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关键词:朗读;兴趣;感情;能力;情境;指导;示范;技巧;评价【中国分类法】G633.33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朗读教学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是很好。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就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我在引导学生读《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学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乐表情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如教学有趣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小豌豆》等,先让学生听多媒体范读,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录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欲望,都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个性和动人情节。
  二、读悟结合,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细读作品,就会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渗透着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恶,通过小女孩的命运抒发出来,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教学时要使这种强烈的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产生共鸣,使其自然地感受到亲切爱怜、压抑、愤懑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情朗读。
  三、形式多样,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读,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一节课中,教师可采用几种朗读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种方式为主。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或片段,则适合分角色朗读,如《陶罐和铁罐》;节奏感强,感情饱满的课文,尤其是诗歌,则可进行集体朗读;而词句艰深,含义深刻的课文,则需要教师适时范读或创设情境导读,如朱自清的《匆匆》。
  四、教师范读,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所以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地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地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能力。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五、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对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时引导学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来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加快,急促些;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比如朗读《翠鸟》的第一自然段,应读得稍慢、轻柔些,读出翠鸟外形的美丽,可爱。但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应读得适当快一些,而且把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总之,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但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式教学方法很多,探究式教学法是符合新课程条件下学生本位的要求。历史学科不仅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其社会意识形态性也比较强。所以历史学科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就相对要难得多,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文就“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的教学案例,在初中历史学科方面的探究式教学中经验整合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教学经验;放任自流;发掘教材  【中国分类号】G63
摘要:新课标提出,教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教学目标,而是分为三个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根据此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通过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生活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字: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目标  【中国分类号】G623.5      小学生主要处于被动学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因此初中阶段,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关键词]:课外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国分类法】G633.3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现代文阅读的地位越发凸显。《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阶段教学主要的目标,因此,本文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给同行提供些借鉴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计算机;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G434    当前,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最大困惑莫过于目标不清。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骄子,由于它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论述了如何开发适合小学生的英语阅读的优秀资源, 从而引导他们去广泛阅读,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阅读危机”。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资源;开发  【中国分类法】G623.31      小学英语阅读很重要,但事实上又很难找到现成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想到了对于小学英语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必须进快调整自己的角色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注重完善、提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真正把新课理念下的小数数学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为此本人就数学课堂教学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注重参与;提高效率;因材施教;增强兴趣  【中国分类号】G623.5    一、
我的中国梦,梦很长,悠悠上下几千年。我的中国梦,也很短,几度兴衰,几度梦幻。度过了漫漫长夜,跨过了沟沟坎坎,遭受了多少内忧外患,饱尝了多少苦辣辛酸。  怏怏中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传承着一个长长的梦,时至今日便汇聚成了一个“中国梦”,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要让梦想变成现实,就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努力,然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