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浅谈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旬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到的知识。一句话,没有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是一纸空文。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自能阅读的本领。
  阅读教材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这正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文教学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要有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与知识的密切联系迫使我们的教学既要重能力又要重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这种以字、词、句、段、篇基本功训练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诸多能力的培养(如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办事能力等等),构成了语文教师教学的内容。
  1、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与语言交流紧密结合。只有充分交流,才能提高一个人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反过来又能使人更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2、关于认识能力的培养,一是认识学习过程,二是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去。
  3、关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可利用“牵引扶帮”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自我阅读的本领,把注意力放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一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学会阅读、积极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以求达到运用。
  4、对于学生办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远大的教学观。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从书本上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亲自动手动脑,借以培养他们的自我办事能力。
  上述只是谈到了阅读教学的内容,但光知道这些还不行,关键是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提升能力。这才是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的重点,而要做到这点,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使预习行之有效。这就是教师教学中的“牵引”,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是字的音形义不懂,还是无法理解片段的意思。对于不懂的字词,则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有助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学生也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将文章的中心抓住,领会全文的重点所在,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2、课堂教学中的疑和问。没有“为什么”就没有今天科技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课堂中的疑问恰是学生求知欲强烈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的“扶”这一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最佳方法。以提问的形式理解文章,不仅能使学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尽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
  3、课后的复习和课外阅读。课后的回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三步反复阅读,才能真正对文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解自己对文章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易疏漏的地方,达到引以为戒的效果。这样,在下次的学习中就会得心应手,正确寻找出学习一篇文章的捷径。其次,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是达到“不教”或“放”的一种检测。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我们要对名篇名著做到书读百遍,反复体会其中的精华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充实、发展自己。
  总之,阅读是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只要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让你疑惑?音乐怎么可以在美术课上放光彩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它们可以同时为我们的课堂增添光彩。那怎么将音乐在美术课上大放光彩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由音乐导入,无
期刊
在语文活动课中,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 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提高语义能力,增强才干。    一、活动氛围要和谐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在上活动课时,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分组时,让每个小组都留一个空位,这是
期刊
课程改革中教育评价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成效。我认为,新课改中数学教育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是说,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调查过程、推理和计算的过程
期刊
孩子个个是“天生的小画家”,这一特点恰恰来源于儿童与生俱来的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那么,作为美术教师,在辅导学生绘画的同时,怎样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走进大自然激趣    如:在指导学生创作《春天来了》这幅命题画时,首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并提
期刊
[摘要]钓鱼岛列岛在地质上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大框架下,双方应妥善解决具体的敏感问题。  [关键词]浅谈 钓鱼岛 问题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对中方渔船实施拦截,与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发生碰撞。随后,
期刊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
期刊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之理。他在魏征逝世后曾经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确,以人为镜,可以检验我们所作所为中的得失。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成长中的一面镜子。  19g8年秋季,我刚参加工作时,接手了九年级的一个班。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有一次,一个叫芳芳的学生在下晚自习时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和学
期刊
教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目的之一。数学本身高度的复杂性、抽象性、探索性、严谨性,更使反思性教学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发现某些学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养成有很大的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一味让学生大量地做题,致使学生做简单的机械劳动,缺乏反思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实施反思性数学教学显得
期刊
“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其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它与认识一起。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双方互相走进对方
期刊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中国教育学会谈松华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