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也会因此而向良好的态势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师角色转变;听说读写训练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沉旧的理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积极探索,才不会“误人子弟”。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或模式,都应该具有以下这些特征:“第一,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性目标。第二,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包含学科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第三,在教学的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乃至一堂课中的结合使用。第四,在教学的呈现上,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五,在教学的顺序上,遵循‘先学后讲’的次序。亦即先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教师再进行点拨。第六,在教学的组织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第七,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发展、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生成、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性等高水平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教学并非截然不同,教师也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积累了不少可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扬光大的宝贵经验,如我们已经娴熟掌握的启发式、点拨式、讨论式等。更何况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优良传统,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发展。如魏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 “自习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的“四式教学法”,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可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的革新与挑战。
  二、教师角色转变
  传统的观念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交流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1)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2)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而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三、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是中学语文诸多教学原则中不可缺少的一条,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唯一的出路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进而推行高中课程改革。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其范围极其广泛,任务很多,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就语文学科而言,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应侧重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个体语文素质。因此,深入贯彻中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促进广大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这不仅是信息时代赋予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使命,而且也是即将推行的高中课程改革不可轻视的一条教学原则。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新的天地、新的发展。只要我们用心体会,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放出眼光,大胆探索,精益求精,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文献
连续3年(a)的试验结果表明: 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甲胺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其降解率是同潮带无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2-3倍; 红树林土壤中存在着降解甲胺磷的优势细菌类群,从
2009年7月10日,因处理城管队乱收费行为不力,夏生华被免去了河北省元氏县县委副书记、常委职务,上级组织还提请县人大按照法定程序免去其元氏县县长一职.夏生华被免职的第三
摘 要: 语文教材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点”,这些点就是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文本的这些“点”,就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本文谈谈如何抓住文本的几个大“点”,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抓住要点 启发思维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能够很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才
開心碰碰车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在中学生学习美术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近期应对群体性事件,少数地方干部长进不大,考试没合格进入5月迄今,我国一些地方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各地处置手段不一,社会反应不一。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釆访的专家指出,
内容: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即将于9月份启动.这是我省城乡广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的一件严肃而又意义深远的政治盛事,党支部应对此做好思想
摘 要: 追求课堂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根据文本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读文、识字巧妙结合,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让学生享受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美好学习过程。  关键词: 丹顶鹤 美丽 自主参与 积极探究  苏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第20课《美丽的丹顶鹤》一文,语言优美,形象而传神地描写了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介绍了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了学生对丹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中党群干部的管理建设工作也需要有正确的发展路线,党群干部作为电力企业中的重要领导者,身兼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