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体系中逻辑性相对较强的一门学科,也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教学效果输出的关键按钮.因此,如何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致力点.将问题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蕴含数学间的神秘召唤,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继而在自主探究下开拓一种适合自己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教学;科学提问
著名教育学家肯尼斯·胡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更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散发出智慧的美丽之光.问题,曾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中,最重要的并非解决问题,而是提出科学的问题.高中数学是思维的上升阶梯,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逻辑是很必要的,因为它可作为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数学所需的高弹性思维空间的重要平台,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思维灵感和扎实的解题用题能力.而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所拓展,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中重视问题教学的作用,以问题为砖,引出学生的思维之“玉石”.那么,如何做好问题教学、科学有效地提问呢?在这里,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好的,问题好坏的评判,是一个动态且富有弹性的的过程,那得基于其相对应的对象.在数学课堂里,一个问题是否具有价值,不是看它是否具有难度,最主要的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思维和逻辑基础.最好的数学问题,应该是略高于学生的能力,却在学生认知能力的潜范围内的,这样的问题,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因为期间包含的隐秘性是学生能够基本触及到,却又不是十分有把握的,它能够以一个较为接近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从而在不觉间帮助学生突破认知极限,进入一种更为高层次和更为宽阔的思维.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中,为了让学生对集合这一概念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作以下的问题设置:
问题1:以下几种说法有什么共同点?
①高一文理班的所有学生;
②乐队里的所有成员;
③中国的所有省会.
问题2:深入学习集合的概念,并判断下面的表达是否属于集合.①学生.②小学生.③全国的中小学生.④比3大的数字.⑤35到700之间的所有整数.在这样的逐级提问下,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引导着螺旋上升,并在上升的同时得到横向拓展.
二、问题的设计应该把握知识结构的相互联系
数学的逻辑性是十分强的,知识结构与框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课堂的问题教学中,提问的契机就显得十分重要.所谓的提问契机,就是指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而这里的适当时机,就是知识间的联结点.当知识间相互联系或者可以相互过渡时,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个契机,以联系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路随着知识的过渡和开拓.
三、问题的设计应该巧妙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教学工具的选择,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输出.现代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一种极为便捷的方式输出教学资源.多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集影音、图像等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尤其在数学中,所涉及的抽象概念和问题比较多,常常需要结合图片和图形等将抽象的东西有形化,这时,就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工具.
四、问题的设计应该贴近生活
任何一种知识,都是为现实生活而服务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的身影,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以一种几近“闭门造车”的方式将现实生活与知识学习相分开来,使得知识学习在很大一个程度上流失了实践价值.为了贯彻当前新课改的目标,也为了找回学习的实践价值,我们的教学应该以生活化作为原则.而数学提问的生活化,就是将知识作为灵魂,使其“附身”于生活,即将问题放到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去.
五、小结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问题的解决是对数学能力的检验,而问题的提出则是对数学思维的一个测量,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科学地提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开拓其思维的重要途径,它就像一剂“药引”,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致力于对问题教学的研究,巧妙地以我们的问题之“砖”,引学生的思维之“玉”.
【参考文献】
[1]封焕祥.高中数学情景问题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蔡小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J].科技信息,2013(2).
[3]张玉芳.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学周刊(教学研究),2013(1).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教学;科学提问
著名教育学家肯尼斯·胡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更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散发出智慧的美丽之光.问题,曾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中,最重要的并非解决问题,而是提出科学的问题.高中数学是思维的上升阶梯,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逻辑是很必要的,因为它可作为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数学所需的高弹性思维空间的重要平台,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思维灵感和扎实的解题用题能力.而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所拓展,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中重视问题教学的作用,以问题为砖,引出学生的思维之“玉石”.那么,如何做好问题教学、科学有效地提问呢?在这里,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好的,问题好坏的评判,是一个动态且富有弹性的的过程,那得基于其相对应的对象.在数学课堂里,一个问题是否具有价值,不是看它是否具有难度,最主要的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思维和逻辑基础.最好的数学问题,应该是略高于学生的能力,却在学生认知能力的潜范围内的,这样的问题,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因为期间包含的隐秘性是学生能够基本触及到,却又不是十分有把握的,它能够以一个较为接近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从而在不觉间帮助学生突破认知极限,进入一种更为高层次和更为宽阔的思维.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中,为了让学生对集合这一概念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作以下的问题设置:
问题1:以下几种说法有什么共同点?
①高一文理班的所有学生;
②乐队里的所有成员;
③中国的所有省会.
问题2:深入学习集合的概念,并判断下面的表达是否属于集合.①学生.②小学生.③全国的中小学生.④比3大的数字.⑤35到700之间的所有整数.在这样的逐级提问下,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引导着螺旋上升,并在上升的同时得到横向拓展.
二、问题的设计应该把握知识结构的相互联系
数学的逻辑性是十分强的,知识结构与框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课堂的问题教学中,提问的契机就显得十分重要.所谓的提问契机,就是指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而这里的适当时机,就是知识间的联结点.当知识间相互联系或者可以相互过渡时,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个契机,以联系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路随着知识的过渡和开拓.
三、问题的设计应该巧妙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教学工具的选择,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输出.现代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一种极为便捷的方式输出教学资源.多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集影音、图像等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尤其在数学中,所涉及的抽象概念和问题比较多,常常需要结合图片和图形等将抽象的东西有形化,这时,就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工具.
四、问题的设计应该贴近生活
任何一种知识,都是为现实生活而服务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的身影,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以一种几近“闭门造车”的方式将现实生活与知识学习相分开来,使得知识学习在很大一个程度上流失了实践价值.为了贯彻当前新课改的目标,也为了找回学习的实践价值,我们的教学应该以生活化作为原则.而数学提问的生活化,就是将知识作为灵魂,使其“附身”于生活,即将问题放到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去.
五、小结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问题的解决是对数学能力的检验,而问题的提出则是对数学思维的一个测量,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科学地提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开拓其思维的重要途径,它就像一剂“药引”,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致力于对问题教学的研究,巧妙地以我们的问题之“砖”,引学生的思维之“玉”.
【参考文献】
[1]封焕祥.高中数学情景问题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蔡小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J].科技信息,2013(2).
[3]张玉芳.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学周刊(教学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