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mid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为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注入了活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举措。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便是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形式。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owerPoint或其他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可以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或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选择,用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了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等传统媒体。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例如,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有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有3个数码宝贝,请你帮他排一排.有几种排法。如果老师在讲解演示时采用实物将几种方法同时展示出来。最少要18个数码宝贝,而采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则可简化程序,省时高效,达到了传统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当然,随着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还可以作为探索研究的工具。
  教师在教师机上浏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个别或小组指导。学生可以把在机上做的作业上交到教师机上,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查阅到并给学生以反馈评价,使课堂管理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以后,可以打开其他同学的作业.从中得到启发,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体现课堂管理的开放性。
  r
  网络具有民主、平等的特点。网络上可以匿名,不怕被别人嘲笑.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营造起共同参与的氛围。由此,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校园网的建成,学生不仅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了常规教学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参考书。但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源泉,教学内容被定固于课本上,一些具有时代特征,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地突破书本是惟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它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最新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信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生对所需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差。因此。在课前教师可将相关资源做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Internet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三、信息技术与学习工具的整合
  
  常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这对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以上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互动平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驾驭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既调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学大纲要求之间的差距,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和沟通,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所以,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知识的重任。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复习课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得非常有效呢?笔者
介绍了手背静脉识别系统的图像处理和相关法识别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介绍了文本分类的基本过程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个文本分类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测试。
目的掌握自杀死亡的流行规律,为开展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简略寿命表法计算期望寿命,通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指标分析潜在寿命损失,计算累积死亡率,分析死亡几率,用圆形分
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以金都花园国际饭店工程为例,介绍了UB8.0灰浆输送泵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目的反映南昌市肺结核患者发现、登记水平.方法根据南昌市2001~2003年结核病登记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和工作总结分析结核病人发现及登记情况.结果三年中南昌市活动性肺结核病
前不久,媒体报道一则某一高中学校发生学生因不堪学习负担过重而集体跳楼事件,再一次引起了普遍关注的“减负”话题,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学生,要求“减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受到真正的“减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本内容及其它方面的实际,实施了一些“减负”的措施,其中也不乏一些摸索和尝试。    一、减掉旧的教育理念    “正人先正己。”要做到真正“减负”,首先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有篇课文《斑羚飞渡》,实属文辞精美、结构完整、教谕深远之作,教师授课时如能准确把握住该文教学要求的核心因素,对学生展开细致的阅读引导,才会让学生尽可能从产生兴趣入手,尽快进入阅读情境(心领阶段),继而完整理解课文的意境,深切感悟此文的文质内涵(神会阶段),最后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语文素养的目的(致用阶段)。  然而,笔者在参加一次公开课教研活动时,却听到开课教师在《斑羚飞渡》的教学中
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就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教学原则,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进行了初步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