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茅盾曾经指出:“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仅靠在校的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外阅读就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鼓励学生将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使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通过增加阅读量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从听到说,从读到演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识字量不大,但他们已学会了拼音。可利用拼音读物,由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演童话——创作童话,对孩子们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
小学生有爱听故事的特点,因此,可以凭借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里。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与亲。”在讲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配上与故事内容相适应的背景音乐,创设故事情境,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共鸣,让他们在情境中去唤起对童话中人物的爱憎感情。还要注意教室的布置,黑板的装饰,都要富于童话色彩。有时阅读的地点不局限在教室内,可以是绿荫荫的草地上,也可以是芬芳扑鼻的花坛边,还可以是茂盛的大树下。
孩子们在听童话的过程中,已深深地入迷了,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角色,为可爱的小红帽担心,为小白兔的聪明机智叫好,为大灰狼做坏事表示憎恶,产生了强烈的说的欲望。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孩子们有的说喜欢童话中的哪个角色,有的说童话让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的讲童话的一个片段,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教师应注意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说,实行大面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自言自语说,两人对说,四人轮流说,个人面向全班说,或者边表演边说,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在说的基础上,孩子们对童话内容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一些角色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还不够,为了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可以开展“走进童话”的图书推荐活动。比如,可以给学生推荐《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小兔汤姆》《中国童话》等,这些童话故事书内容生动、图画精美,学生爱不释手。并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先指导孩子们把童话读通顺,读得有感情,再展开分角色朗读,分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由于有了一定的认识,孩子对文中角色把握得较准,把自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其中,读得有感情。这时,让孩子们文中的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孩子们不仅兴致勃勃,确实也演得的模有样。在教师的评价中,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成功感,价值感和喜悦感。
二、由读到说,由创到演
为了增加阅读量,我们可以布置孩子们每天回家读一篇童话,日积月累,孩子们读的童话多了,各种可爱的童话形象充满了他们的脑海。为了检查孩子们的阅读效果,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三、五的朝会,每堂语文课前花三分钟、少先队活动、语文活动课等时间开展小报比赛、故事会、精彩片段欣赏会、为动画片配音等孩子们喜爱的一系列读童话讲童话活动。这种读与说较之前面的读与说层次已经提高。这时再鼓励孩子们进行童话创作不是什么难事,而是顺理成章的了。
在指导孩子们创作童话的同时,除了注意鼓励性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阅读,教给方法。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班图拉指出:“正像我们曾经看到的那样,示范作用可给创新提供认识和行为的工具。”若儿童只有创作的热情和欲望,而不符合要领,也是写不出童话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出童话的写法,认识各种童话形象的象征意义,如羊是善良的,狼是凶恶的,狐狸是狡猾的,小白兔是可爱的,猴子是聪明机灵的……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便在童话的世界里自由遨游。
2.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借助图画、幻灯、录像、实物等各种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观察中教给一定的方法,如按顺序观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重点、主要内容等。由于注意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学生头脑中已经获得者较多的感性材料,思路一经打开,他们就能展开大胆的想象,把不会思维说话的物体想象成会思维说话的人物,由一个动作、眼神联想到由此可能发生的前前后后,在思维的空间自由驰骋。有了丰富多彩的想象,童话的创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3.提供素材,尝试创作。学生学了一些基本的童话知识,有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后,就可以尝试创作编写童话。在创作童话过程中,注意激发儿童的创造性独立性及故事本身的教育性,情理性,还可以发挥班级的群众优势,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故事说好后,再让他们写下来,大家的写作兴致都很高,孩子们尝到了一个小小童话家的滋味,记得有一次“半圆添画讲故事”课上,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画笔把半圆添画成了太阳公公的笑脸、可爱的小刺猬、小乌龟、惹人喜爱的大蘑菇、大房子、汽车、苹果树等,并编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4.形式多样,创编童话。在指导孩子们尝试童话编写的开头,是以看图写童话为主,有单幅图的联想,有多幅图的串连,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面的扩大,若老是采用这种单一的形式,对课文进行仿作,就会限制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儿童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上三年级后,就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创作童话。如按提纲编写童话、观察实物、观察生活写童话、给出开头写童话、提供知识写童话、结合课文续编童话、扩写童话、改写童话等。在编写过程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兴趣盎然。也让孩子们明辨事非,分清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把孩子们写的童话装订成册,在同学中相互交流。学生编的故事新颖而富于情趣,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
如今,许多童话故事已经被拍成动画片,如《白雪公主》《丑小鸭》《拇指姑娘》等,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同时告诉他们,影视作品由于表现形式不同,在拍摄时会做适当改编,要求学生在观看的同时阅读原著,体会原著与动画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相信,假以时日,孩子们在爱上这些动画片的同时,也就会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延伸到其它类型的读物上。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一、 从听到说,从读到演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识字量不大,但他们已学会了拼音。可利用拼音读物,由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演童话——创作童话,对孩子们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
小学生有爱听故事的特点,因此,可以凭借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里。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与亲。”在讲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配上与故事内容相适应的背景音乐,创设故事情境,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共鸣,让他们在情境中去唤起对童话中人物的爱憎感情。还要注意教室的布置,黑板的装饰,都要富于童话色彩。有时阅读的地点不局限在教室内,可以是绿荫荫的草地上,也可以是芬芳扑鼻的花坛边,还可以是茂盛的大树下。
孩子们在听童话的过程中,已深深地入迷了,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角色,为可爱的小红帽担心,为小白兔的聪明机智叫好,为大灰狼做坏事表示憎恶,产生了强烈的说的欲望。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孩子们有的说喜欢童话中的哪个角色,有的说童话让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的讲童话的一个片段,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教师应注意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说,实行大面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自言自语说,两人对说,四人轮流说,个人面向全班说,或者边表演边说,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在说的基础上,孩子们对童话内容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一些角色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还不够,为了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可以开展“走进童话”的图书推荐活动。比如,可以给学生推荐《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小兔汤姆》《中国童话》等,这些童话故事书内容生动、图画精美,学生爱不释手。并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先指导孩子们把童话读通顺,读得有感情,再展开分角色朗读,分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由于有了一定的认识,孩子对文中角色把握得较准,把自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其中,读得有感情。这时,让孩子们文中的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孩子们不仅兴致勃勃,确实也演得的模有样。在教师的评价中,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成功感,价值感和喜悦感。
二、由读到说,由创到演
为了增加阅读量,我们可以布置孩子们每天回家读一篇童话,日积月累,孩子们读的童话多了,各种可爱的童话形象充满了他们的脑海。为了检查孩子们的阅读效果,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三、五的朝会,每堂语文课前花三分钟、少先队活动、语文活动课等时间开展小报比赛、故事会、精彩片段欣赏会、为动画片配音等孩子们喜爱的一系列读童话讲童话活动。这种读与说较之前面的读与说层次已经提高。这时再鼓励孩子们进行童话创作不是什么难事,而是顺理成章的了。
在指导孩子们创作童话的同时,除了注意鼓励性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阅读,教给方法。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班图拉指出:“正像我们曾经看到的那样,示范作用可给创新提供认识和行为的工具。”若儿童只有创作的热情和欲望,而不符合要领,也是写不出童话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出童话的写法,认识各种童话形象的象征意义,如羊是善良的,狼是凶恶的,狐狸是狡猾的,小白兔是可爱的,猴子是聪明机灵的……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便在童话的世界里自由遨游。
2.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借助图画、幻灯、录像、实物等各种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观察中教给一定的方法,如按顺序观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重点、主要内容等。由于注意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学生头脑中已经获得者较多的感性材料,思路一经打开,他们就能展开大胆的想象,把不会思维说话的物体想象成会思维说话的人物,由一个动作、眼神联想到由此可能发生的前前后后,在思维的空间自由驰骋。有了丰富多彩的想象,童话的创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3.提供素材,尝试创作。学生学了一些基本的童话知识,有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后,就可以尝试创作编写童话。在创作童话过程中,注意激发儿童的创造性独立性及故事本身的教育性,情理性,还可以发挥班级的群众优势,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故事说好后,再让他们写下来,大家的写作兴致都很高,孩子们尝到了一个小小童话家的滋味,记得有一次“半圆添画讲故事”课上,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画笔把半圆添画成了太阳公公的笑脸、可爱的小刺猬、小乌龟、惹人喜爱的大蘑菇、大房子、汽车、苹果树等,并编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4.形式多样,创编童话。在指导孩子们尝试童话编写的开头,是以看图写童话为主,有单幅图的联想,有多幅图的串连,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面的扩大,若老是采用这种单一的形式,对课文进行仿作,就会限制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儿童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上三年级后,就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创作童话。如按提纲编写童话、观察实物、观察生活写童话、给出开头写童话、提供知识写童话、结合课文续编童话、扩写童话、改写童话等。在编写过程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兴趣盎然。也让孩子们明辨事非,分清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把孩子们写的童话装订成册,在同学中相互交流。学生编的故事新颖而富于情趣,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
如今,许多童话故事已经被拍成动画片,如《白雪公主》《丑小鸭》《拇指姑娘》等,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同时告诉他们,影视作品由于表现形式不同,在拍摄时会做适当改编,要求学生在观看的同时阅读原著,体会原著与动画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相信,假以时日,孩子们在爱上这些动画片的同时,也就会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延伸到其它类型的读物上。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