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与幼儿自然课程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课程是一种回归自然本真的教育,STEM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它们对构建幼儿园课程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园本自然课程建设的需要以及幼儿园STEM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分析二者在幼儿学习中心、问题解决导向、真实情境构建、学科知识整合四个方面具有共性。在实践中,通过创设良好自然环境、聚焦问题情境、有效运用学科知识,来实现自然课程与STEM教育的有效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去发现问题、运用整合性知识解决自然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关键词】自然课程;STEM教育;融合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应然选择,教育只有依托自然,并朝向自然,才能保持教育的本真,捍卫生命的自由。基于自然主义教育理念建构园本课程是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方向之一,其强调教育要顺应幼儿天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园基于自然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园所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带领幼儿从室内走到户外,亲近自然、探究自然,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经验提升。
  随着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成为国家教育重要目標。2018年《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基础教育层面全面落实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计划。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尝试将STEM教育理念深入到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不断推动STEM教育与园本课程融合。
  自然教育与STEM教育对园本课程建构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将它们进行有机融合,以有效推进园本自然教育教学,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分析STEM教育与自然课程融合的可能,探索STEM教育与幼儿园自然课程融合的实践途径。
  一、 STEM教育与自然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学前教育领域中,与STEM 教育理念最为贴合的是科学教育,它是实施 STEM 教育理念的有效载体。幼儿的科学探索和学习往往从大自然开始,自然环境中的物质与现象有着无限吸引力,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自然课程与STEM教育具有共通和融合之处,将STEM教育理念渗透到自然课程体系之中,对建构园本自然教育是必要的。
  (一)以幼儿学习为中心
  STEM教育强调儿童是学习者,儿童主导着学习的过程。在STEM项目活动中,儿童不仅可以直接习得结果性知识,还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过程性知识。幼儿园自然课程则重视学习的趣味性、体验性,幼儿可以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学会观察、学会创造,让教育自然地发生。不难发现,自然课程注重幼儿学习体验的独特价值,STEM教育强调幼儿是学习者,二者都以幼儿学习为中心,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以真实情境为前提
  情境是STEM 教育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将学习镶嵌在运用知识的情境之中,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STEM教育从真实生活的问题出发,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开展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式学习。大自然是儿童最好的活动场所,它为儿童提供生动具体、直接感知的真实生活情境。由此可见,STEM教育强调让孩子在情境性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真实的生活,这与呼吁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自然教育不谋而合。
  (三)以问题解决为过程
  STEM教育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启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幼儿对生活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新奇、有趣、直观,是最真实、最丰富、最具吸引力的探索环境。无疑,接触大自然的事物,更能激发幼儿对问题的关注与探索。
  可知,STEM教育提倡儿童的学习与探究围绕着问题或任务展开。自然探索活动则是围绕自然现象、生活事物等话题而延伸的活动,它整个设计与实施蕴涵着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二者都是以幼儿提出问题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过程,幼儿循着问题不断推动活动的开展。
  (四)以融合知识为教育内容
  跨学科知识融合是STEM一个特定的内容,它不局限于科学的知识,而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教师不一定要钻研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而是需要教师在了解相关知识要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其与幼儿的活动相联系,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与STEM核心要素的关联性。
  自然探索往往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内涵,也是激发儿童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最好形式。自然界中的光热、空气、花草树木等等无不包含科学、数学、技术等学科知识。由此可见,二者以整合学科知识为教育内容,旨在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基于PBL的STEM教育与自然课程融合路径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具有主体性、深入性的特点,它强调幼儿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多种策略建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PBL包括提出问题、项目设计、解决问题、评价反思4个环节,可以从更广、更深、更结构化的层次推进自然课程的开展。因此,幼儿学习的特点,将PBL的STEM教学模式引入幼儿园自然课程中,探索PBL在幼儿园自然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良好自然环境,引发探索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要利用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大自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园所要注重创设生机、有趣的自然探索环境,给幼儿营造自由、生动、可感知的自然探究氛围,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一方面,改变以往单一的室内学习形式,从室内走向户外,打造开放、多元的学习活动空间。教师要带领幼儿走出去,接触自然,拥抱自然,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风雨、光热以及花草树木的生长过程,这些变化无不吸引着幼儿主动观察和发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与现象。   另一方面,自然、真实的情境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探究学习的来源。毫无疑问,自然环境中事物及生活事件往往能引发幼儿讨论与思考。教师要重视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兴趣,支持幼儿对感兴趣问题的进行探索。
  (二)聚焦问题情境,生成自主探究活动
  在幼儿主动融入自然环境之后,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现,聚焦幼儿提出的问题,以支持和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中,尊重提出幼儿的问题更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可见,关注幼儿的对话与讨论,捕捉幼儿的问题,是实现儿童与自然的有效联结的关键。
  首先,教师在追随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要全面衡量和分析幼儿感兴趣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学习,把握好幼儿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在恰当时机通过追问或抛出问题,组织幼儿聚焦问题展开讨论,明确幼儿的需求,以引导幼儿不断探索,真正让幼儿主导探究过程。最后,在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中,教师要对课程资源的保持高度敏感,根据儿童的经验判断问题取向,追随儿童生成探究活动,促进幼儿真切地感受自然、体验与自然互动的快乐。
  (三)运用学科知识,协商合作解决问题
  在真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是支持者、帮助者,引导幼儿融合多学科知识,支持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促进幼儿学会用批判性眼光看待不同解决方法,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一,为了推动幼儿深入探究学习,教师要持续关注着活动的进展,帮助幼儿有效整合科学、数学、技术等学科知识。幼儿在自然课程中不仅可以获得学科知识的结果,也能体验运用多领域知识和总结经验的过程,这有助于幼儿多元化综合性思维的发展。
  第二,在持续探究中,幼儿通过驱动性问题黏合在一起,在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改进、评估反思中,以小组分工或合作方式完成,其学习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得到不断强化与提高。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支持和引导幼儿合作调查,增进幼儿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发展。
  总体上,基于PBL的STEM教学模式,可以从两方面递进式融入到自然课程中。一是,创设趣意盎然的自然环境,幼儿在主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中以问题为主线生成自然探究活动;二是,提供有效支持,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运用整合性知识深入探索,共同解决问题。
  幼儿园自然课程与STEM教育融合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基于园所自然课程建设的需要。将STEM教育与幼儿园自然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幫助幼儿在自然环境探索中学会整合与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提高幼儿STEM素养。在融合的过程中,对教师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教师能够抓住机会,转变已有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创新活动组织方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如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问题,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自我的自由和主动权,通过问题探究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好地引导幼儿综合运用科学经验、技术经验、工程经验、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在幼儿反复不断地尝试过程中,及时提供支持,促进儿童深度学习,做到教学合一。
  【参考文献】
  [1] 陈大琴. 基于本土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J]. 学前教育研究, 2016(08):61-63.
  [2] 罗晓红,肖意凡.课程领导: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关键[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 (11):81-84.
  [3] 郝明晶.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观察, 2020,9(04):87-90.
  [4] 余胜泉, 胡翔. 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 2015, 21(04):13-22.
  [5] 秦瑾若, 傅钢善. 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 2017 (04):67-74.
  [6] 孙红艳, 樊俊杰. STEM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 36(03):158-161.
  [7] 池丽萍, 周丽霞, 王煦, 包仕梅, 蒋佳, 张建玲.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幼儿园5岁~6岁大班教学中的应用——项探索性实证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4 (03):10-14.
其他文献
一般疑问句的“真情告白”  Hi!大家好!我叫“一般疑问句”,下面我来自我介绍一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近五年广东中考作文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从命题形式、趋势等方面分析近五年广东中考作文试题,并对2022年中考作文备考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考;作文试题;备考策略   作文是中考场上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纵观近五年广东中考作文试题,笔者发现今年的试题最大的变化就是稳中有变,常考常新。因此,分析近五年广东中考作文试题,对20
摘要:介绍在ACCEss中,VBA存取OLE对象中图像的方法,以及结合WORD生成所需要的报表。  关键词:OLE对象 VBA报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2-0109-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
【摘要】課前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微课在预习中能担当“师傅领入门”的角色,它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前针对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等进行创设并向学生展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认知,改善学生预习的“生态”,优化了预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和自主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摘要】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少,对于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数学学习起来有难度。把文字信息变成简单、直观、形象的符号或者图形的呈现方法贴切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图文并茂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数形结合;画图;解决问题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
【摘要】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高中零起点日语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欠缺,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也急需提升。因此,本文探讨基于教材的高考日语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考日语;写作;课标教材  一、当前高中日语写作教学现状  近年,全国中等日语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广东省为例,高中零起点的日语生数量近四年从2017年的2200人左右增加
摘要:本文所阐述的基于Web的作业管理系统,利用网络编程,实现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作业的上交、批改、以及成绩的统计和查询等操作,为教学的进行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手段。  关键词:作业批敢 管理系统 网络编程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2-0087-02
【摘要】幼儿园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坊活动、红色故事比赛、“童心向党”文艺汇演、思政课堂教育、红色主题参观、红色主题阅读节、传统节日教育等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心中埋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关键词】幼儿园;思政;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
摘要:提出将IRT的相关算法应用于在线教学系统。通过相应的算法。实现自适应学习瞥理和跟踪。  关键词:IRT自适应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2-0065-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从“教”到“导”,使学生爱上语文,培养“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区别“动感课堂”与“活动课堂”,明确以“五动”为理念的小学语文动感课堂模式入手,探讨构建小学语文动感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动感课堂;小学生;语文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语文课堂学习正逐步向以学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