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分类复习教学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分类复习打破传统按章节或会考条目复习的方法,是将11章44节必修内容中的229个会考知识条目分为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变、地理基本规律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等四部分,并将能力融于其中进行复习,具体作法如下:
  
  一、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和地理名词。按会考考试要求,它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地理概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
  1、记忆层次的地理概念借谐音巧记。记忆的概念是指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的记忆或再认。借谐音记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死记硬背为巧记乐记,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2、理解层次的地理基本概念,用图表与举例加深理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二、地理事物演变过程
  
  地理事物的演变主要包括地理事物时间演变、结构演变、数量演变。虽然这些演变过程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有序可循的。
  1、时间演变用序列化即将事物演变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列,如地壳演化史为太古代一元古代一古生代一中生代一新生代序列。再如植物进化过程、动物进化过程、大气热状况过程、工业布局类型变化趋向等事物均可序列化,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2、结构演变用图示法即用复合图去表象抓实质,如下褶皱与断层构造剖面图,分析:①从地质构造上看属背斜的,②从地形上看属外力作用而成的山岭,③钻煤井、找泉水,④修建水库、铁路要注意的问题等。这样,就能避免被表象所迷惑,抓住了地理事物结构演变的实质。再如地壳结构与地下水示意图、海底扩张与六大板块构造图、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等均可用此法。图示法可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量演变用文换图法即将地理事物量变的文字陈述转换成图表,揭示地理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趋势)。如下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图示
  从图示的A到E揭示城市发展基本规律是:从数量上由少到多,从规模上由小到变大,从城市化看由中心城市转向郊区城市化。再如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粮食增长、工业增长、环境污染等地理事物数量演变也可效之。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事物演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基本原理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和规律。它们虽有着密切关联,但按会考考试要求则有所侧重。
  1、地理事物的特点用归纳比较法许多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用归纳比较法区分它们的异同。如冷锋与暖锋天气特点,归纳比较可抓出其异同点。
  2、事物的成因用知识结构图表以果导因法地理事物的形成必有其因,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也有多因一果。如下四季更替的因果关系知识结构图:
  显而易见四季更替的直接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而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因此四季更替是多因一果。但相对黄赤交角来说,则是一因多果,因图表内的这些现象均由黄赤交角引起的。同时,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又会导致地球上物影、日升日落时刻、温度带等现象的变化,归根结底都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再如大气水平运动、气温变化、全球淡水危机、自然资源破坏、我国计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等等事物的成因都可用此法。知识结构图表能揭示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3、地理基本规律用投影演示法地理事物的规律往往在普遍性中,又包含着局部性。如昼夜长短变化投影(①—⑤曲线代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演示太阳直射点由①—③曲线,揭示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的普遍规律,包含着由①到②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昼短于夜的局部规律,由②到③移动,与之相反;又包含着太阳直射点往南移一纬度,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往北移一纬度,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向北移一纬度的局部规律。太阳直射点由③—⑤则与之相反。通过投影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提高分析太阳直射位置,日出日落时刻、物影长短变化、气压中心衰盛、地球公转速度快慢、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我国气候特征、河流进入丰水期或枯水期等地理问题的能力。此法还可以用于气温水平分布规律、风带分布及风向规律、海洋水盐度分布规律、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降水带分布规律、自然带分布规律等地理事物基本规律。
  
  四、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地理事物的分布包括自然地理中事物分布规律和人文地理中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前者是地理基本规律复习,这里着重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薄弱的知识,复习时务必加强读图与填图的训练。
  1、地理事物大空间一盘棋即世界和我国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集中在同一课时复习,似下棋逐一定位。如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重点能源基地、矿产资源、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工业中心、特大城市等地理事物,首先师导生填——定位,然后教师批改,错误的地方下一课时予以纠正。世界地理事物分布也同法。这样,能强化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2、同类地理事物分布一线连即在地物大空间一盘棋的基础上,将同类地物以江河、沿海、铁路线、特殊线等线索加以串联。如用长江干流由上而下将钢铁基地、特大城市、大型水电站等各自连起来;长江流域由下而下的自然保护区、商品粮基地等各自连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地物空间排序判辨能力。
  3、地理事物小区域分割即在地物大空间一盘棋的基础上,将一个或几个省区轮廓图分割出来,要求学生判读图。
其他文献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老师是在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这个行为过程却没有力量。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包括“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希望从学生那里直接提取标准答案,直接得到概念性的表达,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經历的“困惑、质疑、反思”等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被圈在一个个狭窄的问题里,小心谨慎地满足教师对标准答案的需要,因此,他们丰富的、朴素的发现和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摘要】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而英语阅读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影响日益突出,因此,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能力;方法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读理解都是英语科目的必考题型,也是学生失分较多比较棘手的题型。阅读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
【摘要】对小学生的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思想教育:一、对“个性倔强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沉着、稳重、坚持到底的精神。二、对“个性活泼好动的淘气学生”,要注重培养刻苦精神,养成做事认真、善始善终的习惯。三、对“慢性子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敏锐的反应和办事果断的作风。四、对“个性‘别’的学生”要有宽容的气度,尊重他的人格,不断进行思想沟通,培养
目前如何做好乡镇文化服务中心领导工作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紧迫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广出良策,努力实践,开拓进取。笔者谈一下自己多年在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体验。  一、必须对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现状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使乡镇文化事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工作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的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服务中心出现了严
我看了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内容后,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一改以往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摘要】有丰富的生活,才有丰富的形象思维,才使抽象思维有了扎实的基础,生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随之丰满。这些丰满的感情也会流露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本文将从生活解开学生写作的困惑。  【关键词】生活;学会观察;倾吐;创新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语文课程
【摘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数学,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操作训练,培养运用能力等策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转变思想,把握老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把新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
[摘 要] 数学学习需要自我反思,学生数学学得好不好,方法对不对,怎样提高效率,常常是通过反思来实现的。小学生自我反思意识是他们重要的素养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預设,给学生留足反思的时空;课中指导,让学生学会反思的方法;课后延伸,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关键词] 自我反思意识;培养策略;小学生  数学学习需要自我反思,学生数学学得好不好,方法对不对,怎样提高效率,常常是通过反思来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序地展开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互动成为实质,让活动得以落实。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交流有效性已经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交流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