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徐志摩的爱情诗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f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徐志摩的爱情诗是中国现代诗坛不可忽视的存在,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成熟。徐志摩的爱情诗以其独树一帜,温婉隽永的特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徐志摩;爱情诗;风格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受人关注最多的诗人之一。原因在于: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的恋爱、他的性格、他的诗歌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徐志摩的爱情诗,既是他个人爱情经历的生动写照,又代表了不少青年们的爱情经历。他的爱情诗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慰藉一代代青年人的良药,也是他们心灵柔软的依靠。
  纵观徐志摩的爱情诗大致可分为:一类是写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女子,即林徽因和陆小曼,另一类为赞美女性美的爱情诗。这两类诗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极度渴望与不懈追求;赢得爱情时的幸福与失去爱情时的痛苦以及诗人对他心目中女性的赞颂与讴歌。尤其为人所推崇的是他写给林徽因和陆小曼的爱情诗。这类爱情诗几乎涵盖了人类爱情的方方面面,既有相知、相恋时的甜蜜,又有离别的哀愁,以及当诗人的爱情遭遇阻碍,面临绝境时的痛苦。以上种种都在徐志摩的爱情诗中得到了诗人淋漓尽致的刻画。
  徐志摩一生与三位女性有过感情纠葛。第一位是他的原配张幼仪。张幼仪出身名门望族,其本人端庄文静,秀外慧中,不仅对徐志摩体贴入微,照顾周到,而且孝顺公婆,善理家务。但二人的思想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很难进行良好的精神沟通。这既与徐志摩受到当时文化风气影响以及出国留学有关,也与张幼仪从小受到的旧式教育有关。在结识了林徽因之后,徐志摩不顾张幼仪刚诞下两人的第二个儿子,毅然决然的与张幼仪离婚。对于徐志摩这一行为,后人多有评论,此不赘述。
  第二位女性便是现代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林徽因。1920年,年仅十六七岁的林徽因与徐志摩在英国相识,徐志摩的才情和风度令林徽因倾倒,而林徽因的美丽优雅,聪慧明丽则深深的吸引着徐志摩,甚至不惜与原配张幼仪离婚,从英国追随林徽因到中国。但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恋,以林徽因奉父命不辞而别并在回国后与梁思成相恋结婚而告终。而这一打击,成就了徐志摩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使他由一个志在政治、金融的青年变为了一位诗人。
  在徐志摩的《猛虎集·序文》中,他提到:“说到我自己的写诗,那是再没有更意外的事了。我查过我的家谱,从永乐以来我们家里没有写过一行可供传诵的诗句。在二十四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生命的把戏是不可思议的!我们都是受支配的善良的生灵,哪件事我们作得了主?整十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于渐渐潜化了我的气质。”[1]从上述话语中,可以得知,正是与林徽因的恋爱失败,催生了徐志摩用诗歌来宣泄感情,抒发情绪的行为,而这也为他所提到的忧郁气质埋下种子。在写给林徽因的《希望的埋葬》、《你是谁呀》、《偶然》等六首诗中,最具艺术性流传最广的非《偶然》一诗莫属。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同为新月派诗人的陈梦家认为该诗与《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徐志摩的学生卞之琳更认为该诗是徐志摩诗中“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偶然》一诗虽然只有两小节,却“充满了人生哲理与人生感叹。诗人将自己比作广阔的天空中的一片白云,将昔日恋人比作大海;白云会偶然投影到大海上,但很短暂,很快白云便会飘到其他地方或消散,两者的相会只有一次而且充满了偶然!”[2]二者的相逢只是偶然,相逢之后,再不相见,再无交集,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但“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不管对方记得也好,忘掉也罢,都将是作者记忆深处最为珍惜的回忆。这首诗以其真挚又不造作的感情引起大众深深的共鸣,曾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
  第三位陆小曼,是徐志摩爱情生涯的终结者。她的出现重新燃起了徐志摩对爱情的追求和诗意的迸发,是徐志摩心中美和爱的象征,但婚后才知,陆小曼是一个爱抽大烟、大手大脚花钱、爱玩的女子,这些又让徐志摩陷入了对爱情的失望和痛苦之中。
  众所周知,徐志摩是一个视爱情为生命必需品的诗人,他曾说道:“真的感情,真的人情,是难能可贵的,那是社会组织的基本成分,” 他的一生是为爱而活为爱而存的一生,但爱情之路却是如此坎坷不平,荆棘遍地,他一次次燃起对爱情的渴望,一次次飞蛾扑火般的追求爱情,却一次又一次被现实狠狠教训,但他没有因失意和痛苦选择沉寂,而是“要在残破的意识里重兴起一个残破的天地”。郑振铎说徐志摩:“永远见到的是恬静若无忧虑的气度,永远见到的是若庄若谐的愉快的笑语与风趣盎然的谈吐。其实在志摩的心头,他是深蕴着‘不足与外人道’的苦闷的。 ……他只是将黄连似的苦楚向腹中强自咽下,他决不向人前诉过一句,也亏得他的性情本来是乐天的,所以只是以‘幽默’来替换了他的‘无奈何的轻喟’。”徐志摩的将他的爱情经历倾注于笔端,宣泄于纸上,虽然被爱情伤得遍体鳞伤,但这些体会却是爱情所必须经历的。这些“镌刻着忧伤体验的爱恋抒写最能体现徐志摩对爱情这一人类幸福密码的体悟。”[3]
  徐志摩在爱情中所受的煎熬和苦楚在《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一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手剥一层层莲衣,/看江鸥在眼前飞,/忍含着一眼悲泪——/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我长夜里怔忡,/挣不开的恶梦,/谁知我的苦痛?/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
  另一类赞颂女性美的诗歌,如《沙扬娜拉十八首》、《她是睡着了》等,尤以《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为出名: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短短数句,极传神的道出了女郎那千娇百媚的神态, 以及与情人别离时的复杂心情,读罢令人唇齿留香。
  徐志摩的一生如同流星,虽然短暂,却在中国诗坛上留下了及其璀璨的一笔。他的爱情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华美的语言,深厚的感情抚慰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人们从他的诗中获取慰藉,找寻共鸣,赢得追寻爱情的力量,这恐怕是徐志摩留给人们最宝贵的财富。
  注释:
  [1]徐志摩著 强弓选编《徐志摩诗》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0年,第160页。
  [2]周星平《关于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爱情诗》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0卷第4期,第46页。
  [3]李莎《铸就爱的宗教——徐志摩爱情诗管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卷第2期,第82页。
  参考文献:
  [1]徐志摩著. 强弓选编.徐志摩诗[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周星平.关于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爱情诗[J].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4).
  [3]李莎.铸就爱的宗教——徐志摩爱情诗管窥[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3(2).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建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全国各有数控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应结合本地区生产企业状况,推进本院的现代学徒制建立,为当地及国家制造业服务。  【关键词】学徒;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职业技师院校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1、概念。现代学徒制就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教
期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明确指出:“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州名沧浪洲”。我的故乡,便是郦公所述,素有沧浪之地、“中国水都”之称的鄂西小城丹江口,这里山林丰茂,涓流密布,物产丰富,碧水长流。千百年来,那一汪青绿仿佛自云端旖旎而来,将尘世的纷扰化作一抔洁净的故土。勤劳质朴的小城人栖息于汉江的臂弯,祖祖辈辈在这里耕作、捕鱼,每天来往于汹涌的江水之上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部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背景下,为促进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江西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应探索出适合我院现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岗培养”教学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推进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数控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国特色现代学
期刊
一、菊  我爱傲骨高洁的梅,她香蕊蘸雪寒中笑,剪风裁冰只报春;我爱清淡素雅的兰,她幽居野谷深林下,任是无人也馨香;我亦爱虚心劲节的竹,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然而,我最爱的还是清逸脱俗的菊——  我爱菊,她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月季的娇艳妩媚,但她以隽美多姿,淡雅清纯之品性见美于人。她本性质朴,却将丰富的色彩奉献给世界。她黄的高贵,红的奔放,白的淡雅,绿的清灵,墨的端庄···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与《西游补》分别是中国古典小说写梦的巅峰之作和世界第一本意识流小说,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两书的结构和寓意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这样的一个总体框架和寓意下,两部小说在细节、表现手法和对“情”的认识上都有诸多一致之处。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和比较试图对这种相似性的表现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西游补》;相似性  曹雪芹是否读到过《西游补》,还未找出确凿证据,但《红楼梦
期刊
【摘要】:每种艺术情态的产生与流变都有它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因素,无论起源,婵变,以及其过程中闪耀着的万点繁星,无不折射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所滋养着的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哲学文化,美学思想。花鸟画是美的,虽不长反映社会现实,却也在一动一静,一呼一吸之间,抚慰着你我疲惫的心灵。  【关键词】:花鸟画;流变;艺术情态  一、花鸟画起源  自人类历史有迹可循时,花鸟画最为图腾崇拜的形式与上古智慧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大的名声。《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之一,凭着塑造出的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构建的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营造出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备受读者的喜爱。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可见《哈姆莱特》的深刻和厚重内蕴。哈姆莱特的形象成为了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他的“复仇王子的命运”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进行
期刊
【摘 要】贵州毛南族是贵州唯一的人口较少民族,其人口发展问题应备受关注。从毛南族的人口数量、人口性别、年龄构成、人口行业及职业构成、人口科学文化构成状况为基础,分析贵州毛南族人口与经济、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方面的发展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寻求解决毛南族人口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有力措施。  【关键词】毛南族;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特征  毛南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贵州毛南族的前身是
期刊
常常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某个夜深人静、月白风清的晚上,温柔的月光匍匐入室,留下半边桌影。耳畔依稀听到棕榈树宽大的叶片舞动出“哗哗”声,半开着窗棂的红叶帘蓦地掀起,须臾盖过桌影,地上不规则的图案顿时像极了瞬间跃起的浪涛舔舐桌腿。案上的孤灯不卑不亢,冲淡些许黑暗,房间里有青灯、长卷、月华,还有高大的墙影。此时,一位散发清香、妩媚可人、身穿红裙的女子,捧一碗温茶,神色安然地徐徐走来,她踩得很轻,生怕踏破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大部分为男性,作品中更是表现出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是男性文学视角审视下的文学创作。明清时期,女性成为了弹词创作的主力军,弹词女作家们和她们笔下的文学形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造了一种“妇女的文学”,其中女性作家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名著《再生缘》最具代表性。笔者想通过简单的分析作品内容,展现出女性弹词作家视角审视下的女人世界,从而丰富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内涵。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