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弹词作家文学视角中的女人世界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mum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大部分为男性,作品中更是表现出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是男性文学视角审视下的文学创作。明清时期,女性成为了弹词创作的主力军,弹词女作家们和她们笔下的文学形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造了一种“妇女的文学”,其中女性作家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名著《再生缘》最具代表性。笔者想通过简单的分析作品内容,展现出女性弹词作家视角审视下的女人世界,从而丰富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内涵。
  【关键词】:弹词;女性视角;《再生缘》;女人世界
  明清弹词中的女性作者及其创作成就令人瞩目,与其他各类文学中以男性为翘楚的情况相反,弹词名著几乎都出自女性之手,女性作者借助弹词擅长表现婚恋题材及叙事细腻的特点,对女性的情感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还通过女扮男装的情节模式,塑造了易装佳人群像,借男性身份为女性张目。郑振铎说过“中国女子自己为吐泄不平之气而作弹词,又复为历来妇女间最流行之读物”,可见弹词确可称之为“妇女的文学”,描绘的是女性视角审视下的以女性为翘楚的女人世界。
  陈端生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应该被淹没的人物,《再生缘》是她十六岁时开始写作,之后享誉江南的一部成功的作品,作品明确的透露出作者本人的创作心态和性别意识。
  一、主要人物形象塑造
  陈端生在《再生缘》中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眼光细致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且不说孟丽君一方面不愿屈居于男人之下,另一方面又处于一种随时会穿帮的威胁之中,从而表现出来的瞻前顾后的双重人格;甚至在乳娘江妈、丫鬟瑞柳的刻画上也活灵活现,她们一次次的勾心斗角,为公为私,都为作品增色不少。作品中主要出现了女扮男装、闺阁侍女形象,描述了她们在反抗压迫、追求自我解放、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追求女性的权利和社会地位方面,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作家独特的女性笔法描绘赋予了作品一种男性作家无可比拟的细腻柔和之美。
  (一)女扮男装人物
  易装,看似一个着装问题,实际上反映出社会的既定秩序与政治文化的意识积淀,体现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女性隶属于男性的历史时期,易装被看成是一种危害社会等级制度与传统文化的“越位”行为。而在清代以来的弹词创作中,女扮男装成为惯用的情节模式,女性试图通过男性身份为自己张目,这也是清代弹词女作家们性别意识和女权意识强烈解放的表现。这种易装是“乔装”而非“变性”,作品的具体情境经常提醒读者:这是一位乔装女性,她才华出众,胜过须眉男子。才华横溢的孟丽君全然不是传统的闺秀形象,她清廉、刚毅决断,办事精明干练,深得皇上赏识,容貌举世无双,风度翩翩。这种太理想化的,能够实现政治抱负,有勇有谋有才有貌的女性英雄形象,是所有女性从来都不敢想象的。与男子比高,不再屈服于男性权利,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的女人世界里女人的傲娇模样吧。
  (二)闺阁侍女人物
  《再生缘》中还塑造了大量的闺阁侍女形象,如苏映雪,刘燕玉等。苏映雪作为孟丽君的侍女和闺阁姐妹,深受孟丽君的影响,也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宁愿牺牲性命,对爱情有着坚定忠贞的信念,她虽没有孟丽君那样的女性政治经济意识,却有作为一个女人该有的伟大坚贞的爱情观,坚持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刘燕玉也同样坚持自己的爱情理想,大胆表白,得知父母要将她许配给她表哥时,断然要“自送残生报少华”,后出逃万缘庵,这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反叛。这样敢于反叛封建包办婚姻,大胆追求爱情自由的女性,就是作者认为女性该有的爱情态度。
  (三)女性化的美男子形象
  自先秦至明清,世人有着共同的审美习惯,以白皙的皮肤和乌黑的眼睛作为评价美男子的首要标志。《再生缘》中的男主角皇甫少华“面映梨花含夜雨,眉分柳叶带烟绡,秋水冷冷生眼媚,春风淡淡上容娇”,孟丽君的母亲一眼便相中他为“美东床”。而且受到多位女性喜欢,称其为美男,在这样一个作者极力打造的女人世界中,连男人也带有女气,带有女性美的男人才是美男。
  二、情节内容与人物关系
  弹词中的女性普遍拥有非凡的才干和奇特的婚恋经历,易装佳人不一定都能在男性世界暂露头角,但是她们没有不涉及婚姻纠葛的,几乎都演绎了婚恋传奇。作家也很少具体描摹她们的才干和建功立业的过程,主要渲染的是这些非凡才干给易装女性带来的生活境遇和情绪方面的改变,而对于女性的婚恋经历往往浓墨重彩,描写细致入微。弹词几乎是应女性之需而产生,其创作、接受对象均以女性为主体。细腻深切的叙述特点使之长于婚恋题材,另外还受制于作者对于女性实际生活的体验和考察,对于朝堂政治毕竟想象有限,这样就导致作品的叙事重点并非政治朝局而是爱情婚姻纠葛。正是因为弹词的叙述特点和女性作者的文学视角,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才落在了通俗的男女爱情关系和闺阁姐妹关系这两方面。
  (一)男女爱情婚姻纠葛关系
  弹词作品中的多数女性易装只为逃避强加于己的婚姻,而易装后的婚恋奇缘往往成为弹词中最精彩的篇章,情节曲折,悬念纷呈,细腻的展现了女性的各种情爱心理,特别契合女性对婚恋的想象。如孟丽君一心想和皇甫少华在一起,逃避父母之命,御赐婚姻,追求自由恋爱。丽君的知己良伴苏映雪自从见了少华,便与之梦里盟心,却为救孟家一家,成为孟丽君替身嫁给刘魁壁,想为皇甫家报仇。而皇甫少华最后竟与丽君仇家女刘燕玉成婚……
  作品对于女性情爱心理的刻画更是细腻生动。如二十三回皇甫少华即将挂帅东征,作者就展示了孟丽君表面平静后的内心波澜:“年少尚书心惨切,强含喜笑就开声……几度凝眸窥少甫,数番俯首想姻缘。情义相关心不舍,音容对面意何安?……如若有些差失处,倒是我,将他送入火坑中。愿天保佑班师转,不枉吾心用苦功”这种儿女情长的细腻描写在全篇比比皆是。
  (二)闺阁情谊与同性情谊
  除了男女爱情关系,作品中还细致的刻画了闺阁情谊,女性之间的姐妹感情。《再生缘》中苏映雪是孟丽君的侍女和闺阁姐妹,是丽君的知己良伴,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孟丽君也称“知我孟丽君者非苏映雪莫属也”,最后苏映雪还作为丽君替身嫁给了刘魁壁,救了孟家一家。
  弹词中不仅描写了异性间情爱心理的波动,而且展示了女性间的恩爱缱绻。由于易装女性性别身份特殊,往往凭借男性身份与女性缔结良缘。《再生缘》中孟丽君与梁素贞,就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姐妹情谊,一向不为人所重的女性特殊情谊在弹词中大放异彩,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独特存在。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男性同性相恋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公开、大胆。相反女性间的类似情谊在现实中虽然存在,但相对较为隐蔽,缺少言语空间。女性作者在这样一种女性文学作品中,则大胆的对这种特殊情感进行了描写。
  从创作者而言,作者熟悉自己所属的女性群体,深刻体验了女性的生存状况,在那个女性思想不断解放,才女文化盛行的文化背景下,作者极力宣扬了女权主义思想。从接受者而言,弹词的接受对象以女性为主体,她们关注女性婚姻生活,女性关系。从文本特点而言,弹词适合作为一种消遣读物,流行于闺阁,投合了幽闭在闺门中的妇女的需求,她们关注婚恋题材、儿女情长。重叠各种因素,女性作家们在她们的文学视角下创造出系列弹词作品,构造了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女人世界。
  参考文献:
  [1]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
  [2]文迎霞.周榆华.论明清女性弹词中易装女性的另类婚恋图景.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9.5
  [3]盛志梅.清代女性弹词中女扮男装现象论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其他文献
【摘 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本文围绕“什么是人权, 怎样构建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简要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发展状况和主要特点,并对我国如何建设有保障的社会主义人权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人权;我国人权发展;特点;建议  作为普遍的人类权利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建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全国各有数控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应结合本地区生产企业状况,推进本院的现代学徒制建立,为当地及国家制造业服务。  【关键词】学徒;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职业技师院校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1、概念。现代学徒制就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教
期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明确指出:“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州名沧浪洲”。我的故乡,便是郦公所述,素有沧浪之地、“中国水都”之称的鄂西小城丹江口,这里山林丰茂,涓流密布,物产丰富,碧水长流。千百年来,那一汪青绿仿佛自云端旖旎而来,将尘世的纷扰化作一抔洁净的故土。勤劳质朴的小城人栖息于汉江的臂弯,祖祖辈辈在这里耕作、捕鱼,每天来往于汹涌的江水之上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部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背景下,为促进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江西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应探索出适合我院现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岗培养”教学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推进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数控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国特色现代学
期刊
一、菊  我爱傲骨高洁的梅,她香蕊蘸雪寒中笑,剪风裁冰只报春;我爱清淡素雅的兰,她幽居野谷深林下,任是无人也馨香;我亦爱虚心劲节的竹,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然而,我最爱的还是清逸脱俗的菊——  我爱菊,她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月季的娇艳妩媚,但她以隽美多姿,淡雅清纯之品性见美于人。她本性质朴,却将丰富的色彩奉献给世界。她黄的高贵,红的奔放,白的淡雅,绿的清灵,墨的端庄···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与《西游补》分别是中国古典小说写梦的巅峰之作和世界第一本意识流小说,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两书的结构和寓意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这样的一个总体框架和寓意下,两部小说在细节、表现手法和对“情”的认识上都有诸多一致之处。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和比较试图对这种相似性的表现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西游补》;相似性  曹雪芹是否读到过《西游补》,还未找出确凿证据,但《红楼梦
期刊
【摘要】:每种艺术情态的产生与流变都有它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因素,无论起源,婵变,以及其过程中闪耀着的万点繁星,无不折射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所滋养着的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哲学文化,美学思想。花鸟画是美的,虽不长反映社会现实,却也在一动一静,一呼一吸之间,抚慰着你我疲惫的心灵。  【关键词】:花鸟画;流变;艺术情态  一、花鸟画起源  自人类历史有迹可循时,花鸟画最为图腾崇拜的形式与上古智慧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大的名声。《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之一,凭着塑造出的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构建的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营造出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备受读者的喜爱。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可见《哈姆莱特》的深刻和厚重内蕴。哈姆莱特的形象成为了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他的“复仇王子的命运”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进行
期刊
【摘 要】贵州毛南族是贵州唯一的人口较少民族,其人口发展问题应备受关注。从毛南族的人口数量、人口性别、年龄构成、人口行业及职业构成、人口科学文化构成状况为基础,分析贵州毛南族人口与经济、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方面的发展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寻求解决毛南族人口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有力措施。  【关键词】毛南族;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特征  毛南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贵州毛南族的前身是
期刊
常常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某个夜深人静、月白风清的晚上,温柔的月光匍匐入室,留下半边桌影。耳畔依稀听到棕榈树宽大的叶片舞动出“哗哗”声,半开着窗棂的红叶帘蓦地掀起,须臾盖过桌影,地上不规则的图案顿时像极了瞬间跃起的浪涛舔舐桌腿。案上的孤灯不卑不亢,冲淡些许黑暗,房间里有青灯、长卷、月华,还有高大的墙影。此时,一位散发清香、妩媚可人、身穿红裙的女子,捧一碗温茶,神色安然地徐徐走来,她踩得很轻,生怕踏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