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用心用功书写秦人地域文化性格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传统。李仙娥、王琪玖合著的《關中秦人文化性格与文化自信》一书以妙趣横生、风趣幽默的陕西方言,向读者诉说着老一辈关中秦人的文化理念,以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向读者例证关中秦人的文化习俗,以朴素辩证的方法与读者共同探析关中秦人的文化核能与文化羁绊。作者提出新时代的关中人要突破传统的思想藩篱,创新性再造秦风秦韵中的秦人精神,重振汉唐雄风中的文化气派,以文化自信去拥抱新时代。本书以动人心弦的传说、饱含历史沧桑的记忆、脍炙人口的民谣叙说、传唱以及追忆着关中故事,书写着秦人文化性格,力图唤醒关中人用现代意识与新世纪文明去替换残留在关中秦人文化性格中的封建意识、农民意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重组塑造新的“关中秦人”。
  纵观全书,有以下特色:
  一是探究关中秦人文化传统,理性定位文化性格,用情书写陕西文化故事。
  人是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自然人,生长在关中一带的秦人所形成的文化传统,集体无意识地受到观念、思维、语言、行为的制约与支配,养成了生噌愣倔的秦人地域文化性格。理性定位文化性格,形成科学理性的自我认知。农耕文明条件下基于现实生活需求与文化传统,秦人以“实在”、“讲哈数”、“本分”的原始价值追求要求着自己与身边人,并形成了“混沌未凿”的天真淳朴性格。“文王穆,武王昭,至今道统在西秦。”在关中大地上,探究秦人的文化传统,无论是古代兴文立武,制礼作乐的西周;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治实践;是历史上两个盛世“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还是近代北伐革命者义薄云天的家国情怀,都是关中历史文化传统底蕴的见证。可见,古拙文雅的赳赳老秦,自古就秉承着关中秦人理性明智、宏阔开放、积极进取的文化理念,秉承着刚健自信、尚武崇文的文化性格。
  关中秦人的文化性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体”,受到了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封建主流意识的“灌溉”与“浸润”,其文化基因及其形成过程,是受周、秦、汉、唐时期儒家的仁义、法家的功利、道家的无为、佛教的和谐思想的浸淫习染,同时也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值得读者用情跟随作者的历史脉络梳理与学术思想优游涵泳于书中。
  二是探究关中秦人文化性格,增强文化自信,用心书写陕西文化故事。
  关中秦人深受“崇武尚战”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在解决矛盾纠纷时,基本上都信奉“马棒哲学”,进而建立起强悍征服作风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大一统的秦王朝兴起,对秦人来说更是增添了自信与自强的精神底蕴。
  探究秦人文化性格,关中民众继承周人的宗法伦理道德,具有极为鲜明“独特性”的文化自信,即关中秦人具有重亲情,重礼数,崇礼尚德,同时又重功利,轻人伦,尊法寡义的文化理念,是宗周氏族伦理情感的长久积淀,塑造着关中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惜地如金,不工不商,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是其最向往和最执着的生活理想和生活价值理念。
  “骏马快刀英雄胆,干肉水囊老羊皮”是秦商的历史拾遗,是关中商人侠肝义胆和率性而为文化性格的真实写照,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和英勇尚武的文化自信,助力陕商充分抓住了历史机遇,获得重大商机,大力发展公私营商业,为新中国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盛大自由开放的文化精神,进一步增强了秦人的文化自信。曾经在关中大地上,秦人受到盛唐诗国佛地的艺术浸染,接纳琳琅满目的舶来品,传承出雍容大气包容之度量。“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文化性格与精神气度对开拓关中人的眼界大有裨益,进一步丰富了关中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外来文明来者不拒,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以创新性发展,好者汲之以创造性转化,为我所用的强大文化自信值得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
  三是探究关中秦人文化特质,品味关中百人百性,用功书写陕西文化故事。
  作为曾经的京畿之地、帝都之民,其文化心理和文化习俗受到秦人自信自立自强文化心态的影响;受到强汉宏大自由开放精神的熏陶,受到盛唐诗国佛地涵含万物恢弘气度的浸淫,形成了关中民众独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
  关中秦人文化性格特质是生活在关中区域中的绝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带倾向性、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们普遍、稳定的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正是感知关中秦人的文化性格,把握好关中秦人的文化特质,才有助于我们把好关中居民的精神“脉象”,帮助其摸清关中人的文化“病根”,从而在认识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以及识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做到“对症下药”。
  在关中大地之上,民众长期以种植业为主,处在相对安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也造就了百种关中人性格细腻、稳重,富于耐性的多种优秀文化性格。集关中文化之大成,先进的西安文化精神逐渐体现出辨证朴素的哲学精神、人文礼成的礼乐精神、耕稼本业的重农精神、探求自然的科学精神、经世致用的事功精神广为传颂。品味百人百性,关中秦人文化性格还有着其挥之不去的精神梦魇,走进新时代,传承秦人的文化传统,探究关中人的文化特质,重振文化自信,以朴素辩证的方法用功重塑三秦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人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符号。人在情境中,环境塑造人,关中秦人文化性格塑造新时代文化自信。《关中秦人文化性格与文化自信》立足于陕西关中的风俗文化,深刻讲述人们为适应地域特殊环境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的深刻烙印。关中地区的民俗是关中人在自然环境相抗衡、相适应的实践与经验中继承下来的一种文化景观,是反映关中地区人文与自然关系的一面镜子,是以周礼为核心的封建宗法伦理道德的原生地、中华民族的精神祠堂。传承关中秦人文化传统,探究关中秦人文化性格,品味百人百性,辩证看待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汲取智慧的力量,用情用心用功书写好陕西文化故事,奋力开拓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以强大的文化自信拥抱新时代,以斗志昂扬的活力创造美好生活。
其他文献
位于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机场日前动工建设。机场坐落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海拔3252米,总投资16.3亿元,计划2022年6月投运。中国民航规定,海拔高度在1500米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的機场为高原机场,2438米及以上的机场为高高原机场。塔什库尔干机场建成后将是新疆第一个高高原机场。目前,国内在用高高原机场15个,在建2个,新疆塔什库尔干机场海拔高度位居第十四位。
期刊
李克强:在改革开放中持续努力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势头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科学防洪调度,做好抢险救援、生产恢复等工作。  在重庆京东方公司,李克强了解技术创新情况,勉励西部地区发挥回旋空间大的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促进高质量发展。在考察企业时,李克强说,从近几个月
期刊
环江县是國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中国惟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约70%。截至2019年底,环江县有65个贫困村出列,有6.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县剩余未脱贫人口1631户503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56%降至1.48%。今年5月初,环江县获批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期刊
由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国声智库、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理委员会、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论坛8日在西安举行。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名誉会长张志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文化交流中心、丝路国际智慧港揭牌仪式同时举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文化交流中心,將探索通过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丝路沿线国家交流交
期刊
第二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北京新东方公益基金会协办。论坛主题为“信息化如何改变西部教育?——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与教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機构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围绕 “西部学前教育”“西部高等教育”“西部职业教育”“西部乡村教师培训”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据
期刊
第四届凉州文化论坛近日在甘肃省武威市举行。论坛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文化博览局、甘肃省文物局和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受邀作论坛主旨演讲。  近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五凉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着力打造凉州文化品牌,充分彰显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进雷台文化旅游综
期刊
《中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0)》出版  著名经济学家刘以雷主编的《中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0)》,近日由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构建了包含效益效率、结构优化、動能转换、绿色生态、民生共享五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梳理和总结了近年西部各省(区、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与基本经
期刊
“互联网+配送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城市内部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这样一种新型的就业形式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许多的劳动保障问题。本文以西安市外卖行业的从业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探究其所存在的主要权益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零工经济”模式快速兴起。其中的核心问题是“零工经济”模
期刊
电信业的发展与改革是关乎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国内外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伴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政府管制为主导的电信业改革已成为新常态。那么如何评价中国电信业历次改革的绩效,为下一步我国电信业的改革提供借鉴,是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为此,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张权副教授在总结归纳其近十年电信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应于研究我国电信业发展的R-SCP(Regu
期刊
纵观2014-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GDP和黄河流域GDP总量增长,横观中国五个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GDP增长总量,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逐渐放缓。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原理,资源禀赋的内生力和创新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可得出黄河流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策略,即市场的有效资源配置和政府的有为宏观调控。研究显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要抓好在大保护中发展,以绿色发展优先,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链城市经济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