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企业家100资本家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zh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支持:北京色诺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感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司金融教授朱武祥先生在本项目研究过程中的讨论与指导
  
  比较三年前《新财富》首次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中的家族控制情况进行的专项研究,我们发现:虽然目前家族公司数量占整体上市公司的比例增长了一倍以上,但所占总市值的比重仍然较小,家族企业控制国内上市公司的情况并不比三年前明显,仍处于东亚各国(地区)中的较低水平。
  通过分析2004年年末全部335家家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情况,我们评选出家族上市公司中的“100企业家”和“100资本家”。
  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资本家”通常通过较低的所有权实现对多家上市公司较高的控制权,控制金额较少而影响市值较大;而“企业家”更倾向于高比例控股单一公司,从单一运作平台获得的财富较高。而且“资本家”公司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较大,负债率较高,现金流量较差,各项财务指标均逊于“企业家”公司。可以清楚表明这种差距的是,“企业家”公司的经营业绩强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资本家”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逊于全部上市公司的中值水平。
  我们研究发现,目前家族企业数量已占内地上市公司总数两成半的份额。
  依据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公布的最终控制人的企业性质,我们将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分为六类:国有类、家族类、外资类、集体类、社会团体类和职工持股会控股类。根据我们的统计,在内地1364家A、B股公司中:国有类968家,占70.97%;家族类335家,占24.56%;外资类9家,占0.66%;集体类31家,占2.27%;社会团体类11家,占0.81%;职工持股会控股类9家,占0.66%;另有一家控股情况不详,占0.07%(图1)。
  


  过去三年里,家族上市公司数量在市场中的比例增长了一借以上。2002年8月,我们曾经对截至2001年末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进行统计(参见2002年8月号封面文章《100家族》),按照控制权是否超过20%的标准划分,截至2001年末的上市公司中:国有类占80,5%、家族类为10.7%、外资类占0.7%、集体类占2.4%、公众持有类占5%、职工持股会控股类占0.7%。而同样按照控制权是否超过20%的标准划分,截至2004年末的上市公司中,有306家家族企业控股权超过20%,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2.44%。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家族企业控制国内上市公司的情况仍不明显,处于东亚各国中较低水平,只与日本的比例相近。
  


  控制市值比例数据也同样说明,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家族控制程度仍然较低。我们以最大的1个、5个、10个和15个家族所控制的市值总额占市场总市值的比例考察:截至2004年末,335家家族企业的总市值为4567,58亿元,占总市值的12.34%。内地资本市场控制市值最大的家族是刘永好,其所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300.7亿元,占市场总市值3.7万亿元的0.81%,而前5、10、15个家族所控制的市值比例分别为1.8%、2.69%和3.34%。与2001年末最大家族“唐万新兄弟”所占比例0.7%,前5、10、15个家族所占比例1.7%、2.4%和3%相比均略有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图2、图3)。
  虽然家族企业数量目前逐年增多,但规模仍然较小,所占总市值比重尚低。2001年的15大家族控制了20家上市公司,控制了1287亿元总市值,而2004年的15大家族则控制32家上市公司,控制1236亿元总市值。2001年控制市值最大的15个家族只有6个仍留在榜单内。
  
  “资本家”通常以较少金额控制多家企业,“企业家”倾向于高比例控股单一公司
  
  根据理论界相关研究和对全部335家家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情况分析,我们评选出2005家族上市公司中的“100资本家”和“100企业家”(表1、2)。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像是:虽然“企业家”与“资本家”的人均控制金额(定义见图4注)相近,但“资本家”倾向于控制多家上市公司,“企业家”则只有单一资本运作平台,对单一公司的控制金额较高。数据显示:“100企业家”控制着100家上市公司,“100资本家”控制着136家上市公司;“100企业家”的控制金额总计708.74亿元,“100资本家”的控制金额总计为723亿元。
  而且,“企业家”倾向于高比例控股,而“资本家”则倾向于通过较低的所有权(现金流权,定义见图4)实现较高的控制权。
  “100企业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定义见图4注)合计高达209.78亿元,“100资本家”仅为186.95亿元,说明“资本家”更看重公司的“投票权”而不是“股东权益”;另一方面,“100企业家”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总市值仅1647.61亿元,而“100资本家”所控制的总市值高达2298.28亿元,说明“资本家”倾向于以较少的控制金额影响较大的公司市值(图4)。
  “100资本家”公司的现金流权中位数为13.60%,而“100企业家”公司的现金流权中位数为28;23%;“100资本家”公司的控制权中位数为29.02%,而“100企业家”公司的控制权中位数为43.11%;“100资本家”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中位数为2,“100企业家”为1.33(图4)。说明“企业家”倾向于高比例控股,而“资本家”则倾向于通过较低的所有权(现金流权)实现较高的控制权。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衡量,控制股东用较少的投资来实现对下层公司的实质性控制,所引发的代理冲突更为严重,其对少数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可能更高,出现类似于“阳光”隧道行为的几率也更大(参见《新财富》2005年6月号封面文章)。
  另外,研究显示,少数资本家控制着多数“投票权”和多数财富。控制市值最高的15大家族大部分属于“资本家”,只有3家属于“企业家”。而按控制金额排名最高的“10大资本家”的控制金额高达301.1亿元,占“100资本家”总控制金额的41.64%;同样排名的“10大企业家”所控制金额仅215.03亿元,占“100企业家”总控制金额的30.34%。按财富金额(定义见图4注)排名最高的“10大资本家”拥有财富100.63亿元,占“100资本家”总财富的49.13%,同样排名的“10大企业家”财富79.58亿元,仅占“100企业家”总财富的32.25%(图5)。显然,“资本家”的控制金额和财富金额分布不均,“基尼系数”较高,
  
  “企业家”公司各项财务指标明显好于“资本家”公司
  
  同样采用中位数法对比分析“资本家”公司和“企业家” 公司的基本面和财务指标,我们发现:“资本家”公司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较大,负债率较高,现金流量较差。各项财务指标均逊于“企业家”公司。不仅如此,“资本家”公司的各项指标还逊于全部上市公司的中值水平。按《新财富》企业“成长性指标”排名,“企业家”公司成长性也明显好于“资本家”公司(图6)。
  我们的研究表明:“企业家”公司的经营业绩强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这一结果也与其他国家针对这一家族企业群体的研究相符。
  


  例如,美国《商业周刊》2003年底以“标准普尔500”公司在1993-2003年期间的公开数据为样本,分别以股东年获利、资产报酬率、公司年收益成长与公司年销售增长率四项要素做评估。研究结果发现,500家公司中有177家为家族企业所经营,占整体家数的1/3,它们的表现良好。这个结果刷新了大众对家族企业的看法。该研究显示,家族企业股东平均年收益为15,6%,比非家族企业股东平均年收益11.2%高出4.4%;在资产报酬率上,家族企业为5.4%,而非家族企业为4.1%;在公司年收益成长方面,家族企业为23.4%,非家族企业仅有10.8%;比较公司年营业额增长率,家族企业达21.1%,而非家族企业只有12.6%,相差8,5%(图7)。此外,《新闻周刊》以10年为期,分析欧洲六大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要股价指标,也发现家族企业的股价表现强于非家族企业。
  另外,“资本家”公司股价大多呈“牛市”涨幅大,“熊市”跌幅大的特征,而“企业家”公司股价波动较小,有较强的避险性。如以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25日为观察时间窗,以“资本家”指数为比较基准,则“企业家”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在2003年5月29日达到最低点(-21,19%),此后逐渐上升(图8)。
  


  从股价波动风险(CV)分析,“企业家”指数风险(29.22%)小于“资本家”指数风险(32.43%)。如以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6月13日(上证指数创最高收盘价日)为“牛市”观察时间窗,期内“企业家”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9.73%(图8),其风险(11.15%)小于“资本家”指数风险(14.22%);如以2001年6月13日至2005年7月25日为“熊市”观察时间窗,期内“企业家”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6.23%,其风险(22.49%)仍小于“资本家,>指数风险(27.89%)。
其他文献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大体相当于每月0.3%左右    以人民币有效汇率水平的历史变化来推测,综合考虑国内经济状况的影响,在未来2—3年内,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5—10%应当可以想象。这意味着大体平均来说人民币每月升值0.3%左右。    汇率至少需要在目前的水平上升值10%以上    确定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的关键并不在于经常账户是否平衡,而在于在中国投资的回报率是否大于全球的其他地区。如果中国的相
期刊
企业家们执着于企业经营,资本家们更关注资本升值;企业家公司经营业绩好于资本家公司……《新财富》的研究为理解“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业绩”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务实的视角。分析结果说明企业家的“一股独大”并非坏事。对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控制人理想状态应该是以企业家的专注、资本家的增值偏好经营企业。从这个意义上看,解决股权分置,发展中小企业板很有必要。  公司金融学术界在“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的关系上一直存在争
期刊
《股市传闻》    玛丽亚·巴带罗姆(MafiaBartiromo)凯瑟琳·弗里德曼(CatherineFredman)著,中信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英文名:UsetheNews:How to Separate theNoisefromthelnvestmentNuggets andMakeMoneyinAnyEconomy  出版商:HarperCollinsPublishers;第一版(
期刊
2001年王洁凤奉调到上海筹备花旗银行在中国的个人银行业务,之后她又转投荷兰银行,任中国区消费及商业银行高级副总裁兼业务总经理。四年在内地拓展个人银行业务的经验,令她成为外资银行界一个地道的内地个人业务通了。王晓耕/文王凡/摄影  身为荷兰银行个人业务中国区负责人的王洁凤,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充任着个人银行业务领域探路者的角色。    从业18载 勇做行业先锋    生长在香港的王洁凤,1
期刊
导致1998—2002年期间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刚性,假如当时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间歇性通缩完全可以避免。在经过一年多宏观调控后,中国经济会否再次走入通缩正争论不断,而我们发现,与1998—2002年间PPI(生产价格指数)和GDP平减指数都出现负增长不同,目前PPI和GDP平减指数依然维持在5—6%的增幅。只要人民币短期内不大幅升值,面临通缩的可能性很小。况且,灵活汇率机制
期刊
有个古老的“管道的故事”,“管道人”柏波罗通过修建输水管道,迫使“提桶人”布鲁诺失去了工作,并进而通过既有经验建立系统来教授别人如何建造管道,柏波罗由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收入。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随处可见的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高速公路、电网、港口、机场、电话网络等各种“管道”,自然垄断,现金流充沛,吸引了众多资金投身其中。  而更为强大的“管道”,并非自然垄断,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相对市场垄
期刊
优越的商业网点是零售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零售商跑马圈地的不断进行,加之商业房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商业网点的稀缺性日趋凸显。为达到进入目标市场、抢占优越地段的目的,收购当地的零售企业成为外来零售商和战略投资者进入该地区零售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    沃尔玛不仅是全球零售业的“霸主”,也是全球500强中的老大,但其对渠道资源的雄心依然不减。2005年8月中旬,英国《星期
期刊
由于消费品制造业大部分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使得零售商在与制造商、消费者的利益争夺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对制造商和消费者经济行为带来实质性影响,使其渠道价值日趋突出。结合沃尔玛等国外零售企业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零售企业在规模壮大之后,将可以凭借其知名度、强大的现金滚存实力以及对渠道的掌控等优势,开发大量衍生业务,比如开发自有品牌、介入生产领域等强化对上下游的控制,不断拉大购销之间的差价。    根据历年
期刊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养殖专业户,成长为90年代早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企业家,再到90年代后期以来实现跨行业跨产业发展、产融结合的资本家,刘永好四兄弟的创富历程经历了三个清晰阶段。我们发现,有着改变个人盈利模式魄力和;中动的刘氏兄弟,在这个过程中总能踏着当时政策解禁的节奏逐步显露他们的商业智慧。  刘永好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好)的创业经历可分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982—1988年“
期刊
相对于其他行业,零售业对精细化管理要求更高,原因在于零售商盈利模式只有通过存货、现金的快速周转,尽量缩短其营业周期才能有效实现。我们认为由于零售商渠道价值在供应商心目中存在较大差异,零售商获得的采购价格和通道费也存在较大差异,渠道价值高的零售商价格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对消费者吸引力也明显增加,销售规模也相应扩大,由此造成其商品与现金周转更为顺畅,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销售规模得以持续提升,规模扩张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