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x542398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合作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实践能力 应用意识 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时时处处有数学。利用学生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课开始,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唤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内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报纸、广播、电视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上课开始即以采访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由学生发布摘录的信息:“我国目前共发射N颗返回式卫星,回收率百分之一百”,“今年棉花丰收已成定局,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以上”,“改革开放使我国城镇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每年提高百分之五点四”……使学生感受到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激发了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的愿望。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先复习了长方形、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沟通了这两种形体在体积计算上的共同之处——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这时我拿出圆柱体让学生想象圆柱的体积应怎样求,学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由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想到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求。
  在新课引入中,我还采用讲故事、猜一猜等形式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搭建合作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首先让学生自制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量角器来量,学生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约为180度。为了让同学们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为180度,我让学生把三角形另两个角剪下,使3个角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反复实验,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师生共同建构,一起参加活动,营造出积极、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动手操作,获得成功体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使他们自己发现、获取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同学们三十秒,在一个圆内画直径比赛。时间到了,有的画了几条,有的十几条。我又给了三十秒,有的学生就画了几十条。我问同学们: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多少条?这时同学们停下笔,大声告诉我:“圆有无数条直径。”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获取了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我还应用分类讲解,让学生有序训练。比如,简便运算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我对教材中相关内容做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将简便运算分为三类进行讲解:一类是有用的,如4.2乘10.2,可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二类是有趣的,如4.2除2.4,找它们的公约数6;三类是有效的,如16.1-(5.57-3.9)-4.43,去括号,加括号。这样分类讲解,学生训练有序,很快就掌握了方法,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数学知识,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不在于他们能解答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是:DX【2011】GHB107。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机械训练、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思维,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人为地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设计缺乏梯度,忽视了学生学习基础和生活实际,呈现的问题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让学生难以解决。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信息加工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实施变式教学,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将知识分割成若干
目的 探讨评价品管圈活动护理在急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置2017年12月~2019年8月选取我院急诊输液室的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各30例.采用常规护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观察高危妊娠产前采用单一胎动计数监测与联合监测(5项监测技术)的价值.方法:本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自愿签署同意书的100例高危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理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模仿和重复的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为适应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在编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给出
AngII受体拮抗剂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抗高血压药,因其抗高血压作用与较老的抗高血压药物作用相同,且更具有选择性,不良反应状况与安慰剂相似,而在高血压治疗中逐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学生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倾听”都是必要的前提,良好的倾听效果会促使课堂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倾听能力 培养方法  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了让我们担忧的倾听现象: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基础注定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性,老师在课前已考虑到了学生的知
一、案例背景  在乐清市中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我有幸目睹了十几位优秀教师的风采。学习中,各具特色的优质课吸引着我,使我激动。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教学精华的“拿来学习”机会;几堂问题较多的课虽说是有点失败,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课也是课堂教学中现存问题的真实暴露,其中一些共性的问题可能在大多数老师身上都有体现,当然也包括我。只不过,自己平时觉察不出来罢了。这种“直面不足”的审视,在我看来,更
 淮北矿业集团石台矿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生产发展并逐步走向衰老的情况下,如何使其再度焕发青春,增强发展后劲,使生产、安全再创新水平,是一个现实性的重要问题。经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学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而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呢?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