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学视角下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再反思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g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伊始,我国遭遇新冠肺炎突发疫情,抗疫期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激活了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相互配合。本研究基于我国抗疫期间的经验观察,以政治社会学为视角,结合“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后发现,适度的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突发性的新冠疫情,让今年的春节变成了“宅家节”,戴口罩、勤洗手、量体温成为公众2020开年的日常习惯。随着春暖花开,我国对疫情的控制也走向柳暗花明之时。
  此次抗击疫情是一个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国家的体制、统筹和组织动员能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能力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在这个系统当中得到试炼。此次疫情作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攸关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它使得每一个个体都不再能够置身事外,而是需要牢牢地成为社会共同体。在抗疫期间,国家力量与社会多元力量分别在各自领域展开了积极行动,在实践中展现出一种既相互配合又摩擦冲突的复杂关系,引发人们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考量。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政治社会学中的经典议题,运用这一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厘清与反思二者关系。
  “国家-社会”分析框架
  关于国家-社会关系研究,最初起源于西方的政治社会学传统。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包含着“市民社会”“国家与市民社会”等西方政治社会学理念经由国内学者翻译引入中国。
  近二十年来,国内发生的深刻变化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无限张力,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潮,“国家-社会”分析框架成为主流的理论研究范式。学界围绕此领域大致形成了三种研究视角:国家中心论、社会中心论以及“国社互强”论。
  国家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无疑分别把重心放在了国家或社会一方,学界对这两种视角存在的内在局限性展开了长期讨论。国家中心论认为国家自身具备强大的组织资源和合法性权威,可以通过调整行政化命令的方式对社会施以控制和约束,强调国家的自主性,关注“国家在场、社会退场”的情形。在这一观点背后,其实预設的是一种“无关利害、漠视消极”的社会,因此,如果人们不去探究社会为何消极的真正原因,那对于国家为何强势的解释也并不足以让人信服。同样,社会中心论则强调国家之外“市民社会”的组织与自主能力,预期未来形成“国家退场、社会主导”的情形。由于我国国情是国家主导的资源分配体制,但是市民社会的发育生长必须依附于各类资源与发展机会,所以往往必须同国家进行交易与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社会将陷入一面追求自主一面又无法摆脱国家制约的矛盾境地(耿曙、胡玉松,2011)。
  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带来的博弈往往不是人们希望的结果,于是诸多学者开始打破这种对立思维,发展出第三种视角。“国社互强”论将双方都纳入关照,认为国家和社会在社会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和行动都是互动的结果(张静,1998)。在实际关系中二者透过相互合作的方式达成彼此利益的融合一致,国家的强势有赖于社会的配合,社会的强势依托于国家的建构。由此,“国社互强”论视角为我们运用“国家-社会”分析框架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国家与社会并非是相互分离的岛屿,相反,它们一定在不同的地方相互重叠着,或竞争冲突,或寻求合作。
  疫情下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
  我国在应对此次新冠疫情过程中,最明显同时也最有效的做法是体制资源与非体制资源的相互配合,形成了一股合力。这其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
  1、社会国家化。中国的最大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央、地方再到民众进行调动,将所有的力量凝聚一起,共同达成某一目标。以这次湖北地区疫情防控战为例,在短短十余天内,武汉等多地接连封城;雷神山、火神山医院迅速落成;大量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武汉;全国各地都启用一级响应,建立了全国性的疫情防控机制等等。在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干预下,疫情的大面积蔓延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的国家化表现出其相当积极的一面。
  但是,过度的社会国家化又会使得事情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从“没有权限公布疫情”的市长到为领导配口罩的专车司机,从湖北红十字会物资分配不均到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治病等等,都从一个侧面暴露出社会国家化的弊端。所以,国家既不能包办一切,社会也不能自行其是。透过此次疫情防控战,可以看到在国家-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中,适度的社会国家化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所以,总的来说,虽然社会国家化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冲突,但这一现象的存在,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以我们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言,我们需要的应该是“适度的社会国家化”。
  2、国家社会化。我们国家的体制是一个自上而下划分为多层级、多部门的复杂体制,这样的体制存在一个问题,即政策由中央到地方的“下达”路径比较畅通,而民意由地方到中央的“上传”路径却不够畅通。在面临此次重大疫情的情况下,中央作为最高政治主体,具备提出全局性政策部署的权力;而当疫情最初发生时,地方政府由于受制于体制制约,没有上级命令便无法采取行动,更难去自行决定与其他非体制资源进行合作。如在湖北红十字会早期物资分配中所发生的问题,作为承担国家重大疫情物资调配的权力部门,在关键时期不能显示出民众期盼发挥的作用,而是当之后的社会力量介入后,才一同被分担完成。
  此外,在疫情早期处置中,大量民众的发声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舆论发声的通道不够透明和畅通,从而给国家的公信力带来了极大挑战。例如早期限制医生私自谈论病情与接受媒体采访,甚至部分医生曾被进行过“约谈”,这些都导致最初处于急诊一线的医生完全暴露在病患之中,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强烈愤慨。因此,如果是过于固化和封闭的制度体制,不仅在面临问题时会表现信息接收与反应迟钝、资源不足等系统性矛盾,更会忽略社会发声,限制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时甚至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而在本次疫情之中,由于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多种资源进行结合,疫情才慢慢得到了积极的控制。所以,尽管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到具体的细节中,每一个地区每一家医院每一个社区,就需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满足。如在此次全国的疫情防控中,各地最基层的乡村、社区采取符合本地风土人情的“土味宣传”“硬核劝告”等方式,以及各类社区志愿者采取临时性封村、封小区等手段来解决人员流动等问题,都极大地体现出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发展不能够脱离实际,不能够脱离社会,国家的社会化显得尤为必要。
  结论与讨论
  通过梳理,本文认为适度的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适度的社会国家化肯定了我国政治体制在本次疫情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它使得全国力量按照中央统一、科学的决策部署进行全面动员,构筑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但与此同时,在国家发展中需要特别注意“适度性”,这也就是国家的社会化意义。因此,应创建更加宽松的国家与社会互动环境,创造各类社会主体自主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构建完善国家-社会的沟通衔接平台,尤其要畅通社会向上发声与参与的渠道;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体制资源与非体制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分配,根据其特点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力量,以期构筑一个国强社强的制度格局。
  参考文献
  [1]焦文峰.论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江苏社会科学,1995(04).
  [2]张静.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J].社会学研究,1998(03).
  [3]耿曙,胡玉松.突发事件中的国家-社会关系:上海基层社区“抗非”考察[J].社会,2011(06).
  [4]杰弗里·塞勒斯.超越韦伯式国家的国家-社会关系[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09).
  [5]丁惠平.“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的应用与限度——以社会学论域中的研究为分析中心[J].社会学评论,2015(09).
  [6]刘安.当代中国城市基层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及其学理反思——基于政治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社会学评论,2015(05).
  [7]白立强.究竟是“社会国家化”还是“国家社会化”?——从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看当代中国“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J].理论探讨,2007(03).
  作者简介
  邓 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硕士研究生
  杨璐涵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第二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北京新东方公益基金会协办。论坛主题为“信息化如何改变西部教育?——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与教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機构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围绕 “西部学前教育”“西部高等教育”“西部职业教育”“西部乡村教师培训”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据
期刊
第四届凉州文化论坛近日在甘肃省武威市举行。论坛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文化博览局、甘肃省文物局和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受邀作论坛主旨演讲。  近年来,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五凉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着力打造凉州文化品牌,充分彰显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进雷台文化旅游综
期刊
《中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0)》出版  著名经济学家刘以雷主编的《中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0)》,近日由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构建了包含效益效率、结构优化、動能转换、绿色生态、民生共享五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梳理和总结了近年西部各省(区、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与基本经
期刊
“互联网+配送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城市内部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这样一种新型的就业形式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许多的劳动保障问题。本文以西安市外卖行业的从业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探究其所存在的主要权益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零工经济”模式快速兴起。其中的核心问题是“零工经济”模
期刊
电信业的发展与改革是关乎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国内外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伴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政府管制为主导的电信业改革已成为新常态。那么如何评价中国电信业历次改革的绩效,为下一步我国电信业的改革提供借鉴,是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为此,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张权副教授在总结归纳其近十年电信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应于研究我国电信业发展的R-SCP(Regu
期刊
纵观2014-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GDP和黄河流域GDP总量增长,横观中国五个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GDP增长总量,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逐渐放缓。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原理,资源禀赋的内生力和创新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可得出黄河流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策略,即市场的有效资源配置和政府的有为宏观调控。研究显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要抓好在大保护中发展,以绿色发展优先,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链城市经济群
期刊
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传统。李仙娥、王琪玖合著的《關中秦人文化性格与文化自信》一书以妙趣横生、风趣幽默的陕西方言,向读者诉说着老一辈关中秦人的文化理念,以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向读者例证关中秦人的文化习俗,以朴素辩证的方法与读者共同探析关中秦人的文化核能与文化羁绊。作者提出新时代的关中人要突破传统的思想藩篱,创新性再造秦风秦韵中的秦人精神,重振汉唐雄风中的文化气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瑞金市、井冈山市、清涧县不仅都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同时也都是革命老区。瑞金市与井冈山市率先脱贫,对于正在脱贫路上的清涧县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暨“十四五”時期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专家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和善
期刊
打造特色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步伐的一个途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通过在易地搬迁项目德吉村实施以藏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模式,逐渐形成德吉村特色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藏区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增长,对藏区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以自然景观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寺院为中心的文化旅游、草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