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际化背景下对设计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现今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艺术设计教育一直强调技能与教学成果训练,而对于多元文化教学的重视不足。本文拟在对过往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以艺术设计不同阶段的主干课程教学为研究基础,分析研究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性问题之思路,并最终期望以这些应用性问题为指导,反思多元文化教学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及潜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 艺术设计教育
  
  一、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观点概览
  
  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运动。多元文化教育主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与其他的教育改革途径,教导学生熟悉自己的文化,同时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的内涵与特色,积极对待其他文化,并最终在多重的标准系统中发展个人的能力。
  本位主义的艺术教育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教育都重视多元文化的课题,文化素养之艺术教育也强调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而同属于艺术教育范畴的艺术设计教育,多年来强调技能与成果的训练,对于多元文化教学的研究和应用重视不足。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国际化背景下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模的扩大,以及对人才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多年来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越来越不适应现今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宽基础和跨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由此可见,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教学是艺术设计教育之课程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那么,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应用多元文化的教学内容是否恰当?应用多元文化的教学会带来哪些专业的学科问题?专业教师和学生对待此种教学内容是什么态度?多元文化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最终会起到什么作用?这些应用性问题都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教学所要认真思考的。
  多元文化教学与研究是近年来全球化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这也是现今国际背景下,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和人才竞争的教育研究重要课题。多元论述已逐渐成为艺术教育的迫切要求,多元的文化手段融入艺术教学的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正在国际范围内不断展开。
  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教学的应用性问题研究时,应首先理解多元文化教育之意涵。归纳过去不同学者的意见,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都希望透过学校多元的文化课程,在统一与多样、主流文化与区域文化,以及移民文化之间筹谋出化解之道。同时寄希望于“全球教育”来改进竞争和对立,促进人类学习尊重与体认多元的观点。第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意指每个人在多重的标准系统中发展能力,它是教育改革、课程设计、多元发展、社会承诺的综合。而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在于参与其他文化之艺术活动,其目的是基于该文化的角度来了解此文化。第三,多元文化教育的界定关键在于“文化”,应该补充学生的文化经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认识自己的文化开始,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并籍此发展个人的多元文化性。第四,教育在观点上需要反应出多样的可能性,在内容上则需要反映出深度。若以多元化为教育目标,则课程就应该融入课程教育的整体中,需要多门功课合力接续,以及多元学科的交互连接来共筑这样的理念,最终形成一条连贯的发展链。第五,全球教育的课程发展特色中,“世界架构下的多元文化教育”是恰当和有效的学习媒介。在国家和跨国界课程发展中,课程的取向即多元学科交互连接的课程取向,课程的焦点在于跨学科的全球观点。其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的多元模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过去多出现于广义的教育范畴之中,应用在艺术教育(包括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范例并不多。多年来,各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约有五种形式:透过民族研究课程的开设,增进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与尊重;培养学生具有双语或在双文化中运作的能力;重视学校环境营造,反映多种族气氛,而适应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协助学生获得参与主流社会所需知识、态度、技能与能力;把文化定义扩大化,主张除民族群体外,其他次文化团体(如妇女、宗教、阶级等)也应予以适用。
  
  二、多元文化教学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之争议点分析
  
  虽然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和多角度的研究,并以此带动了多元文化基础上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意识的逐渐形成。但是,在将多元文化教学带进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当中时,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过去的艺术教育理念基本上是基于单一文化背景、课程模式和教学框架,基本上立足于单一国家或民族区域,各国艺术教育议题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而单一背景的文化教育对于新的课程建设与构架,在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处理政治分歧、文化差异和多元价值等问题上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其次,由于倡导多元文化教学可能会磨灭科目的系统架构,从而使该科目逐渐不复存在,原因是因为强调艺术教育的文化多元性,而导致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降低。因此,若在意识形态上迷失于多元价值而造成价值混淆,或因重估知识而忽视理智的重要性,那么就容易使艺术教育成为无目的的、片断的、相对主义的教育导向与方式。最终会出现对其进取性与学术性不足的歧异。
  
  三、多元文化教学之前期研究成果及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如何能通过有效的研究,把多元文化的教育真正应用到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来。通过归纳不同的研究结果,可以将影响多元文化教学应用于艺术教学课程建设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多元文化教育之目标层面的因素。因为平等对待他人文化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的制定应以“文化”为核心概念,从全球教育的视野和跨学科的观念出发,推动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和多样化发展,并通过这样的发展开创自己的优质文化;第二是授课对象因素的影响,这是应用多元文化教学于艺术设计教育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学校的学生来自各处,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族群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多元文化课程的内容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避免将全班同学视为同质性群体,要关注他们的差异性;第三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对于教师来说应增进全球文化观点,促进学生审视自己的文化遗产,教师还应引领学生检视创造性诠释在跨文化脉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多元的诠释,并最终思考何种全球性的视觉文化议题适合学生的需要;第四个方面是学科建构因素的影响。多元文化教育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就达到目的,多元文化课程内容应有效融入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之中。多元文化教育还应采用多元学科的全球教育融入方式,成为跨学科合作的建构,也就是采用“单一学科”与“科际整合”的融入方式来落实;第五个方面是课程研究方法的因素。此类研究多年来多以质性研究为主,近年来出现了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结合进行研究的趋势。因此在进行此类研究时,课程研究者应认真理清“质量并重”的研究方法有其严谨的方法论基础和设计步骤:研究中的文献探讨和文件分析不能混淆不清;研究设计与方法取径应相符;研究结果避免大量资料堆砌缺乏深入分析与讨论;重视概念的重组与理论的建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正确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基于多元文化教学基础上的艺术设计教育可以增加课程教学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若把由研究者来进行此类课题的研究转换成在研究者带领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研究,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课程应用的时效性。因为艺术教学策略是活络多元的,师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发展课程时,会发展出更富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策略。而研究者与师生的共同参与也会加强课程教学中创造性思考的发展。过往的研究显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进行此类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因为行动研究是课程研究最具“实践取向”的研究方法,它能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者就是参与研究者,他会将个人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延伸为“行动工具”。而不少课程与教学研究也都采用了调查研究的方法来搜集整理不同的教育与教学回馈,以此作为验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但是同时,由于这一议题的研究仍属于初探性质,在通过相应的方法来验证多元文化教学融入艺术设计教学的应用性问题的过程中,缺少实际的例证进行比照,所以多会呈现出研究者自我的评估与反省。以此作为检视此理论未来是否广泛可行的依据,与目前艺术与人文课程的应对指标上可能会存在差距。这对今后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四、本课题之研究思路框架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笔者建议该议题的研究可采用行动研究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对单一课程和整体课程体系的多元文化教学,进行分阶段课程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但是,在进行相应的研究时应认真理清“质量并重”的研究方法有其严谨的方法论基础和设计步骤;研究中的文献探讨和文档分析不能混淆不清;研究设计与方法取径应相符;研究结果避免大量资料堆砌而缺乏深入分析与讨论;应重视概念的重组与理论的建构。
  此类课题的研究有以下四个主要目的:第一,参考过往的课题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的研究,验证多元文化教学应用到艺术设计教育当中是否有其实际的学科发展意义;第二,在应用此种教学之后,整体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有否受到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验证此种观点的艺术设计教学是否可在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第三,研究中加入师生教学互动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分阶段教学行动研究,以期分析教学第一线的师生对于多元文化教学的反映及接受程度,从不同的角度验证多元文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性问题;第四,最终综合分析,总结应用多元文化教学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作用。最终,在对过往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此类研究可通过研究者、教师和学生三方合作研究的方式,研究分析艺术设计不同阶段课程中,引入多元文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并通过多元文化教学引入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性问题,进一步反思多元文化教学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及潜在的发展前景。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商务艺术设计系讲师)
其他文献
到达西塘时是午后三点,但烟雨迷蒙中的古镇俨然薄暮时分了。我顾不上去酒店客栈拾掇行李,便沿着老街漫无目标地走着。西塘,就像尘封已久的画卷一样,在我面前徐徐舒展开来——  多么靓丽的风景,多么温馨的古意!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细雨熏风,粉墙黛瓦,我就这么轻易地迷失在江南特有的氤氲里,仿佛前世的我来这儿拣拾起遗落的旧梦……  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的西塘古镇号称“吴根越角”。俗语有云:“春秋的水,唐宋的镇,
期刊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扑进了拉萨的怀抱。  进入拉萨市区,我特地提醒司机师傅,在经过布达拉宫时,提前告诉我一声。说话间,车就到了布达拉宫广场。顿时一座宏大的红白相间的建筑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很虔诚地注视着这多次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上见过,也曾梦见过的神秘建筑。  我们沿色拉路至林廓路漫步,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布达拉宫后宗角禄康公园的大门前,看着进出自由的行人,我们也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公园里藏族同
期刊
友人窳君家雇用一扬州女佣,她和乡伴闲谈,指我们这些湘赣浙闽的人,说是南蛮子怎样怎样,我不禁为之讶然。在另一场合,我在讲授《中国文化史》,问在座的同学:“百五十年以前,黄浦江两岸蒲苇遍地,田野间偶见村落,很少的人知道有所谓上海。诸位试想想那时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是什么地方?”同学们有的说是北京,有的说是洛阳,有的说是南京,没有人说到扬州。自吴晋以来,占据中国经济中心,为诗人骚客所讴歌的扬州,在这短短百年
期刊
河北省地处中华腹地,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河北民间艺术。各种地方戏曲、民间曲艺、工艺美术等历史绵长、文化醇厚、熠熠生辉。但是,长期以来,河北民间艺术的生命活力、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彰显和实现,对河北民间艺术的理论探究、实践开掘、现代意义的观照还显薄弱。在这种境域下,由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文会教授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北民间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期刊
河北省地处华北,外绕渤海,内环京津,北依燕山,南眺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就是在这里征战,双方部落统一而后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河北在战国时期是燕国和赵国的领地,因此称其为燕赵大地。河北人杰地灵,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也必然成为兵家相争和建都之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河北还曾陆续建立过一些诸侯国,遗留下许多珍贵的文
期刊
摘要:电视频道的版权页不仅可以帮频道树立品牌形象,更成为了传播频道品牌的意识和举措最有效的手段,维护了频道品牌的知识产权,防止竞争对手的仿冒、“克隆”。但是传统的版权页的设置,已经使部分观众产生“抗体”,怎样改变和设计才能使频道品牌在信息过剩的今天突围而出、强化识别呢?  关键词:频道版权页    电视频道的版权页,顾名思义,是标明频道品牌和下属节目版权的动态或者静态的电视画面。下面我们分开几点来
期刊
最近在工作闲暇之时,翻阅浏览了杨文会先生主编的《河北民间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并从中选了两本与我从事的陶瓷专业相关的书,认真阅读后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之后又开始进一步阅读其他几本书。读后,我感到这套书的出版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套书的各个分册所研究的选题都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都是具有丰富深厚文化底蕴的,值得下功夫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自2006年5月国务院公
期刊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和文化创作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作为一名社会文化工作者,就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资
期刊
《幻想交响曲》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大师柏辽兹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中,柏辽兹是一位大胆革新的人物,他的创作手段是新颖的,音乐视觉是独特的。他开辟了标题交响乐的新天地,使交响乐具有文学般的戏剧性和描绘性。固定乐思的运用和管弦乐法的创立,使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标题交响乐的光辉旗手。  《幻想交响曲》创作于1830年,这部作品描绘了柏辽兹爱情生活的一个片段,也是作者失恋后创作的一部作品。在思
期刊
摘要:在美术专业的电脑软件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软件设计理论知识和掌握软件技能的实操技巧,使学生能独立利用电脑完成后续相关的设计课程,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本文站在学生角度上,以自己的教学案例去回顾学生学习软件的过程。  关键词:引导 项目教学 原创 两手硬 实操    下面结合本人在设计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灵活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对学生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