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为旨 体验为径构建朝天小学德育新模式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校150年来,朝天小学的全人教育是什么?这很值得我们去读懂、继承;今天,朝天小学的全人教育应是什么?这很需要我们规划、践行。
  一、全人为旨
  弘毅日新,一贯敢为天下之先;立德树人,创新全面发展理念。
  这就是朝天小学的魅力所在。朝天小学的全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绵延的传承谱系,而今,学校秉承“明德、归仁”的校训和“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弘扬“弘毅、日新”的学校精神,对先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力求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明德”是朝天人成长的路径,修雅行,由内而外——人;“归仁”是朝天人成长的目标,积雅德,由己及彼——仁。“明德归仁”寓意从成为朝天人始,会写“人”字;毕业走出朝天门,会写“仁”字。
  我们为学校全人教育理念注入了新内涵,其核心目标是:身心健,品德优,智能高,个性活。具体表现为具有自信心、人文情、包容力、国际观、竞争力的理想人格的21世纪公民。
  二、体验为径
  体验教育定义为:由直接经验建立知识、技巧及价值观的一个过程。基本上,体验学习就是把一个概念设计成一个交互式的学习过程。学员可透过自己的亲自参与和领会,了解概念与活动内容的关系,而不再是由教师或导师单向式地教授。由于这些经验将成为学员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对他们的学习非常有效。到最后,学员的态度将有所改变,行为、技巧将有所扩展,而认知及人际关系亦会得到提升。
  1. 体验中学习。体验教育注重教育过程,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和能力所及,通过体验来领悟知识,并内化为情感和价值观。体验教育和“辅导”密不可分,在践行体验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团体辅导技术来实现体验教育,能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在体验过程中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培养健全人格,还可以提高其沟通技巧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更进一步促使他们获取知识、反思自身、感悟人生、全面发展。我接纳了“体验先行,内省、明理并行,参与者在其中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理念,大胆地在教师培训中首先引入团体辅导的技巧,教师们切身感受到这种技术在帮助参与者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体悟知识的神奇力量。
  2. 体验中明理。“做中学”是体验教育理论的基点,强调学习是一种适应的“历程”,而非“内容”或“结果”。知识是一种“转换历程”,亦即持续地创造与更新知识的历程,而不是一种获取及传送知识的独立个体。学习以其“目标”及“主题的形式”来转换经验,进行“行—情—知—意”的意义建构。
  “行—情—知—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为学习内容,二为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设计反映了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按年级从自己、身边事到他人到学校、社会;从生存需要到行为习惯到思想约束。即:从少年儿童身边事(行)——引导他们分享形成爱憎分明情感、责任态度(情)——懂得道理,迁移对高层次的情感(知)——形成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正向积极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意)。
  3. 体验中成长。学习、明理促进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个过程是分层次、阶梯状的。学生发展历经“体验参与——交流明理——感悟内省——应用提升”过程,通过内省重整“体验”带来的成长感受,也只有经历“内省”,才可分析实践经历,反思内省是开启“体验”中蕴藏的意义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重在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行动,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最终是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行为举止塑造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依据自己价值观选择的行为,反复行动,形成某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从学生发展角度看,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形成个人思维习惯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捷径。
  三、全人德育活动实践
  1. 德育实践设计的目标及内容
  (1)自我认识,树立自信,自我尊重,服务他人,自我成长。我以自尊感培养、责任感培养为主题,与品生、品社科结合,设计三个年龄段的校本德育体验教程,即班级成长辅导手册。低年级:游戏辅导,认识自我。中年级:自尊感训练,树立自信。高年级:责任感培养,形成正向心理。安排在班队会课、雏鹰中队活动训练,进行班级辅导,通过教程内容的训练,引导学生内省、自悟道理,修正行为,形成品格。
  (2)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重塑新一代责任感。校本德育课程《正向发现自己》《正向发现同学》《正向发现教职员工》《正向发现校园》,旨在探究朝天小学悠久历史,感受学校150年来以“创新 第一” 领航教育发展的精气神,加深并增强“我以朝小为荣 朝小以我为荣”的情感。校本德育课程《一年级新生适应辅导》《一年级新生开笔礼》,旨在让新生与家长在体验活动中感受、认识小学生活,在体验辅导中减轻对开始新生活的焦虑、解开迷惑,树立开始新生活的信心。指导家长做好开学准备,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老师,共同迎接新的人生阶段。校本德育课程《学长、领袖培训》旨在在体验分享中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让孩子感受为他人服务的成功感,树立“责任和服务”意识。学习社交互动技巧,提高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通过参与鼓励身边的人,并且通过目标的设定,统筹安排,有序地开展工作。培养学生领袖,锻炼社会工作能力。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做学长中,重识自我,树立自信,做好榜样,规范自我行为,自我成长。校本德育课程《亲子辅导活动》旨在通过亲子辅导活动,让中高年级的家长和孩子重新认识对方的位置、处境、动机,在体验辅导中升华情感,重构关系,为孩子健康成长扫除障碍。校本德育课程《毕业感恩会》旨在通过体验活动、书写“仁”字,让孩子感悟到从服务中学会感恩,从感恩中明白升学的责任,从责任中树立生命价值。
  2. 德育实践的操作技术特征
  (1)以参与者为主:学生除自我体会学习内容外,可调控自己学习的步伐。
  (2)过程及所得结果:在学习中,学生可掌握到“怎样”发生与发生“什么”同样重要。
  (3)整体了解:着重整体而非片面理解。
其他文献
我校地处广州市海珠区东部城乡结合部,受地理位置、场地、器材、学生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现有体育器材不能满足当前学校体育大课间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需求,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毽球作为我校特色运动项目。毽球体积小,易携带,外形美观漂亮,可自制,技巧要求不高,受学生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较小。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在毽球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
期刊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教学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厚植民族精神的重任。楹联作为素材性资源,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韵调和谐,寓意含蓄隽永,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是学生学习词性、韵律、对偶修辞的好方法。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诗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是汉语言文学中永不凋谢的奇葩。作为语文老师,关注楹联在教学中的渗透,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学习赏析
上学年,我校开展了“三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此模式是在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考虑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而设立的。我以人教版语文第四册《北京亮起来了》为例,展现我学习了“三七”课堂教学模式后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有所获、所用,重点将“读”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中的点滴。  一、激趣“导”“读”  1. 情境:如果我把课文题目看成一句话,你认为加上什么标点符号最合适?(感叹号)那我们读的时
信息化教学正在蓬勃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迅速吸引了教育学者的目光。  一、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改造  1. “改良版”翻转课堂模式  若想达到良好的“翻转”效果,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周密的部署。但在本校技术、设备相对局限的情况下,所有“翻转”细节均由笔者一人完成,所以不得不对原版的翻转课堂进行适当的改造。首先,确定受教群体。笔者选择了成绩中等的文科班,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手机并且家里有
1. 在主题班会课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   每个学期班主任可以将班里同学分成8小组左右,每学期由每个小组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开学初班主任与班干部制定好主题,由各小组抽签决定各组开主题班会的主题和时间。   例如:以培养文明、正直、自信、诚信的品质为主题的班会,主要班会流程如下:   A.小组分工准备材料例如PPT、视频等,选好主持人、讲故事的人、表演小品的人。   B. 观看视频:2007年感动中国十
练好基础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开始,学生往往会望其生畏而无从下手。其实,写作基础好与不好的学生,都应先从简单句训练开始,保证句子准确,少语法错误,然后才循序渐进,学会运用高级的复合句。   一、句子表达的正确性(Correctness)   1. 正确选词(Using Proper Words)   在平时学生的作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1)I with him still good
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   一、要善于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节选自名著的课文,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笔者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
语法填空是新课标全国卷2014年高考英语新增题型,在一篇200词左右的语言材料中留出10个空白,部分空白的后面给出单词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白处所需要的内容(1个单词)或所提供单词的正确形式。它考查考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以促进考生实际语用能力的提高。  一、纯空格填空题型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根据语境在设空处填入符合上下文逻辑、语法、句法的词汇,主要考查代词、冠词、介词、
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及其处理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因学生的种种伤亡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如何预防和处理学校内学生伤害事故,特别是从立法的角度来促进小学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妥善处理好小学学生伤害事故,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营造幸福校园,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