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改编过程中与原著一致性的保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英力剧本改编,娄烨导演的电影作品《推拿》继承了毕飞宇同名小说《推拿》的文学思路,最大限度地接近盲人的真实,即“盲人在明处,健全人在暗处”的生存状态,使小说与电影剧本在立场与风格上相一致。小说结构多线索式的逐条推进,为电影提供了剪辑的参照。从小说到电影剧本的变异过程中,对两个女性人物的重要特质——都红的过去,金嫣的追求,进行了弱化,直接采纳“都红的大拇指断裂,金嫣的痛哭”两个结果,删除了原因的铺垫,这样的改编提升了电影剧本的阴郁调子。与此同时,电影剧本通过对“小马”的改编实现了小说中没有实现的“复明”的渴望,小马重见光明了,它抵消了被删除的两个女性人物的故事,压抑的能量和光明的力量平等的置换,相互冲蚀,消失到不留痕迹,完全不破坏整体的美感。“复明”终于摆脱了电影剧本久久的压抑,用一种张力性的处理转换了作品的情绪体验,自觉地符合了电影艺术的观影心态。
  【关键词】《推拿》;小说;剧本改编;一致性;能量抵消
  毕飞宇小说《推拿》i并非是首次涉及盲人题材的文学作品,却是首部摒弃了同情与俯视,真实再现盲人群体的基本生活状态的作品。仅就“真实地再现”而言,状态的呈现是小说的立场,且仅仅作为状态的呈现,没有评价,无需怜悯。有的只是和“主流社会”平行的盲人视域,与人之为人的角度。
  马英力剧本改编,娄烨导演的电影作品《推拿》ii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毕飞宇的文学思路。电影的真实首先表现在启用了六名盲人演员,使表演最大限度地接近盲人的生活状态。主演郭晓冬、秦昊、张磊、梅婷、黄轩等演员更是在体验了盲人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力求神似,挖掘盲人内心自信又自卑的矛盾感,渴望主流社会又自我封闭的冲突性情,即“盲人在明处,健全人在暗处”iii的生存状态。
  顾客:姑娘,一点也看不见吗?
  都红:一点也看不见。
  顾客:怎么会这样呢?
  都红:怎么就不能这样呢?
  顾客:你不知道吗?她很美啊?
  沙复明:这我怎么会知道呢?
  顾客:不好意思,我不是那个意思。
  沙复明:没关系。iv
  这两段对话微妙地揭示出盲人群体的心理态度,坦然接受并处之泰然,强烈地自我保护,友好地要强却又根本地示弱,淡淡的自我欺骗遮蔽内心的渴望,且心照不宣,隐隐作痛。极其善于表现隐秘私欲的毕飞宇,和极其善于传达词汇暧昧关系的马英力、娄烨在这一点上做到了同一,使小说与电影剧本在立场与风格上维持了一致性。
  然而,本文旨在探讨《推拿》从小说到电影剧本一致性保持下的变异,根据以上“一致性”的论述,本文揭示的是变异过程中的量变关系,而非质变。也就是说,在整体理念不破坏“一致性”的前提下,小说与电影剧本做出了相异的呈现。这种呈现的区别不仅可以见出编剧和导演的二次创作意图,还见出了作为艺术要素相对紧凑的电影艺术,对于文学作品的自觉改编和呼唤。
  小说《推拿》有一个极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即弱化了主人公的地位。读者很难明确地区分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谁是次要人物。小说的“目录”有效地阐释了这个特点。
  第十五章 金嫣、小孔和泰来、王大夫
  第十六章 王大夫
  第十七章 沙复明和张宗琪
  第十八章 小马
  第十九章 都红
  第二十章 沙复明、王大夫和小孔v
  小说结构多线索式的逐条推进,类似于“人物再现法”vi,片段加片段,最终形成综合印象。天然的片段感为电影提供了剪辑的参照,和散点的去中心化。因此,电影剧本《推拿》同样难以寻觅第一主角的归属。贯穿全剧的小马,推拿中心老板之一沙复明,王大夫和孔大夫两口子,乃至并未完全失明的金嫣,推拿中心头号美女都红,均有作为主角的资格。
  形象地来讲,小说中的推拿中心如同一个“圆”,每个角色分占不同的领地,而每块领地的大小相差无几。电影剧本的改编则令个别领地之间相互交换位置,却并未破坏整体的和谐美感。倘若这个“圆形”比喻成立,那么,圆心是什么呢?
  “光复的复,光明的明” vii,都红反驳暗恋其的沙复明,“美不过是一个概念”viii,却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概念——“复明”。“恢复光明”是盲人内心最隐秘的渴望,渴望到无法麻木,或者是佯装麻木。当“沙复明”不再作为一个人物,而是一个概念出现时,它代表了盲人群体的普遍心理。因此,在看似松散的结构样式下,找到了普遍意义,找到了“圆心”。是沙复明,是“复明”。
  从小说到电影剧本的变异过程中,两个重要女性人物的重要特质最值得关注,具体来说,是都红的过去,金嫣的果敢。小说中的都红有着一段不愿意被提及的往事,曾经作为盲人钢琴手的她,在一次失败的演出之后,被赋予同情的掌声与鲜花,伴随着受伤的自尊,和隐忍的不自然。金嫣呢?其追求爱情的方式富于戏剧化,为了在彻底失明之前寻找到值得依靠的爱情,她毅然来到南京,以大胆果敢的方式向泰来ix出击。
  电影剧本的处理过程中,对以上两个人物及其特质进行了弱化。都红的过去,金嫣与泰来相识的过程几乎只字不提,而直接采纳“都红的大拇指断裂,金嫣的痛哭”x两个结果,删除了原因与来龙去脉的铺垫。
  毕飞宇的原义并不难揣测,弹钢琴的手指意外折断,果敢的爱情追求者意外遭受拒绝,二者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与呼应,加强了叙事感。电影剧本反其道而行,一言以蔽之,弱化了故事,加强了痛感。两个结果的突然出现使电影观众不知所措,莫名的来袭,手忙脚乱,提升了电影剧本的阴郁调子。
  在电影剧本《推拿》中,小马的自杀未遂,金嫣的痛哭,王大夫的自残,都红的手指折断形成有序的结构划分。阴郁感的定期来袭不断侵蚀着光明,侵蚀着都红钢琴表演时头顶的灯光,和金嫣残留的最后目光。这样的改编是悲情的,毫无准备的悲情,悲情到压抑。
  但是,一个关键的场景出现了——小马被打,被打出了光明xi。   如果说小说《推拿》始终呈现着隐秘的“复明”渴望,那么电影剧本则通过“小马复明”这一具体的情节安排实现了小说中的梦想。这是小说到电影剧本最大的改编,它抵消了被删除的两个女性人物的故事能量,真正完成了“复明”。也就是说,压抑的能量和光明的力量在同一个“圆”中平等的置换,一个朝下,一个朝上,相互冲蚀,消失到不留痕迹,完全不破坏整体的一致感。
  小马被打却意外复明,这是荒诞的情节设置,甚至是超现实的手法。马英力与娄烨采用了直接展现结果的方式,让小马重见光明。没有人探寻挨打与复明的生理机制和缘由,因为“复明”终于摆脱了电影剧本久久的压抑,用一种张力性的处理转换了作品的情绪体验,自觉地符合了电影艺术的观影心态——短时间内适当的起伏。“复明”这一结果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观众的固执的欣赏诉求,久而不退。
  因此,当观影者在不断积蓄压抑能量的心理状态下,一缕忽然的光明能使人瞬间忘记荒诞,并恰当地合理起来。在两种能量的相互作用下,最终,观众与“小马”一样,完成了“复明”的渴望。
  《推拿》从小说到剧本的改编呈现不仅展现了观众心理状态和效果的依托,更彰显了文学与电影的天然联系,文学需要自觉地进入电影场域,电影也自觉地吸纳与变换文学原著,这种改编关系使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相得益彰。
  注释:
  i 毕飞宇著,长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4.
  ii 娄烨导演,马英力改编自毕飞宇所著同名小说,郭晓东,秦昊,张磊,梅婷,黄轩,黄璐等主演的电影,于2014年2月11日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
  iii 电影中的台词。
  iv 以上两段均为电影中的台词。
  v 摘自长篇小说《推拿》“目录”部分。
  vi 又称人物复现法,巴尔扎克首创。让人物在不同作品或段落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vii 电影中的台词。
  viii 电影中的台词。
  ix 泰来这个人物在电影中叫“泰和”。
  x 小说中的泰来一度怀疑爱情,金嫣听说泰来的为人处事后,专门从异地迁来,疯狂地追求他。
  xi小说中的“小马”与“小蛮”相爱后失踪了,而电影与其有较大出入,“小马”在一次挨打之后意外重见光明后才与小蛮消失不见。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教育部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背景下,为促进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江西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应探索出适合我院现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岗培养”教学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推进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数控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国特色现代学
期刊
一、菊  我爱傲骨高洁的梅,她香蕊蘸雪寒中笑,剪风裁冰只报春;我爱清淡素雅的兰,她幽居野谷深林下,任是无人也馨香;我亦爱虚心劲节的竹,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然而,我最爱的还是清逸脱俗的菊——  我爱菊,她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月季的娇艳妩媚,但她以隽美多姿,淡雅清纯之品性见美于人。她本性质朴,却将丰富的色彩奉献给世界。她黄的高贵,红的奔放,白的淡雅,绿的清灵,墨的端庄···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与《西游补》分别是中国古典小说写梦的巅峰之作和世界第一本意识流小说,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两书的结构和寓意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这样的一个总体框架和寓意下,两部小说在细节、表现手法和对“情”的认识上都有诸多一致之处。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和比较试图对这种相似性的表现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西游补》;相似性  曹雪芹是否读到过《西游补》,还未找出确凿证据,但《红楼梦
期刊
【摘要】:每种艺术情态的产生与流变都有它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因素,无论起源,婵变,以及其过程中闪耀着的万点繁星,无不折射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所滋养着的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哲学文化,美学思想。花鸟画是美的,虽不长反映社会现实,却也在一动一静,一呼一吸之间,抚慰着你我疲惫的心灵。  【关键词】:花鸟画;流变;艺术情态  一、花鸟画起源  自人类历史有迹可循时,花鸟画最为图腾崇拜的形式与上古智慧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大的名声。《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之一,凭着塑造出的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构建的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营造出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备受读者的喜爱。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可见《哈姆莱特》的深刻和厚重内蕴。哈姆莱特的形象成为了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他的“复仇王子的命运”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进行
期刊
【摘 要】贵州毛南族是贵州唯一的人口较少民族,其人口发展问题应备受关注。从毛南族的人口数量、人口性别、年龄构成、人口行业及职业构成、人口科学文化构成状况为基础,分析贵州毛南族人口与经济、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方面的发展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寻求解决毛南族人口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有力措施。  【关键词】毛南族;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特征  毛南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贵州毛南族的前身是
期刊
常常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某个夜深人静、月白风清的晚上,温柔的月光匍匐入室,留下半边桌影。耳畔依稀听到棕榈树宽大的叶片舞动出“哗哗”声,半开着窗棂的红叶帘蓦地掀起,须臾盖过桌影,地上不规则的图案顿时像极了瞬间跃起的浪涛舔舐桌腿。案上的孤灯不卑不亢,冲淡些许黑暗,房间里有青灯、长卷、月华,还有高大的墙影。此时,一位散发清香、妩媚可人、身穿红裙的女子,捧一碗温茶,神色安然地徐徐走来,她踩得很轻,生怕踏破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大部分为男性,作品中更是表现出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是男性文学视角审视下的文学创作。明清时期,女性成为了弹词创作的主力军,弹词女作家们和她们笔下的文学形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造了一种“妇女的文学”,其中女性作家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名著《再生缘》最具代表性。笔者想通过简单的分析作品内容,展现出女性弹词作家视角审视下的女人世界,从而丰富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内涵。  【
期刊
【摘要】:徐志摩的爱情诗是中国现代诗坛不可忽视的存在,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成熟。徐志摩的爱情诗以其独树一帜,温婉隽永的特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徐志摩;爱情诗;风格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受人关注最多的诗人之一。原因在于: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的恋爱、他的性格、他的诗歌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徐志摩的爱情诗,既是他个人爱情经历的生动写照,又代表了不少青年们
期刊
【摘 要】东兴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南濒临北部湾,西南接壤越南。东兴市下辖地区拥有三个镇,分别是东兴镇、江平镇、马路镇。其中江平镇地理位置及其优越,南接北部湾,北靠防城区,西邻东兴镇,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村是京族在我国的唯一聚居地。  【关键词】京族;跨国民族;文化  一、广西东兴市京族发展现状  1、京族在中国的分布现状  京族聚居于广西防城港市境内北部湾畔的巫头、澫尾、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