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机制研究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标志现行标准下我国人口全部脱贫。本文从后扶贫时代乡村文化如何实现振兴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出发,以陕西安康为例,系统梳理了乡村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乡村文化振兴实现路径。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中的文化扶贫工作功不可没。2020年脱贫攻坚战全面获胜后,我国将进入后扶贫时代,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效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提出具体要求及具体措施。
  乡村文化是农民伴随着长期的生产生活所形成的关于道德、社会、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方面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指引着农民的思想和行为。[1]随着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文化服务实践,也发现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低下、供需矛盾突出、内生机制缺失、服务队伍缺编素质不高、文化断裂与传承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乡村文化发展。后扶贫时代乡村文化如何实现振兴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安康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位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陕西省安康市,所辖九县一区都是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区中,安康占4个,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近年来,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坚持把物质扶贫与文化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安康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安康的贫困人口由“十二五”末的58.17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26.9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3个百分点,安康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2]乡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重点,安康市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髓和道德规范,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7个配套方案,从政策层面到操作层面对新民风建设工作进行细化和夯实。安康所有行政村(社区)组建了道德评议会,进行表彰先进,曝光反面并劝导帮教。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安康城乡红白喜事办酒席减少了三分之二。总结推广汉阴沈氏、白河黄氏岚皋杜氏”等12部家训家规。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安康市先后建成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台等一大批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先后建成了安康文庙、安康剧院、安康博物馆、安康“藏一角”博物馆、安康图书馆安康学院分馆、西城阁、龙舟文化园、安康大剧院等一大批市级文化设施项目,覆盖城乡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三是重视非遗项目传承。安康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平利弦子腔、旬阳民歌),省级非遗项目37个,省级非遗传承人21人,市级非遗项目168个。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和“鎏金铜蚕”,成为安康对外交流的靓丽名片。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紫阳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于2018年完成创排,作为开幕剧目登上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陕西片区的舞台。
  四是重点打造地方文旅品牌。安康市致力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健康养生目的地,打造“秦巴明珠生态安康”旅游品牌。近年来,安康市不断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获批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景区。
  五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安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关于进一步加快安康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安康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3]
  乡村文化发展的不足
  一是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低下。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人们更注重的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从而忽视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数量较少,千篇一律,没有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照搬其他地区做法,难以满足当地村民文化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宣传工作。由于没有信息来源,村民对文化服务设施的了解不够,也造成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乡村图书馆建设已经比较成熟,乡村居民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到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然而,还是有部分群众未去过所在村镇的农家书屋或村镇图书馆。根据陕西农村贫困人口信息需求与满足度调查问卷分析,在未去过所在村镇的农家书屋或村镇图书馆的人中,有72.22%的人不知道农家书屋或村镇图书馆的存在,这也极大地影响到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
  二是供需矛盾突出。文化服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方面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供给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在文化服务过程中,未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差异性,简单的采取送书籍,送电影等送文化下乡的方式,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书籍无人借阅,电影无人观看等尴尬局面的产生。一方面,供给的不是农民所需要的,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真正需要的文化服务没有供给,农民的文化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三是内生机制缺失。乡村文化发展情况与其内生机制息息相关,内生机制缺失则导致乡村文化发展缓慢。由于城乡二元化,大量农民由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涌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造成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的留守人群,包括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且忙于农业生产和家务,留守人群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解并不到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中来;另一方面,出于对城市文化的强烈向往,留守人群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削弱。特别就留守儿童群体而言,其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通过抖音、微博及快手接受信息,与外界交流,没有机会也没有兴趣接受乡村文化教育,这使得乡村文化的持续发展失去了一定的支撑。[4]   四是服务队伍缺编素质不高。一个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情况与其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密切相关。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很难吸引人才来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愿意回到乡村工作,导致当地的人才流向经济更为发达的地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吸引力,外面的人才不愿意到当地来工作。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兼职,他们往往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在工作中他们很难发挥创造性思维,用先进的理念来解决问题。同时,他们还担任其他职务,在工作中很难全身心的投入,使得农村文化发展难以取得显著成效。
  五是文化断裂与传承问题突出。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人是文化传承的主体。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人口流失严重,文化传承的主体缺失;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乡村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着人们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不重视,演出市场的萎靡,乡村文化手艺人难以维持生计,出现了文化手艺人后继无人甚至被迫转行的现象,使得乡村传统文化断裂和传承问题突出。
  乡村文化振兴实现路径
  1、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一是做好文化遗产的保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所获得知识、文化、经验通过图书馆得以保存并继承和发展。图书馆是作为保存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的重任。二要做好文化信息的传播。基层图书馆中作为文化遗产的保存者,蕴藏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基层图书馆有责任把先进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农民,做好文化的传播者。同时,公共图书馆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将公共文化资源延伸至基层,有效缓解乡村文化资源匮乏,信息传递缓慢的局面,进而打破城乡文化信息方面的二元结构。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机构,每位公民都可以自由平等地从中获取信息,有效地维护公民平等获得知识、促进阶层流动、缓解贫富矛盾、增强社会认同感的权益。[5]基层图书馆应保障乡村群众享受和城镇群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如获取文化信息、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参与文化实践等基本文化权益。按照“上下联通、资源共享、服务优质、覆盖城乡”要求,积极推进和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
  2、打造“一心多点”服务格局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仅靠单独的某一方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我们积极广泛地发动各种力量,打造“一心多点”服务格局。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中心,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优势,统一管理与指导,以图书馆、文化馆、高校、群众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文化社团组织等为多点,打破原有的固化形式,加强不同组织、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明确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职责等,创新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打造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6]
  3、继承和发展乡村传统文化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重点,加强乡村文化思想建设,培育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盘活和创新乡村传统文化,联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用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来表现乡村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保护、继承和发展乡村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手艺的保护、传承、发展与扶持,使之成为安康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引擎。
  4、打造高素质基层文化队伍
  打造高素质基层文化队伍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打造高素质基层文化队伍要依靠广大农民。一是要防止农村人口流失。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工返乡工作。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鼓励农民创业吸引更多的农民留在农村。二是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挑选农民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众,深入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基地,进行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的学习,帮助提高农民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要让其意识到发展公共文化的重要性,带动其他农民加入进来,进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三是引进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制度引进专业性的文化工作者,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5、加强文旅融合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安康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秦岭山、汉江水,为安康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旅游业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探索乡村历史文化、探寻乡村古建筑,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文化历史赋予地方旅游业崭新的涵义,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感受与众不同的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传播了乡村文化历史。比如安康的“汉江龙舟赛”等,每年端午节都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感受当地特色龙舟文化。
  6、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的管理和引导
  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终端,加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农民的文化思想意识,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加强对公共文化传播形式和内容的管理,鼓励和支持优秀的公共文化活动,宣传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发挥榜样的作用,遴选优秀的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号召人民群众向先进学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重塑乡村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興。推进文化振兴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参考文献
  [1][4]谭忠艳,吴祖鲲.吉林省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J].行政与法,2020(01):78-83.
  [2]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shaanxi.gov.cn/sxxw/xwtt/df/151530.htm
  [3]安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fgw.ankang.gov.cn/Content-424896.html
  [5]邓银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缘由、模式和激励[J].图书馆杂志,2014(2):14-19
  [6]段小虎,杨金印,梁增奎,闫小斌,许振宇.老城区公共文化供给改革新探索:铜川市王益区光明社区“一心多点”服务模式[J].图书馆论坛,2018,38(06):24-30.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刘 璐 就职于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文化扶贫和区域经济学研究
其他文献
纵观2014-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GDP和黄河流域GDP总量增长,横观中国五个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GDP增长总量,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逐渐放缓。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原理,资源禀赋的内生力和创新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可得出黄河流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策略,即市场的有效资源配置和政府的有为宏观调控。研究显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要抓好在大保护中发展,以绿色发展优先,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链城市经济群
期刊
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传统。李仙娥、王琪玖合著的《關中秦人文化性格与文化自信》一书以妙趣横生、风趣幽默的陕西方言,向读者诉说着老一辈关中秦人的文化理念,以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向读者例证关中秦人的文化习俗,以朴素辩证的方法与读者共同探析关中秦人的文化核能与文化羁绊。作者提出新时代的关中人要突破传统的思想藩篱,创新性再造秦风秦韵中的秦人精神,重振汉唐雄风中的文化气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瑞金市、井冈山市、清涧县不仅都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同时也都是革命老区。瑞金市与井冈山市率先脱贫,对于正在脱贫路上的清涧县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暨“十四五”時期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专家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和善
期刊
打造特色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步伐的一个途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通过在易地搬迁项目德吉村实施以藏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模式,逐渐形成德吉村特色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藏区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增长,对藏区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以自然景观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寺院为中心的文化旅游、草原为
期刊
2020年伊始,我国遭遇新冠肺炎突发疫情,抗疫期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激活了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相互配合。本研究基于我国抗疫期间的经验观察,以政治社会学为视角,结合“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后发现,适度的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突发性的新冠疫情,让今年的春节变成了“宅家节”,戴口罩、勤洗手、量体温成为公众2020开年的日常习惯。随着春暖花开,我国对
期刊
自然圣境是典型的“人-地”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影响产生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在章朗布朗族村,村民保护了约3000亩的天然森林植被,主要包括了象山(白塔山)、寺院、竜山(坟山)、风景林、水源林,以及各种类文化遗址。  “赕”为南传佛教用语,指世俗众生对僧侣或先祖亡人敬献物品,在布朗族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多赕多德,多赕多福”,是布朗族自古流传下来的一句话,以岩章往为代表的项目团队在章朗和
期刊
3月24日,陕西省首个市级药品监管分局陕西省药监局西安分局挂牌成立。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小宁、西安市副市长王勇为西安分局揭牌,省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应宏锋出席并讲话。  按照《中共西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西安分局牌子的通知》要求,省药监局西安分局成立后,主要承担西安区域内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管企业的日常监管、现场检查,查处违法行為,调查处理投诉举报等
期刊
内蒙古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等20个贫困旗县日前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宣告全面脱贫摘帽。  国务院同意设立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4月7日,国务院发布通告同意设立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要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试验区对东盟特别是对越南合作的独特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产业深度开放合作,构建沿边
期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部署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定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惠民生扩内需;决定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下一步,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