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蜜桃产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东省蒙阴县是我国著名的蜜桃产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蜜桃产业现已成为蒙阴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国内蜜桃种植面积的增加,蒙阴蜜桃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借助波特五力模型系统地分析蒙阴蜜桃产业竞争力状况,有利于推动蜜桃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蒙阴蜜桃;产业竞争力;波特五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07
   蜜桃产业作为蒙阴县的特色产业,素有“蒙阴蜜桃甲天下”的美誉。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蜜桃产业现已成为蒙阴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相比于烟台苹果等农产品标志性品牌,蒙阴蜜桃在产业发展中依然是粗放的生产管理模式,与不断增长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市场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通过认真地分析产业竞争力状况,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
  1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蒙阴蜜桃产业竞争力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SWOT法的基础上提出。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分别是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和同行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
  1.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当前,蒙阴蜜桃生产和经营的主体是散户果农,约占总产业主体的90%以上。从生产方面来看,蜜桃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由于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较高的供给集中度,使得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从销售方面来看,农户的销售方式仍依赖外地的蜜桃商贩前来收购。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作为供应商的果农众多,收购商较少;而且,蜜桃不像苹果、梨等水果可以保存一段时间,蜜桃一旦成熟发软,就销售不出去,无论蜜桃价格如何,都要摘下卖完,否则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果农的讨价还价能力不强,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1.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从主体的地域分布来分析,蒙阴蜜桃的购买者可分为本地购买者和外地购买者;按照性质来分析,可以分为线上购买者和线下购买者。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购买者,即蜜桃商贩,作为连接市场与底层供应商的中介,具有供应商和购买者的双重身份。
  近十年来,蒙阴蜜桃的产量巨大且逐年增加,大产量与小市场之间存在着矛盾,购买者对蜜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与果农对优质果品意识不强的矛盾,使得国内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强。
  1.3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
  一直以来,农户种植的盲目性都比较大,价格低的品种大规模砍伐,价格高的品种过度种植,由此造成果品差异化程度低。其他产区如若发展差异化的高端果品,则有较为充分的市场进入空间。
  此外,南方蜜桃可以凭借其靠近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挤占蒙阴蜜桃的市场。比如近几年,浙江、安徽、福建、湖北等南方省市开始大力发展蜜桃种植,考虑到运费等成本,一些过去的老客户便就近收购,蒙阴蜜桃的价格自然也就受影响。可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较强。
  1.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从消费市场上来看,各种进口水果种类繁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尝尝奇珍异果,对进口水果的消费量越来越大。进口水果量大增,对我国传统水果的消费产生替代性的压力。由于蜜桃不耐储存,易損耗,流通时间短,苹果、梨、柑橘、香蕉等水果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使得蒙阴蜜桃遭受着巨大的市场威胁。
  从生产市场上来看,蜜桃加工的一些衍生品,如桃罐头、桃蜜饯、桃干、桃浆等,以及其他水果制品和果汁饮料等替代品,使得消费者选择多样化,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可见,蒙阴蜜桃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较强。
  1.5 同行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桃原产于中国,现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成为世界性大宗水果。在我国除了气候寒冷的黑龙江以外,其他省份均有种植。比较著名的桃种有:无锡阳山水蜜桃、奉化玉露水蜜桃、肥城佛桃、深州蜜桃、青州蜜桃等。在产量上,蒙阴蜜桃居全国县区之首,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与发展较好的果品区域品牌相比,蒙阴蜜桃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有效的监管体系和产业规范,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
  另外,蒙阴县周边的沂水县、沂源县、费县、平邑县都属于沂蒙山的地域范围,与蒙阴县的人文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虽然蒙阴蜜桃在产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但周边县市如果扩大种植,将增加蒙阴蜜桃市场的销售压力。
  2 蒙阴蜜桃产业竞争力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消费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优质蜜桃供给不足,低端蜜桃产能过剩。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以及同行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蒙阴蜜桃作为县域农业特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仍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2.1 蒙阴蜜桃产业面临人、树、地“三老”问题
  蒙阴蜜桃产业在发展的平台期正面临着一个不可逃避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人、树、地“三老问题”。具体说来,从事水蜜桃生产和经营的主要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学历普遍为初中、小学水平,阻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其次,蒙阴县绝大部分的桃树已进入衰老期,果实品质会因此下降,效益降低;新品种的更新时间漫长,改造成本高,影响了蒙阴蜜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经过几十年的密集种植,栽培区的土壤养分流失严重。
  2.2 品种结构不合理,质量参差不齐
  蒙阴蜜桃以鲜食桃为主,加工型蜜桃和观赏型蜜桃种植规模较少。从种植结构上来看,蒙阴蜜桃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较少,即5月份和10月份的蜜桃上市量较小,60%的蜜桃都集中在7、8月份集中上市,从而大大增加了销售市场的压力,而7、8月份正值雨季,烂果率高,容易造成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根据金睦皓等学者的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的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一直徘徊在3%—4%之间。可见,要想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升蒙阴蜜桃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规模的扩张转变为质量的提升。
  2.3 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低
  蒙阴县政府在品牌建设上已经开始重视并进行了相关工作,但是还普遍存在宣传渠道不广,宣传力度不强的问题,使得品牌的影响力较弱。60万亩蒙阴蜜桃比不过2万亩肥城蜜桃的尴尬局面为我们的品牌宣传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中国传统的四大名桃产区成立了“桃共同体”。桃共同体的形成将可以发挥各自的品牌优势,对蒙阴蜜桃的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因此,蒙阴蜜桃在品牌的初创时期只有准确定位,在同质化严重的水果市场打造出一个特色的差异化的品牌来,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2.4 产地市场简陋,销售方式落后
  由于蒙阴蜜桃的种植专业化程度较低,采后处理能力差,采用裸果上市、混级装货的方式难以保证蜜桃的新鲜度,市场效益不高,同时也影响“蒙阴蜜桃”的声誉。
  在销售上,主要是外地客商委托果品经纪人收购,买卖随意性强,而且会模糊市场信息的准确性,果农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的制定。另外,收购商拖欠果农桃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桃农种植的积极性。因此,果品经纪人销售虽然是蒙阴蜜桃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销售方式,但如今,这种销售方式的局限性却阻碍了蒙阴蜜桃向商业化、品质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2.5 蜜桃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单一
  蒙阴蜜桃用于加工的部分仅占总流通量的6.5%,其大部分都流入批发市场,加工增值途径缺乏,整体效益不高。放眼全球市场来看,在世界产桃大国中,加工桃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我国桃加工量仅占原材料总产量的18%,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前,蒙阴县的蜜桃加工企业数量较少,多为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设备落后,知名度不高,销售集中在本地市场。对于本地庞大的蜜桃供给量来说,没有形成足够的加工实力,造成了市场竞争力的缺乏。
  3 提升蒙阴蜜桃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3.1 实施“双招双引”,培育新型农民
  “双招双引”是指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为了解决蒙阴蜜桃面临的人、树、地“三老”问题,推广新型栽培模式和种植技术。必须加强同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密切联系,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鼓励人才留乡,吸引年轻劳动力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蜜桃产业注入新鲜血液,也为蜜桃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调整结构标准化生产,实现产业绿色发展
  通过竞争力分析问题发现,蒙阴蜜桃的品种种植结构不合理。因此,一是适度扩大早熟和晚熟桃种植面积,缓解中熟桃的销售压力;二是要推进蜜桃品种更新换代,因地制宜地种植符合大众消费的新品种;三是扩大加工型蜜桃品种的种植,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扩大观赏型蜜桃品种的种植,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3.3 发展特色品系,打造“蒙阴名牌”
  由上述分析发现,蒙阴蜜桃的品牌知名度较低,品种多而杂,散而乱,没有主打的品种。从国际市场上来看,黄桃和其它桃子的比例是50%左右,而国内不足10%,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张茂玲等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蒙阴黄桃”开始畅销并成为新的优势品牌。目前,蒙阴县黄桃种植面积达20万亩,产值近28亿元,此外,还催生出了一系列的特色农产品,如黄桃干、黄桃浆、黄桃煎饼等。因此,可将其作为特色蜜桃品种加以发展。
  3.4 发展“互联网+农业”,创新销售方式
  蒙阴蜜桃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销售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网络销售将逐渐取代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主流。因此,应继续引导蒙阴蜜桃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蒙阴蜜桃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桃花节、推介会,邀请外地客商前来洽谈,扩大订单销售份额;发展观光农业,推动采摘园销售;壮大合作社实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等,以此来有效地提高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5 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延伸蜜桃产业链
  新常态下,山东省提出农业“新六产”,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发展的三产融合。几十年来,蒙阴县以蜜桃产业为基础产业,逐渐形成了“兔-沼-果”的绿色农业,促进了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立足这一优势,通过蜜桃产业可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蒙阴县工业基础薄弱,通过蜜桃产业的深加工,将二产做强,反过来创造大量的原材料需求,解决蜜桃滞销问题。另外,县境域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长寿之乡,康养之地。”通过桃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将三产做活,打造康养小镇,扩大“崮秀天下,世外桃源”的县域品牌知名度。
  蒙阴蜜桃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有望打造成了国内知名农业区域品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借助波特五力模型系统地分析蒙阴蜜桃产业竞争力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有益举措,有利于推动蜜桃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农村产业。
  参考文献
  [1]武婕.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水果市场分析及热点聚焦[J].农业展望,2019,15(05):14-17.
  [2]李文,李鑫,曾志芳,等.福建省古田县水蜜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9,36(05):27-30.
  [3]金睦皓,毛双,刘鹏凌,等.我国桃产业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2):334-338.
  [4]任继庆.产业振兴研究——以蒙阴县为例[J].商讯,2019,(14):17-18.
  [5]毕金峰,吕健,刘璇,等.国内外桃加工科技与产业现状及展望[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9,37(05):7-15.
  [6]张茂玲,张春山,李淑鹏,等.中蟠桃11号在蒙阴的栽培表现及优质丰产技术[J].落叶果树,2018,50(02):46-47.
  作者簡介:陈佩佩(1990-),女,山东临沂人,银川能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公司理财;包鑫(1998-),男,山东临沂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
其他文献
摘 要:P2P网络借贷作为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焦点。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行业环境,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兼具机遇与风险。因此,探讨了P2P网络借贷行业面临的几类主要风险,并进一步提出各类风险管控的建议。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风险;管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3
期刊
摘 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明确了大湾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产业的方向。然而粤港澳三地间存在制度等各方面差异,且我国有关环境责任保险的法律、政策规定较少,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环境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缺乏统一赔偿标准、统一赔偿金管理、协调不利等障碍。本文将在目前大湾区环责险的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环责险理论研究成果,探讨我国环责险损害赔偿机制的不足,
期刊
摘 要:随社会发展,我国家事矛盾日趋复杂,案件类型多元化,家事审判面临时代挑战。家事审判改革作为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兼具司法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双重属性,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睦。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文简称《民法典》)正式出台生效,“婚姻家庭编”脱单入典,成为家事实体法体系完善、内容规范的标志。良好的家事审判需要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双轨并行,也需因地制宜,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实况统筹规划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本科生会计信息化实验的特点,以总账系统为例,总结“挖坑设陷”教学中常设的陷阱和解决思路,以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试验原则;流程原则;挖坑设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3.061   本科生的会计信息化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初始化工作,理解会计业务的信息化处理流程,并
期刊
摘 要:艺术品拍卖行业与传统工业不一样,很容易受到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的影响,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本文以澳门艺术品拍卖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艺术品拍卖过程中涉及的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商业风险和外部风险,并给出风险控制策略。  关键词:文物艺术;风险管理;拍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3.053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教育”模式逐年融入教学改革中,该研究项目以其为背景,融合混合式教学,结合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论,以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商品学”课程为例,构建“多角度分析、多方式施教、多主体评价、多方向发展”的四位一体差异化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建设思路和运作途径。通过实践,对比发现该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期刊
摘 要:研究历代蒸煮工具釜的发展脉络,探究历代釜的设计特点,首先通过对产品设计中几个要素,即材料、结构、功能三个角度对蒸煮工具釜进行分析,从古至今中国传统蒸煮工具釜具有优良的设计优点应用于人类生活之中,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饮食器具,其中蕴含着古人节约、高效、一物多用的方法和思想,对当代设計的发展具有值得借鉴与学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历代;炊煮工具;釜;设计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湖北省制造业持续发展,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产业内创新能力较低、发展驱动因素薄弱、产业链地位低端等问题凸显,湖北省制造业如何走出现有生产模式,走向高质量发展成为了重要研究话题。本文以湖北省近年来制造业发展数据为支撑,深入探究湖北省制造业陷入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现实问题,以产业发展要素角度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低端锁定;制造业;湖北省;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检索日期2021年3月1日)关于“脱贫攻坚”的核心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和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样本文献分析,用知识图谱揭示脱贫攻坚研究领域的文献发表趋势、研究层次、主要载文核心期刊、主要研究机构及核心著者、文献影响力、关键词热点分布等研究现状。未来研究应多注重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深度挖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
期刊
摘 要:绿色发展是中国发展理念的核心,而创新和开放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对外放开、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关系紧密,如何利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当前问题,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同互动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