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害羞,怯场,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都是被动接受课本知识。化学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建立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相应的有什么样的表现,其核心就在于教师如何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根据《空气的组成》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和心得。
  一、建立“问题情境”的学习环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所以,教师引入话题时,创设的情境和从情境中产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探究创设“激情”和“冲动”。如果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所提的问题太简单,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太难,学生会产生挫折感。课堂伊始,我利用简短、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化学史,在短短一两分钟里,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怎样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由于刚学化学,学生还没有实验经验,故引导学生在5分钟内读书自学。自学完成后,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如:为什么今天我们不用拉瓦锡分解氧化汞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什么要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可不可以选用其他物质的燃烧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之后,水为什么就进入集气瓶?红磷燃烧时有什么现象?等等问题。
  二、建立“动手实验”的学习环境
  学生提出了诸多问题,有些问题生生之间可以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我告诉学生不能等老师告诉你们,你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我给了学生红磷、木炭、铁、硫四种物质,在他们自学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作了类似于红磷燃烧的四个实验。学生自己看到了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在空气中不燃烧;木炭、硫能燃烧,但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燃烧才能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些实验的提交时机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时候,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最快的改变。
  探究活动中,学生不免又会有新问题“为什么只有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且测定的结果为什么会少于五分之一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当学生的探究获得某种成功,并急于展示时,教师可以顺水推舟给予表扬,并推广学生的成果;当学生处于困惑,急需帮助时,或当学生的某种强烈的愿望未能实现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三、建立“指导帮助”的学习环境
  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结果少于五分之一,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探究之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药品的用量、实验操作、物质间的关系等方面,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和预测。然后思考:计划的制定、实验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分工情况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教师的指导既可以表现为对结果和目标的合理要求,又可以表现为对过程的适时帮助,还可以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难题的顾问、参谋。
  在探究中,学生需要主动权,但是更需要适时、必要的帮助;教师必须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探究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有效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教师的帮助又必须恰到好处。实际教学中,教师过早介入,会使学生丧失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甚至打乱学生的探究思路,使学生无法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过晚介入,会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困境,从而使学生丧失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进行不同的指导,
  四、建立“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时,倾听他人探究经验和过程,从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学知识。
  在组织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争论,让他们产生“冲突”和“碰撞”。在本节课中,学生探究出测量结果不到1/5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温度没有恢复到常温;④导管中有空气等,学生在争论中提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否定了④的不合理性。在交流中教师要延迟自己的判断,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活动时间与空间,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念,允许其他学生反驳,并列出理由。只有这样,大家才心服口服,接受新知识。老师的简单评判只会压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必须善于抓住课堂上引发学生争论的因素,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阐述自己的真实看法。
  五、建立“总结评价”的学习环境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表象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总结,对潜藏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梳理、分类、归纳和提升,最终形成科学映像。因此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和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一课中经过探究讨论,学生对“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为什么只能用红磷燃烧来验证空气的组成?为什么进入的水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等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说,让学生对他人提出的认识进行归纳,而教师则将学生归纳的结论进行适当的板书,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性帮助也要注意坡度,不能以相同的探究结论评价所有学生。探究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和兴趣,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有些学生的自信心就会丧失。所以,哪怕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相当重要,教师须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上花功夫,才能更好的担当组织者、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此,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共同研究如何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并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倡导创生、建构的课堂教学观;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导学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教学媒体,她既不是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在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本文就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十一单元《盐 化学肥料》单元复习使用导学案谈个人的体会:  一、方便学生课前预习  传统教学也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大多流于形式或者说口号。大多学
目的:通过对肺系疾病的六经病症分布规律的研究,不但可以为经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还可以用六经传变等理论来认识肺系疾病发展变化的机理.结论:从出现频率来看,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幢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包括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首先对古代文献进行了综述,从十二经筋的生理、病理和治疗三方面加以总结.其次,对现代临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关于经筋实质,现今
补肾益智方是导师张珍玉教授创制的治疗AD及其相关脑病的经验方,临床屡获效验.该研究从理论及实验研究两方面系统、深入探讨了该方药防治AD的作用机制.研究系统回顾了中医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导课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例如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惯性、惯性定律
地球平均气温一年比一年高,果树开花一年比一年早,缺水地方一年比一年多,冬日瑞雪渐离渐远,小河沟捕鱼捉虾已成为童年永远的记忆……山绿水秀、鸟语花香是那么的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地上、地下、空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在人们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遭受严重的污染。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意义深远。环境教育,又得从娃娃抓起,而初中化学教材内容为环境保护教育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平台,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在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