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本之“点”,启发学生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材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点”,这些点就是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文本的这些“点”,就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本文谈谈如何抓住文本的几个大“点”,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抓住要点 启发思维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能够很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够使得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一些矛盾,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达到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笔者从在教材中应该掌握的六个“点”进行一些问题设计。
  一、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
  艺术家非常讲究在艺术形式上的“留白”,这一“留白”即指创作者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彻地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图,而留下一些让人想象的空白,以便让人看了之后,通过自身的想象进行填补。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石头书》这篇课文时,可抓住文中词句“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从而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可以问学生:“这里的省略号到底省略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大胆想象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这么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且能够在想象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情感体验。
  二、抓住文本中的“矛盾点”
  矛盾作为思维的“催化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点进行问题设计,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认知冲突,这样就可以借助矛盾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课文中常见的矛盾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类“矛盾”表现在阅读材料自身的矛盾上。有的语文课文中,其语言文字的表达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这正好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所在。比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篇课文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颗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在这一句中,从字面意思上看“焦急”和“耐心”是一对反义词,两个表示完全不同心情的词语放在一起是相互矛盾的。在理解这句话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提问:“这样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怎么能放在一起形容一个人的心情呢?”慢慢引导学生体会老奶奶对周总理万分崇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想原因,找答案,在体会文章宗旨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得到有效提高。
  三、抓住文本中的“精彩点”
  对于一些文学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我们应当能够善于抓住文章中的“精彩点”。很多优秀课文的作者在记人写事和描景状物时,都会有很多妙笔生花之处,这就是所谓的“精彩点”。这样的“精彩点”同样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与艺术价值。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这些妙笔生花之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与仔细的品味。如我们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方的秋天》一文时,只要紧紧抓住“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等几句话展开探讨研究就可以掌握全文。
  四、抓住文本中的“突破点”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现象一般就会成为课文的一个最佳“突破点”。这些语言现象往往又是难点或者重点,因此,对于“突破点”的主要情况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l.课题题眼。课文的题目就好比文章的“眼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能够逐渐引导学生通过对“眼睛”的认识而逐渐深入到课文中的“内脏”之处。课文的题目,会向我们提示非常重要的阅读信息。如《拉萨的天空》一文,课题的题眼是“天空”,文中的“拉萨”则说明了天空的地点。
  2.关键词语。课文中关键词语的锁定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即是它能够提示课文中心或者是阅读要求。比如在《要下雨了》这一课文的最后一段:“哦,原来是这样!小白兔明白了。”“明白”一词就成了全文非常关键的词语。我们可以就关键词语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于本篇课文的理解程度。
  3.重点句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主要有设问句、反问句、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这些句子会对课文中心内容和阅读要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该句话在全文中都具有非常强的导读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与思考鲁迅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4.主要段落。课文中描写精彩、表现中心、承上启下的段落具有揭示课文中心或阅读要求的作用。如《伟大的友谊》一文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过渡段。我们可以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在哪里?它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五、抓住文本中的“反复点”
  有的课文,作者为了突出主题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反复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品评,从中领悟作者的用意,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如我们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中,就要抓住反复点“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六、抓住文本中的“疑惑点”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们的思维常常是由疑问启动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课文中一些易于混淆或相近的概念,似是而非的问题等都是学生学习中的疑惑点。根据疑惑点设计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战斗”、“战役”、“战争”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生学习中的疑惑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谁能根据表意范围的大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三个词排一排队(战斗──战役──战争)
  综上所述,以上“六点”都具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够针对性地抓点设问,就会培养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力平.抓住文本促思维之花早日绽放[J].文学教育,2014(9):86.
  [2]陈华.文本教学开启思维之窗[J].课外语文,2015(3):69.
  [3]周宏.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J].学苑教育,2013(18):88.
其他文献
党员队伍是我们党重要的基础性执政资源.党员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党的战斗力,影响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
编辑同志:rn春节前,我们支部党员大会在研究一位同志是否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时发生了严重分歧.去年10月,这位新毕业的大学生被我单位派到上海一家公司学习.
卞之琳从英美现代主义“主智”理念和中国哲学“相对”理念的融合中,完成了他诗歌创作时空观念的表达.这不仅使卞之琳成为了“现代诗派”代表人物,也使他的诗歌给中国现代诗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中小企业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我国根本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去年,作为一个来自医学院校的访问学者,我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度过了八个月的域外求学生活.其中,多伦多市颇具“人情味”的医疗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针对MEMS磁强计的精度无法满足姿态测量系统的航向角测量要求,对磁强计的误差来源进行了模型化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空间椭球磁强计校准方法.首先,采取自适应
连续3年(a)的试验结果表明: 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甲胺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其降解率是同潮带无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2-3倍; 红树林土壤中存在着降解甲胺磷的优势细菌类群,从
2009年7月10日,因处理城管队乱收费行为不力,夏生华被免去了河北省元氏县县委副书记、常委职务,上级组织还提请县人大按照法定程序免去其元氏县县长一职.夏生华被免职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