燥不说,规则也多,幼儿自然不喜欢到里面去玩。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有意注意比较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又不强,因此,往往表现为坐不住,静不下。那么,如何适时调整阅读区的环境,改变小班幼儿的阅读现状?
  作为教师,想要幼儿爱读书,就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来源于对阅读环境的感官认同和心理满足。因此,在阅读区内,仅仅铺上颜色鲜艳的垫子,放上几个高低适宜的书架,提供几本图文兼美的绘本还远远不够。要激发幼儿“看看说说”的欲望,我们还应为他们提供可以进行交流,可以进行操作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爱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会阅读的能力。于是我们在阅读区里尝试了一些调整。
  一、创造更自由、温馨的环境
  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对于幼儿园环境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中外学前教育专家教授共同的观点是:幼儿园的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
  那么,语言区域的环境又特指什么呢?个人认为,就是能够让身处于语言区域的儿童获得适宜发展,辅助师生互动中体现教育价值的媒介。
  虞永平教授提出:区域游戏应满足儿童不同的需求,只有当每一个儿童都被满足之后,我们才能看到其真实的发展,这才能体现出区域游戏的价值所在。一个温馨、安全、“有意思”的阅读区域,能够吸引儿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专注力和持续度明显提升。因此,满足儿童的内在心理需求,创造舒适的环境是打开语言区域的第一把“金钥匙”!为此,在阅读区里,我们在原先铺好的地垫上,随意放上了幼儿自己带来的各种毛绒玩具,既增添了环境的童趣性,又增强了对幼儿的吸引力。另外,利用小小帐篷,为阅读营造神秘氛围,鼓励幼儿在小帐篷里或抱着娃娃说说悄悄话,或与亲密伙伴讲讲小故事。像家一样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幼儿进入活动。
  二、满足幼儿的操作经验
  在重要性不言而喻之后,我们接着考虑的第二个关键性要素——操作体验。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在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国家测评中,语言的发展关键性曲线就在2~7岁,要想把握这一高峰期,就要因势诱导,提供可以让儿童在其中探索、摆弄、组合、交流、互动的环境。鉴于此,我发动幼儿从家里带来了立体书,立体的图案,进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刚开始,有些幼儿并不关注那些图书,我们就请带来图书的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并推荐其担任本区域的管理员。事情渐渐发生了变化,带来图书的幼儿会陆陆续续来到阅读区,起先他们只是想炫耀自己的书,后来他们却成了有模有样的讲解员。当有幼儿看不懂书上的内容时,“讲解员”就会认认真真给他讲解,原本人丁稀少的阅读区渐渐变得热闹起来。有个幼儿还带来了巧虎的书籍,那里面有可以活动的内容,让他们在动动小手的过程中,真切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三、蕴含可变化的游戏
  区域游戏的价值在哪里?个人认为:让每一个儿童都过得精彩!发现不同的儿童在和环境材料互动的时候,记录下他们的语言、行为,过一阶段之后,再来记录新语言和新行为,我们看到的是不同个体的纵向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游戏价值吧!
  因此,除了提供幼儿感兴趣的书籍外,我们还利用夾子制作了幼儿喜爱的手指游戏《猴子荡秋千》《小兔造房子》等,让幼儿一边夹夹子,一边说一说,念一念。其间,他们还可以自由替换图片,创编新的语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们还将骰子与“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结合,让幼儿在地垫上扔骰子玩游戏,赢了的幼儿就能种一个“小蘑菇”,缘于输赢的不确定性,他们总是一轮接一轮地玩下去。
  如此一来,本来门可罗雀的阅读区,如今已然变成了人气高涨的活动区。
  子修说:这是我带来的小黄鸭的书,你看小黄鸭藏在了水壶里。
  小毅说:老师,我把小兔子换成了小老虎,就变成小老虎拿锤子,“叮叮当当”造房子啦。
  如絮说:我的石头赢了你的剪刀,耶!
  ......
  在调整与摸索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将环境和材料融合在了一起,因为这是相辅相成的事物关系,环境在材料的支撑下才转变成“支架”,促进其实现既定的教育价值。这一些小小的变化,就能让阅读区精彩十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及“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种植活动正是让幼儿在亲身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作为幼儿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资源,进而开拓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全面丰富幼儿的知识面,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热爱
摘 要:本着“走出去,请进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研指导思想,本着“教研永远在路上”的指导原则,他们通过对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沈阳铁西区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课堂”等经验材料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认为这三者的共同之处是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而这一理念正是符合当今素质教育新课改精神的大方向,三者的本质是实践了“以生为本”的
摘 要:好的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技能技法,也是人文滋养;不仅仅是机械模仿,也是创意绘画;不仅仅是理论本身,也是实践验证。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美术教学所打开的精神版图愈开阔,孩子们就愈能得到多方面的锻造和滋养。  关键词:人文滋养;创意绘画;实践验证  好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打下学习、精神和健康的底子。”[1]小学美术教学更应该在孩子们的精神和道德层面“不断灌溉,加施肥料,修枝理叶,打杀害虫”。的确,
摘 要: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应运而生,教师也成了课堂名副其实的独角戏的主角。如何改变这种费时低效的课堂现象,值得深思。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有效性;学生主体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营地,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可事实上,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前滔滔不绝地“传道、授业、解惑”
摘 要:当今社会,普通话成了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个人能力高低的一项衡量标准。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有说普通话的意识和习惯。但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五年当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令人担忧——他们从小就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与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普通话;农村小学;因素  这篇文章是源于我的一节语文课,以下是我的教学片段:  师:拿出“茄子”的图
摘 要: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更是教育教学的最终任务。在素质教育形式下,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个性是所有创新的源泉,是推进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个性成长;德育;教学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更是教育教学的最终任务。在素质教育形势下,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转型与变迁对我国很多的农村家庭产生了深刻影响,大量留守家庭的出现导致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成为当前热点的社会话题。在关于留守儿童的众多问题当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基于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为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摘 要:通过对“激发兴趣—欣赏交流—模仿练习—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即“六环递进教学法”的研究来满足高段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尝试黑白木刻的表现方法和审美规律,并能从生活角度出发,进行自我表现的艺术创造活动,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六环递进教学法;黑白木刻;实践研究  第一环:激发兴趣,带领学生打开木刻之门  一边看画一边听老师讲故事是学生喜爱的形式,好听的故事、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容乐观,学生一味地与数学公式和题海奋战,忽视了身边存在的数学知识,把数学当做一门枯燥的学问,只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学习。以人教版为例,就小学数学课堂联系生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关键词:生活实际;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文本,将阅读与写作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读中指导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关注;积累;仿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更要关注到学生倾吐和自我表达技能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部分是通过作文能力来体现的,但是,大多数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写作文时,学生常常冥思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