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儿子长大去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198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不怎么喜欢伺弄花草的,但是儿子不随我,常常被各种花草吸引。所以,每次在街道上遇见卖花草的摊子,他就不愿意走,非得停下来“欣赏”一番。
  这不。星期日路过城南路口时,又见花摊。儿子眼尖,就喊:“爸爸,去看花,去看花吧。”
  得,去吧。
  花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有红的,有黄的;有的枝繁叶茂,有的花朵簇簇;有的清香怡人,有的浓妆艳抹。
  儿子“窜”到花摊前,然后蹲下来看看这盆,闻闻那朵,很是投入。卖花的花匠是个约40岁左右的男人,还带了一个大约10岁的男孩,想必是花匠的儿子。
  孩子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卖花的“能力”却不低。见我们来到花摊前。男孩抢在花匠前面招呼我们:“这些花可好了,闻着香,看着艳,买一盆放家里吧。”
  嘿,这小家伙倒是挺有经商头脑的。
  儿子被男孩说动了,不断问男孩这盆是什么花,那盆是什么花。男孩不愧出身于花匠之门,对儿子的询问都能对答如流,说得头头是道。
  不一会儿,儿子与男孩竟成了朋友。卖花男孩觉得儿子很“识花”,难遇知己,于是,自作主张。要送给儿子一盆花,花匠当然也同意了。但我觉得养一盆花极不容易,一定要付了这钱,花匠不收。我们推来推去,花匠只好说收半价——算是对孩子们刚刚建立起的情谊的褒奖。
  我和儿子一起把花搬回家,放在客厅的花架上。我觉得花一般,儿子却越看越喜欢。喜欢极致,儿子突然问道:“爸爸,等我长大些,跟花摊上的小哥哥一样去卖花,好吗?”
  儿子的发问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儿子的理想是去“卖花”,这样的理想境界似乎不太高远。我可是期望他考上大学,拿个博士学位,将来搞大事业的。在地摊上“卖花”显然与做“大事业”差距太大。我刚要拒绝儿子这“低俗”的理想,然后给他灌输“伟大”的人生目标,但还没有说出口,却看见儿子眼中满是期待——“卖花”是他现在心中最最美好的“事业”。如果我拒绝了儿子“卖花”的理想,不知道他会多么伤心呢。
  于是,我心一软,对儿子说:“嗯,不错,长大些,你也去卖花。”
  儿子听到我支持他卖花,高兴的不得了,围着眼前这盆花,拍着手转起圈圈来。可是,儿子却不明白。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纠结——同意儿子长大了去卖花。这不是大大降低了儿子理想的标准吗?儿子现在想着长大了去卖花,那上大学、做大事业在他的脑海里还会有位置吗?
  这样的纠结缠绕在我脑海里。同意儿子长大了去卖花,我真的有些后悔了,我并不想让儿子去“卖花”的呀。
  苦恼写在脸上,办公室对桌的同事问我怎么了。我将自己同意儿子去“卖花”的事情讲给他听。他听完了哈哈大笑。笑过了,他郑重地告诉我:“不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而烦恼——同意让孩子长大了去卖花,就是正确答案。”
  “家长的责任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的脚底下铺一块真实的砖头,而不是在他们脑袋顶上搭那些空中楼阁。孩子长大了要去卖花,这样的想法很真实。你同意他去卖花,就是在他脚底下铺了一块能真实奠基他成长的砖头。相反,企望孩子读博士干大事业的想法虽好。但在孩子还显幼稚的脑海中却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很虚幻。除了让孩子徒生‘无法理解’的迷惑,对于孩子的真实成长却没有丝毫推动力——我是说,当我们同意孩子去卖花时,孩子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的快乐;当我们仅同意孩子将来干‘大事业’时。孩子得到的只是一脸的迷惑。他并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大事业呀!何止孩子不理解。就连大人恐怕也难以言明什么是真正的‘大事业’!所以,你没有必要为同意孩子卖花烦恼,因为你的答案无损孩子对生活的渴望,反而有助于孩子对现实中美好生活的真实追求。”
  朋友一席话,让我顿悟。我同意儿子长大了去“卖花”,确实不是什么错,是我习惯了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在他头脑中搭建“空中楼阁”一样的人生,却很少想过给他脚底下铺一块实实在在的砖。
  回到家里,儿子又问我:“爸爸。到时候,我就在小区里摆个摊卖花。行吗?”
  我肯定地对儿子说:“行,我和你一起卖花。”
  儿子高兴得—下子跳起来,跳得老高。
  编后:家长,请同意孩子思想中看起来有些“卑鄙”的理想吧。因为每一个“卑微”:一的理想,都是一块真实成长的砖头,有了这样的砖头,孩子才会真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地长大成人,才能以他自己的方式实现大人所企望的“大事业”。
  (责编 冯梅)
其他文献
司马光教子节俭 赵锐  北宋时期,曾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但司马光为官几十年,却依旧住破屋,穿旧衣,吃粗食,日子过得很是穷困。这不是因为他的收入少,而是因为他不愿接受朝廷赏赐,而且还几乎把全部俸禄都用在了公务上。不过,司马光自小不喜奢华,崇尚节俭,这种在外人看来很“苦”的日子,他却过得很是舒心。  司马光没有孩子,过继了侄子司马康为养子。司马光教育儿子要节俭,并以身作
母亲的担心  记得一位妈妈说:“我的担忧其实是我的焦虑,我怕她变成不上进的孩子。这不安让我忘记了还有更广阔的世界,也忘记了去看孩子的优点;忘记了她读书时候的专注;忘记了她在音乐开放课上美丽的舞姿;忘记了她独自玩耍时,一人分饰多个角色,给自己讲怪兽故事的古灵精怪;忘记了她在我黯然伤神时候善解人意的陪伴……一门心思的挑剔着她身上的各种问题。”这番反思,何尝不是诸多爸爸妈妈内心的挣扎的一个缩影呢?  内
新学期伊始,孩子拿到体检报告一看,其他的倒没什么,不过这视力下降得好快,学习功课是一方面,假期看电脑看手机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要是现在不注意,这以后眼镜的度数就是不断地上涨。在提醒她注意的同时,请教了专家,开始进行膳食调理,及时补充营养,通过食疗来帮助其改善这种状况。胡萝卜猪肝是专家推荐的菜。  胡萝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及小肠黏膜内经过酶的作用,其中50%变成维生素A,有補肝明目
通过朋友圈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  作为已经开展了一年活动的班级,我们班积累了一些方法。比如为了激发幼儿、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我们给孩子们盖奖章、发奖状,引导他们打卡等,鼓励家长周末外出积攒照片,把孩子在生活中的好行为通过发朋友圈记录等。我认为好的活动应该就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仍然能在家长们中间保持做下去的、可以让他们始终抱有积极的态度去参与的活动。  上学期妞妞妈妈的一条朋友圈给我带来了灵感,也使得我
美好生活离不开和谐的社区环境,之前每次看到路旁时隐时现的各色垃圾,我们大多是皱皱眉头或者视而不见。然而通过儿童中心提倡的“家园共育好儿童”活动,我和孩子决定一定要维护好环境卫生,并通过简单的劳动让孩子明白不能随地乱扔垃圾。买好垃圾夹子之后,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带着孩子到楼下活动,准备好塑料袋之后就开始一起捡拾垃圾。这个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却吸引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地来寻找垃圾,捡起来之后收集到垃圾袋中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老师们脑洞大开、群策群力,正式开启了班级“云课堂”,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家園共育活动,在解决家长顾虑的同时,让难得的亲子时光更有意义。  通过“云课堂”,我们在班级群里开展了手指游戏《凑十歌》、有趣的科学实验《悬浮的橘子》、手工游戏《自制投影仪》等课程。孩子们和家长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体会。有的幼儿不仅自己出镜,还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加入进来,让班级群里更加热闹。可
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父爱是默默无声的,养育孩子就更多成了母亲的责任。如此,很多父亲虽然在努力赚钱养家,在情感上却跟家人疏远,这让妻子和孩子有越来越多的不满,父亲就逐渐成了一个被家庭边缘化的身份。  最近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以豆瓣9.2的高分深得影迷喜爱,不得不说,当我们羞于表达时,电影就成了一个内心情感流露的出口。  父爱的远见  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电影是根据印度真实的故事改编,
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发挥的重要基础作用,帮助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全国妇联组织编写了《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3-6岁)》,在专家指导下,由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团队编写完成。该书于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中国出版协会推荐的“百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  该书共分为三章:儿童家庭德育指南、儿童家
尿布里的大学生  很小很小的时候,也许是在我真正懂事前,我就有了一个“要上大学”的梦想。我记得母亲总是用一种非常自豪和喜悦的口吻说道:“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寫下这几个字,我脑子里立即显现这么一个场景:年轻美丽的母亲,一边在家里忙前忙后,一边喜气洋洋、十分自豪说着这句话。好像那个还裹着尿布的我,已经接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母亲具有一种非常乐观明亮的性格。我很少记得母亲在我小时候对我
兒童药匮乏、滥用成人药……  儿童安全用药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有数据显示,因为用药不当,  中国每年有约3万儿童陷入无声世界,  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如何安全给孩子用药?孩子不配合吃药家长如何引导?  现在就通过本专题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