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激趣九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导课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例如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装满水的杯子,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杯内的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除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外,还可以讲述物理学史的内容,来开阔学生眼界。
  二、设计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也绝不是空白,而是早已印上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括了许多理解和误解。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在学习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常认为木块能浮在水面是因为木块所受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水是由于没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困难。但如果笔者们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设计出一个实验,测出漂浮的木块所受浮力小于沉在水中的铁块所受的浮力,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相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思索,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重新发现”,在探索过程中深化学习兴趣。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景,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物理课移到实验室去上,也可将一些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开展“低成本实验”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四、举例寓趣,置疑设趣,习题融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例子,来说明物理原理。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固体中传播”时,举例:“伏地听声”的故事,人可以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在课堂教学中,“设疑”也是教学中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开发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其主动去学。
  五、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这里,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准备和心理发展水平,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如果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感到明显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喜悦。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例如课堂提问,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层次,让学生回答的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对于较差的学生还可以采用个别预告法,但万万不可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预告。预告法就是在下课后分别找一至三个学生告诉他:“明天笔者要提问今天留的思考题,相信你能答好”。由预告逐步转到不预告,视其情况而定。再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虽不理想,但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组织一些小制作竞赛或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跟教师一起做演示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使其兴趣范围适当扩大,扬其长、补其短。
  六、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使学生见之生趣。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七、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八、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九、通过物理知识的应用发展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为人们生活服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明确学习物理的重大意义。如在《重力》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知道神秘的不倒翁吗?为什么他总是不倒呢?在学生都明白是“重心”的应用之后,笔者是这样小结的:商家们对重心这一物理知识加以利用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可见知识就是财富。这对学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二是:你观察过吗?建筑工人在修建房屋时采用什么方法使建造的墙体竖直而不倾倒吗?(依靠重垂线筑墙),之后笔者这样小结:建筑工人对重力的方向加以利用就使修筑的墙竖直而不倾倒,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习惯,则是指积久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行为培养习惯,而习惯影响性格。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们主动自觉的学习知识,进而不断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样,我们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学好物理。  【关键词】物理教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需要。在物理
【摘要】高中化学教育是为青少年的终身教育打基础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尤为重要,这种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笔者就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策略做了浅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主动性主动性    化学科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并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倡导创生、建构的课堂教学观;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导学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教学媒体,她既不是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在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本文就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十一单元《盐 化学肥料》单元复习使用导学案谈个人的体会:  一、方便学生课前预习  传统教学也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大多流于形式或者说口号。大多学
目的:通过对肺系疾病的六经病症分布规律的研究,不但可以为经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还可以用六经传变等理论来认识肺系疾病发展变化的机理.结论:从出现频率来看,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幢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
该文包括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首先对古代文献进行了综述,从十二经筋的生理、病理和治疗三方面加以总结.其次,对现代临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关于经筋实质,现今
补肾益智方是导师张珍玉教授创制的治疗AD及其相关脑病的经验方,临床屡获效验.该研究从理论及实验研究两方面系统、深入探讨了该方药防治AD的作用机制.研究系统回顾了中医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