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疑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善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提问的方法,做到质疑时有章可循,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乐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敢问 乐问 善问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180-01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问;精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引导,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鼓励学生向老师、课本发问,养成乐问的习惯。做到以疑促学,以疑助学,以疑导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 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促使敢问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问,敢提问。学生只有消除对老师的惧怕心理,消除怕师生嘲笑自己的心理疑虑,消除在提出问题时的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他们才能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问,达到在问中学,在问中提高,在问中培养能力的目的。如:在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可以随时发言;提倡并鼓励学生“出声说”,即允许学生课堂上把问题和答案情不自禁地说出来等。另外,凡是学生提问,不管对与错,问题问得是否有质量,都应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因势利导进行学习。这样,树立了学生的问的意識,增强敢问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 教给学习方法,帮助善问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析疑,把课内阅读与课外质疑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教给他们一些质疑的方法,培养他们质疑的思维。这样,步步引导,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善问,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1 指导学生从课题中提问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中心,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呢?究竟打了多少拳呢?“打”的结果怎样?通过研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2 指导学生在辩论中提问
  如教《愚公移山》时,当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后,提出“愚公愚吗?”让学生进行辩论。“愚”与“不愚”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双方都引经据典想说服对方。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得出这篇寓言的寓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喜“疑”好“思”的情感,只有让学生生疑质疑,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产生求知欲望,开启学生思维,激起思考的动力,才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鼓励学生发问,诱导学生乐问
  3.1 鼓励学生向课本发问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所学的课本,即使是千古名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鼓励学生向课文发问,向书本质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从中激发他们乐问。如在学了《孔乙己》后,有学生说:“说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这一说法很片面。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凤毛麟角,而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表明孔乙己自身也有问题,他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生存也是我们从这篇小说中应获得的启示。”我赞叹这个学生敢于向课本、参考书质疑的精神,当即表扬了他。
  3.2 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我印发了“勤问制”表,表中包括“时间”、“问题”、“教师签名”,做到每位学生一份,要求学生每人每周至少提两个关于语文方面的问题,在课下或课外时间向教师发问,每解决一个问题,让教师签名一次。另外,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这样,学生在向老师发问时,能得到老师的及时鼓励,提出的问题也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认可,让学生在提问中得到满足,学生对提问变得越来越有兴趣,逐步养成乐问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鼓励学生敢问、善问、乐问,改变了过去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说出答案,学生抄下答案的习惯。在师生之间的和谐讨论、谈话中,学生不知不觉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了深入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思维的深度、广度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淑敏.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7).
  [2]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增加。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考核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考核的目标属性、内容以及构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形式的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程考核 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151-01    1 高校课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根据教材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
摘要:如果说教育是一片绿地,那么没有爱的教育就是一片干涸的草地。如果说沟通是一种心灵的对话,那么不用心的交谈注定是一场无言的结局。  关键词:健康 和谐 美丽 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174-01  面临着教育这个大课堂,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书好教,学好上,心灵的窗户却难开。每个学生都有一扇心门,一道带有密码
摘 要:终身体育是个人在一生中有意识的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健美操是深受大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健美操教学中非常适合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可为大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及健美操运动中的终身体育优势,针对在健美操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为形成终身体育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作文教学是一件很头痛的事,老师往往是煞费苦心,可仍然是收效甚微。学生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准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习怍中口号成堆,废话连篇,让
摘 要: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它的存在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增添了些许的色彩。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方面的改革成为当前必须值得我们去面对的问题。艺术院校对于音乐的教学,不是朝着培养专业类人才前进,而是要从审美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去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音乐,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院校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的改
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而进行的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是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以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就要从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入手。本文笔者就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教学课改以及探索新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课改教学实践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实施新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一场深刻变革,如何以实施新课程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我们应当进一步认真思考、深入探索、加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能够反映大学生肺功能状况的几项重要体育生理指标的测量分析,表明了体育锻炼与肺功能的关系及对体质的影响。以期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大学生群体的注意并采取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