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浅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在新课改教育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师生思想意识尚待转变,师生教学模式亟待转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只有处理好相关的环节,才能使农村地理教学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关键词: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 问题 反思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的今天,地理课程改革浪潮要求学生学习终身发展的有用地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同时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宗旨。我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反思。
  一、师生思想意识的误区
  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地理学科被推向了教育学科的边缘。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不够,甚至曲解,很多人认为地理是副科,上地理课就是放松课,升学考试又不是主要科目,学不学无所谓,学校也不够重视,于是地理教学举步维艰,于是教师穷于应付,于是学生不愿学习。此外,地理学科的教具配备不够齐全,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挂图都没有。责任心强的老师,上到较为重要的章节,相关的图画就自己动手。我深有体会的是,在制作教具时,自己尽心尽力地做,却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且受精确度和图面大小的影响,使直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只有一本课本,连最常用的地图册都没有,更不用说课外练习用的填充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学而不练,致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难以提高,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导致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严重脱节。
  二、地理教学模式过于单调
  由于学生学习不热心,大多数地理教师授课时也不怎么上心,教学内容刻板、形式单一。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方法——我念书,你听书。教学中没有地理学科的特色,地图利用少,由于怕麻烦,授课中不在黑板上绘制图形讲解,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或多或少地缺失了,不能更好地彰显“授人以鱼”的技能。不少老师照本宣科,课堂上只是简单地把内容复述一遍或把重点抄一遍,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丧失,课堂气氛郁闷,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符合初中学生年龄段的学习要求。“一本书、一支笔,我若写、你就抄”成了农村地理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都成了“天方夜谭”。
  三、学生自身学习方式有待转化
  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熏陶,大多数学生生性腼腆、性格内向,生怕讲错,认为与其被别人耻笑,还不如闭口不谈,把自己封闭起来,宁可视野狭窄,也不愿和别人交流,因此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较少,基础普遍较差,导致在教学中师生互动难以开展,许多时候教师的启发诱导成了剃头的担子——一头热,启而不发,诱而不导,有些时候出乎预料,叫人哭笑不得。
  例如:在学习世界语言和宗教这一节时,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查找本民族的语言习惯资料,以便上课时他们能主动地参与教学,但是在导入新课时,我重点安排一位学生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彝语,向全班介绍自己的情况,总以为“水到渠成”,定有一个好的开端,也满有把握地认为学生能信手拈来,可是这名学生却“金口难开”,要求其他学生上台尝试,还是三缄其口。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得用汉语和夹生的英语介绍自己,引入课题。在讲到世界的宗教时,我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代表不同的宗教,在推举一位代表发言,最后却是“讲不出来”、“不会讲”,效果不言而喻。课后我询问那些学生为什么不配合上课,有的说“胆子小”,有的说“怕害羞”,有的说“不知到什么地方查找资料”。我后来一想,的确有些茫然,城乡的差距竟然表现得如此突出,电脑、网络、报刊,都是些新鲜的玩意,学校里有图书室,却隔三差五不开放,甚至有些家庭连电视机都没有,他们怎么获取课本之外的东西呢?这些实际困难,客观上也是对教师的考验,使我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就要联系实际,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从而构建一种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多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色、一个期待的目光、一个灿烂的笑容、一份无私的爱,相信他们,给他们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施展,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遨游。
  四、农村地理教师缺少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在学科进修、教学交流、观摩学习方面,农村教师较为缺乏锻炼的机会,即便是简单的教研活动,举办的规模较小,频率较低,有时只不过是走走过程,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走出去看、请进来传,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那是奢望。由于缺乏交流,就容易迷失自我,于是感觉良好,孤芳自赏。加之教学设备欠缺,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一些老师们眼光有限,自以为是。“普九”时期的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设备形同虚设,甚至无法启用,哪怕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实录也因条件不足而无法实现,这样怎么能拓宽视野,扩展教学内容?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句假话。
  例如:在教学气候有关内容时,欧洲西部和北美洲西部,两地同处于北半球中纬度,都是大陆的西岸,并且都有巨大的山系,但两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为什么一个很大而另一个却很小;如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接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和北美洲的安第斯山系作比较,学生就一目了然,很直观地发现,高大的阿尔卑斯山系是东西走向,与西风的方向是一致的,西风就能长驱直入,因此来自海洋的温湿空气影响的范围较为广泛;相反,安第斯山系却呈南北走向,对西风的前进造成了阻拦,因而只能形成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的范围就较小。但是,缺乏了直观的教学手段,说一千,道一万,学生也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说什么是什么,被动而抽象地听“天书”。这也使我感到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道路曲折而艰辛,任重而道远,许多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寻找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克服困难,努力使农村地理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健康、有序地发展。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思维教育的探索,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其次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指导学生反省思维过程,并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类的思维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生物课堂
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不能孤立分开。在课改深入开展的浪潮中,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时常考虑的问题。只有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效益,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强化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基本问题  当前初中学生很多不喜欢思想品德课,都说思品课枯燥、乏味,说教的意味很浓,从心里非常抵触,导致思品教师很是头疼:一方面学校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考试中却考得一塌糊涂。我认为导致这一尴尬局面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课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从而使思品教育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缺乏针对性必然使得思品教育远离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学生,学生的主动性自然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不管教师如何
摘 要: 提问人人都会,但效果截然不同,有的课堂提问,能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有的课堂提问,会冲淡教学的重难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只有通过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才能实现优质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 高中物理 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无效提问    一、物理课堂中常见的无效提问  在目前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在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每上完一节课,我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下面我就课堂反思的具体内容,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吗?  设计完一节课,教师首先应自问:“我设计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十分突出呢?”所谓目标明确,体现在目标十分完整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代、关键词、研究层次、作者、研究机构和文献来源等方面,对1959—2016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597篇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国内青檀
摘 要: 中学生正处于科学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是化学教学面临的时代任务。  关键词: 中学生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沙尘暴、海啸、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学生对社会了解得少,缺乏环保意识,喝过的饮料瓶乱扔,塑料袋随手丢弃,用过的电池随手乱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