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p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已经越来越普遍,它以全新的面貌、非凡的气势打破了沿袭多年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静态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之下接受、理解并运用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使教学更具深刻性。本文从两方面来探讨中学化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入化学课堂的必要性,以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机的把握,并客观认识其优缺点,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节奏的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知识容量自然增大,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将信息技术和化学学科进行整合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第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从传统的化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还普遍存在着实验目标不明确、学生操作不甚规范等问题。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标,清楚观察或操作时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对于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字幕片,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不仅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而且能为实现实验课的教学优化提供目标和依据。
  第二,化学实验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规程要求较高。一旦操作有误,轻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但是有些错误的操作又不能通过真实的实验进行演示,这就使得学生们不能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而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目的,效果自然不理想。如果使用实验教学课件通过正误两种演示,并分析操作的要点,让学生观察、判断,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准确规范,既能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又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涉及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步骤强调应该先通一氧化碳气体再加热,否则可能会引起爆炸,学生看到模拟的爆炸场面时都被巨大的响声吓了一跳。这样不仅把错误的后果演示清楚了,而且渲染了课堂气氛。类似的还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在点燃氢气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场景,真实而形象地表明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这比老师“纸上谈兵”反复强调要印象深刻地多,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有了直接的认识,在以后做类似实验时也得到启迪,从而使实验操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再如浓硫酸的稀释,错误地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是什么后果呢?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另外有些化学实验瞬间完成,对反应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用多媒体虚拟实验,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放”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可使学生在形象化的感受中获取知识,达到省时高效之目的。如我在讲粉尘的爆炸实验时,采用了媒体慢放、重放的方式,使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到面粉燃烧甚至爆炸的全过程。课堂上咂舌声此起彼伏,可见媒体展示的效果已经深深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
  二、把握时机,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都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把握好运用媒体的时机非常关键。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讲授新课前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课时,课前我设计了一段动画:《屠狗洞的故事》——某地有一神秘谷,当人和狗一起进入山洞的时候,只有人能活着出来,狗却死于非命……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狗死于非命了,人却平安无事?”这段动画既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作了铺垫。
  2.强化学生的感知,突破疑难。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如:在讲“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时,分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等通过图片、动画或者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比较直观、形象,非常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模拟试验操作,深化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有些实验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如:实验仪器的准备,实验药品的选取,实验现象的观察可能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我们的实验室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就只能依靠多媒体了。像液氧的物理性质,干冰的性质用录像等方式展示出来,既直观,又比较容易理解。
  三、客观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同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计算机辅助教学始终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来确定是否使用它、怎样使用它。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避免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忽视化学学科的特点。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可以不使用多媒体;一些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可讲清的内容,应尽量使用实物、挂图、模型;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问题就应该发挥实验的功能和作用。只有那些复杂抽象的内容,才应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地将学习资源展现给学生,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结合,丰富了中学化学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有了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等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生正处于科学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是化学教学面临的时代任务。  关键词: 中学生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沙尘暴、海啸、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学生对社会了解得少,缺乏环保意识,喝过的饮料瓶乱扔,塑料袋随手丢弃,用过的电池随手乱扔等
提 要: 在新课改教育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师生思想意识尚待转变,师生教学模式亟待转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只有处理好相关的环节,才能使农村地理教学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关键词: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 问题 反思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的今天,地理课程改革浪潮要求学生学习终身发展的有用地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积极互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和其他学科相比,在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够充分,所以实验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浮于表面。所以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这样化学实验才可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探究式教学,亦称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
摘 要: 生物新课标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生物新课程的内容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  关键词: 生物新课程 新教材 反思    生物新课标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是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严谨的科学性,与其它自然科学相比有相同之处,又有其不同的地方。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其难度、深度和跨度都有所提高。多年的教师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生物教学是一个充满艰辛和趣味的过程。深入其中,我收获匪浅,体验诸多,感悟深刻。  一、教学过程的艰辛性——客观而准确。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多年来,为对学生负责,提高自身
目前,“低碳生活”是目前广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全社会都在讲究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意识的造就与渗入要从日常平凡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节约、绿色、环保等概念印到学生脑际中,形成一种“低碳”意识。中学生物教师要将低碳渗透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在生物教学中加强了环保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环保问题,确保个人行为与环境相和谐。  一、努力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低碳教育  在中学各学科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贴近教学一线的实用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观。本文介绍了几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导学式教学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或求知的途径,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包含背景呈现法、要点提示法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