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想象”的翅膀,激发“无限”的思维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ufangfang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8页例题及第39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交流等活動,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理解这三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经历探究抽象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建立“无限长”的概念,积累思维经验。
  3.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比较、推理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释或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学以致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这三种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无限长”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原型
  1. 课件演示动态情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呢?科学家做了个实验,用巨大的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送了一束明亮的光线,这束光线大约走了38万千米到达月球,如果让你用一个数学图形来表示这束光线,你会用什么图形呢?
  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你们为什么想到用线段来表示?
  师:线段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是它吗?刚才我们共同回忆了这个老朋友的特征(板书:直的,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从哪儿量到哪儿呢?谁上来指一指?
  3. 小结:所以我们说线段是有限长的(板书:有限长)。如果用大写字母A和B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这条线段就可以叫作线段AB或线段BA。这两个端点的作用可不小,它们把线段牢牢地关在里面了。
  设计意图: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是这节课的生长点。如何以线段概念为知识生长点,突破“有限”到“无限”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线段是直的,可以度量,有两个端点,通过教师的追问,加深对“有限长”的理解,激活已有认知,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二、直观演示,探究射线
  1. 观察:让我们回到宇宙中,看看这条光线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播放:月球移开,光线延长)。
  师:如果这束光线一直没有任何星球的阻挡,它会怎么样呢?我们继续来看(课件播放光线在太空中无限延伸的动态画面),你们感受到什么了?其他同学感受到它无限延长了吗?
  2. 尝试创造:那你能不能创造一个数学图形把这种感受画下来,以表示现在这束光线呢?
  3. 展学思辨:
  预设作品1(图1)。
  设疑:老师要采访一下,这右边为什么画到边上了?(纸张不够画)
  追问:那纸张再大一些,还能画吗?再大呢?还能继续?
  再追问:为什么?(因为它是无限延长的)是吧?这位同学画出了这束光线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掌声送给他。
  预设作品2(图2)。
  对比:他画的和第一位同学画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
  设疑:我也要采访一下你,第一位同学认为纸张不够画,都顶到边上了,而你为什么右边还有空出来的地方呢?(右边不画端点,就说明光线没有被关住,表示可以无限延长)真形象!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小结:他用简洁的数学图形表示出无限延长的射线,更应该把掌声送给他。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如射线AB,但注意要把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板书交流)。
  4. 举例:生活中哪些光线也可以看作是射线呢?
  设计意图:射线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创造,再进行追问、思辨、交流,抽象出射线这个平面图形,初步建立“无限长”的概念,体会在有限的空间里画出无限的图形,感受数学符号的魅力。
  三、想象推理,建构直线
  1. 想象助推。
  师:我们也可以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延长了,会怎样呢?它延长到哪了呢?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条光线穿过了教室和操场的围墙,穿过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来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向两端无限地延长、延长……
  2. 操作:你能把它画出来吗?谁来将它直接画到黑板上?
  设疑:这可是一条无限长的直线,他这样画有没有画出“无限长”的特征?
  小结:数学符号真神奇,它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直线的特点是?(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我们可以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A和B,表示直线AB或直线BA,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直接表示直线,如直线l。(课件演示)
  3. 梳理回顾,对比联系。
  (1)“线家族”的这三种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2)为什么线段是有限长,而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呢?
  4. 判断辨析,巩固特征。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或直线呢?(图3)
  设计意图:直线在生活中几乎找不到原型,是为了研究而抽象出来的。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想象、推理,自主建构直线的知识,加深“无限长”概念的感悟。最后通过观察对比,理清三种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四、猜想思辨,提升认知
  1. 游戏应用,深挖本质。
  (1)设疑:老师这有个信封,里面躲着今天认识的图形,它会是谁呢?
  (2)猜想思辨。
  思辨一:老师撕开一点给你们看看好不好?(演示图4)
  它是什么图形呢?你的想法是什么?(不作评价,让学生充分表达)看来没办法确定,怎么办?
  思辨二:再撕开一点。(演示图5)为什么不说直线?
  思辨三:还要看吗?再撕开?(演示图6)算了全部撕开吧。
  (3)揭秘交流。
  师:这上面都有什么图形呢?谁上来找找?(出示图7)
  小结:看来观察图形要全面,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图形。
  2. 回归生活,感受价值。
  (1)设疑激趣。
  师:还有一个信封,已经露出图形的一部分了。(图8)
  师:猜猜里面可能躲着谁呢?
  预设:线段、射线。
  师:到底是谁呢?看,竟然是一条曲曲折折的线(图9),先不着急,看看它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数学知识。
  (2)解决问题。
  师:这是福安到福州的公路线,昨天老师乘坐的客车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路上弯弯曲曲,老师坐得晕头转向,可难受了。我在想,要是将来能在我们两个城市之间专门修一条直达的高速铁路,那该多好啊!如果让你当工程师,你会怎么设计这条铁路呢?
  师:上来比划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方案为直线,路程最短)
  师:老师这样修呢?(方案为曲线)不行,是啊,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只有这条直直的线段是最短的。
  (3)回归现实。
  师:感谢同学们。但是,老师要告诉大家,想法是美好的,然而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在现实生活中高铁是没办法修得这么直的。
  设计意图:通过“信封猜线”的游戏,学生联系三种图形的特征,进行不断地猜想、思辨,层层揭秘,最终领悟三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这样既巩固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比较、推理能力,同时学会用数学知识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五、总结延伸,后续铺垫
  1. 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2. 这还有一个信封,里面又躲着什么呢?只有一个点,不急,继续看。(课件演示)这是一条(射线),又引出一条(射线),组成了一个(角)。关于角的知识,我们下节课再研究吧!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共同整理学习方法和所学知识,并预设铺垫,延伸至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结构建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阳泉校区 责任编辑:王彬 黄彧修)
其他文献
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学段对“写话”与“写作”的目标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有效的习作指导,集中指向于一个关键词——“乐”。再借鉴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动力系统的理论知识,“乐”字当前,可以使习作真正地转化为一种情绪宣泄或情感释放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儿童记录世界、记录自我、记录创造性表达的需求,能有效地解决众多的“习作综合征”,消除习
期刊
许嘉璐先生说过:“科学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低到可以在‘汉字难学’一语的旁边打上一个问号。这可真是利在当代、功在民族的大功德。”这就告诉我们,科学识字才能点亮识字教学的璀璨天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参与省级课题“小学阅读教学中科学化识字策略研究”的一些探索,谈谈对中年段阅读教学中的科学化识字的一些思考。  一、研读字理,品汉字意蕴  中年级识字教学,若能适当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字理析
期刊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一种通用的方法。比较思维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策略阅读散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发现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说,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比较策略阅读一篇散文——即文本内的散文比较阅读  1. 引导学生对相同结构或写法相似的几个片段进行比较。有些散文表达上有一
期刊
据调查,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为什么会这样?黄国才老师认为,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只在习作课上教习作,而且在于学生在习作课上不写作文,习作成了学生最讨厌的一项家庭作业。为什么讨厌?因为写不出来。写不出来怎么办?学生不是搜一搜百度范文,就是编一编敷衍了事……笔者结合自己的习作教学实际,仔细想了想,觉得黄国才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为了让学生摆脱“习作焦虑症”,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笔者对“云环境下”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提到了探究精神。该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谈谈初步尝试的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五步走”教学模式。  一、形成探究主题  1. 以教材编排的专项综合性学习内容为探究主题。  五年级
期刊
郑毓信教授在《新教育哲学》中提到:“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应当将‘思维’看作全部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特级教师许卫兵认为:“数学知识是整体的,也是有结构的,用整体性和结构化的思维引导数学学习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所谓结构化思维,是以探寻事物结构为目标,以得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导向,以建构事物整体关联为抓手的一种思维方式。结构化思维,能够让学生更清晰、更高效地思考,
期刊
几何直观能力是小学生应掌握的数学核心能力之一。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直观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认识事物、学习新知时常常是从具体直观开始,并逐渐反向抽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数学学习力。因此培养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一、教画图,培养直观表达能力  抽象复杂的数学问
期刊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当今小学语文的教学,立足点应该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允许学生有自己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要明白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有好奇心的学生,要懂得去引导,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它巧妙地体现在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妙,值得学生细细体味;课后习题和“字词句运用”则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和生动感,并在运用中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语言获得的规律,围绕“动词的积累和运用”进行多层次的语言训练,从而扎实有效地落实单元语
期刊
良好的音准能真实准确地还原音乐作品的形式美和思绪美,给人以悦耳动听的美好体验,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合唱艺术的大门,是实现合唱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合唱教学中,可运用有效的方法与辅助手段,进行音准训练,以达到和谐歌唱的目的。  一、剖析影响因素,把握合唱音准  1. 发声的技巧。发声技巧是影响音准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讲方法的演唱容易导致音高偏差,音准难以掌控。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缺少教师科学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