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练音准和谐歌唱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y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音准能真实准确地还原音乐作品的形式美和思绪美,给人以悦耳动听的美好体验,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合唱艺术的大门,是实现合唱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合唱教学中,可运用有效的方法与辅助手段,进行音准训练,以达到和谐歌唱的目的。
  一、剖析影响因素,把握合唱音准
  1. 发声的技巧。发声技巧是影响音准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讲方法的演唱容易导致音高偏差,音准难以掌控。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缺少教师科学有效的引领。教师引导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的练习缺少科学性,转换声区的技巧无法掌握,对控制与音高相关的声带张力技巧的训练更是无从谈起。只有通过长期艰苦的练习,学生才有可能掌握“自如运用气息、声区及共鸣体”的技巧,从而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合唱中各声区的音准。因此,在童声合唱排练中,教师应让队员自然地歌唱,要求他们做到:身体放松,不紧、不绷、不挤、不捏,面带微笑,懂得听辨正确音高,享受这个轻松而温暖的过程。
  2. 速度与力度。在作品速度快、力度强的时候,学生演唱情绪容易亢奋,可能造成情绪与理智不能较好匹配的情况。失去平衡,音准往往会偏高。反之,作品速度渐慢而力度又渐弱时(特別是低音区),一旦气息缺乏支持,发声器官过分松弛,音准偏低的情况就会相当突出。
  3. 状态与气息。在合唱中,歌唱的状态及呼吸往往会对音准产生直接影响。训练时,若合唱队员演唱得特别积极投入,效果就相当显著;而当队员们疲惫不堪,状态不佳时,就会频出音准问题。因为,当稳定的气息和声带的振动匹配度高时,音准的控制也就顺利;而气息不稳、得不到良好的支持时,发声便容易出现憋气、僵化等现象,音准自然有失水准。在平时的排练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呼吸与积极的歌唱状态,引导其用心、饱满地歌唱,这样音准方面的问题就会不攻自破。
  二、掌握有效方法,加强合唱音准
  1. 循序渐进训练音高。要想唱得准,先要听得懂。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音高的训练。这个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可先听单音,从音阶入手,逐渐训练其听辨能力。比如在练习十二个半音上、下行的唱名时,先随钢琴进行练习,再去掉钢琴进行检查,直到能独立唱准为止。这样坚持训练,就可以解决半音音准问题。在音准训练中还可以采用柯达伊的手势引导学生唱音阶,左右手交替使用做音程与和弦的练习,之后再进行大跨度音程的训练。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纵向和声立体感得到培养,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明晰的感受,从而使多声部合唱的听辨和演唱能力得到提高。
  2. 科学方法训练发声。练声是发声歌唱的重要基础训练,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的发声练习也是不同的。吴灵芬老师在她的《指挥课堂教学》一文中说:“气息的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高,换声点上没有及早注意和准备,呼吸换气的过程安排不恰当都会造成音准的困难。”因此,应该格外重视每次练声。练声初期,可以选择“o”“u”等元音进行练习,因为元音相对圆润,口腔内能自然形成练声所需要的空间,喉咙发声的基本状态也易于保持,这样能更快更有效地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后再做一些连顿、强弱、快慢等相结合的练习。此外,还要注意情感的发挥,要经常提醒学生把眉毛扬起来,把面部肌肉调动起来,要微笑着唱歌,这对保证音准也是很重要的。
  3. 巧用“轻”“清”训练唱法。著名的童声训练专家杨鸿年教授曾在《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提到,“轻声唱法可以避免由于气息过多地冲击声带而带来的损伤,克服低音区位置垮下来的毛病(造成音准的偏差),培养内在听觉”。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打呵欠等方式进行放松练习,然后通过有支撑感的气息轻轻地将声音推送到更高的位置上。因为轻声歌唱,才为“听”创造了条件。在轻唱的同时,学生需要去聆听自己的声音、其他声部的声音,从而使各声部的音准在听辨中得到修正,在修正中得到融合。培养学生驾驭音准的能力,“清唱”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训练策略。在平时排练中,指挥要定期安排考核,让合唱团的每位成员清唱各自的声部旋律,其他成员听辨其演唱的音准情况,教师及时调控,并准确范唱,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4. 引导“弱唱”升降记号。对新歌曲中的难点,特别是有升降号的部分,一定要在家多练。所谓“多练”,不是一次次重复,有时把错误的地方唱“熟”,反而难改。教师要要求新成员学会跟上身边或本声部的音,兼听其他声部的声音,当发现自己唱不准时,宁可空过不唱。课后,教师应指出其不足之处,及时辅导,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永远记住吴灵芬老师所说的:凡有升降号时都要弱唱,要唱出感情色彩。
  三、借助辅助手段,提升合唱音准
  1. 手机“钢琴”辅助练习。人的听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以提升的。合唱中,大量的听音训练,是提高学生音准听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所有学生的家里都有钢琴或其他乐器,也不可能将庞大的钢琴随时携带身边。因此,在我们团里,每个学生都必须在手机里下载钢琴键盘APP,以便随时随地进行听音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建立系统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听音进阶训练模式,以使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重复训练,最终获得良好的听音能力。
  2. 微信平台检测效果。在信息发达的年代,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带来的便捷,建立合唱团微信群。在初学合唱曲时,教师可以把每个声部的旋律发到群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部多听多唱,选择最满意的录音效果发到声部群上让负责的老师或声部长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一过关。此举在加强学生的音准能力的同时,也加快了合唱排练的速度。
  3. 变换场地寻找舞台。大家一定有体会,每次参加合唱比赛,在学校音乐室排练时自我感觉良好,但一到上台展示就各种状态。这是由于学生到新的场地就容易兴奋,看到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就过分紧张,反而造成声音偏高。所以,平时排练到一定时候,笔者会经常变换排练场地,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音量与歌唱状态。笔者还会寻找舞台让学生多锻炼,如安排与兄弟校的合唱团手拉手结对子,互相展示,互相交流等。这能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使团的合唱音准更上一层楼。
  总之,在合唱中,音准就是万丈音乐高楼的地基。只有练好音准基础,才能唱出和谐美妙的歌曲。我们每位音乐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音准训练,把歌唱的基础打得坚实。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合唱才会绽放艺术的无限魅力,才能击打出音乐海洋里一朵朵绚丽多彩的浪花。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元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其他文献
“城区薄弱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位于城区,但属于薄弱学校,它是相对而言的,是在横向上进行对比得出的。薄弱学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办学质量不高;社会形象不佳。造成“薄弱”的原因是多种的:有长期以来学校在管理上形成的原因;有社会变革、环境变化造成的;有制度、政策层面上在操作中产生的偏差造成的;等等。薄弱学校的存在说明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受到质疑。本文试以福
期刊
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学段对“写话”与“写作”的目标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有效的习作指导,集中指向于一个关键词——“乐”。再借鉴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动力系统的理论知识,“乐”字当前,可以使习作真正地转化为一种情绪宣泄或情感释放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儿童记录世界、记录自我、记录创造性表达的需求,能有效地解决众多的“习作综合征”,消除习
期刊
许嘉璐先生说过:“科学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低到可以在‘汉字难学’一语的旁边打上一个问号。这可真是利在当代、功在民族的大功德。”这就告诉我们,科学识字才能点亮识字教学的璀璨天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参与省级课题“小学阅读教学中科学化识字策略研究”的一些探索,谈谈对中年段阅读教学中的科学化识字的一些思考。  一、研读字理,品汉字意蕴  中年级识字教学,若能适当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字理析
期刊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一种通用的方法。比较思维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策略阅读散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发现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说,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比较策略阅读一篇散文——即文本内的散文比较阅读  1. 引导学生对相同结构或写法相似的几个片段进行比较。有些散文表达上有一
期刊
据调查,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为什么会这样?黄国才老师认为,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只在习作课上教习作,而且在于学生在习作课上不写作文,习作成了学生最讨厌的一项家庭作业。为什么讨厌?因为写不出来。写不出来怎么办?学生不是搜一搜百度范文,就是编一编敷衍了事……笔者结合自己的习作教学实际,仔细想了想,觉得黄国才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为了让学生摆脱“习作焦虑症”,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笔者对“云环境下”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提到了探究精神。该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谈谈初步尝试的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五步走”教学模式。  一、形成探究主题  1. 以教材编排的专项综合性学习内容为探究主题。  五年级
期刊
郑毓信教授在《新教育哲学》中提到:“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应当将‘思维’看作全部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特级教师许卫兵认为:“数学知识是整体的,也是有结构的,用整体性和结构化的思维引导数学学习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所谓结构化思维,是以探寻事物结构为目标,以得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导向,以建构事物整体关联为抓手的一种思维方式。结构化思维,能够让学生更清晰、更高效地思考,
期刊
几何直观能力是小学生应掌握的数学核心能力之一。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直观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认识事物、学习新知时常常是从具体直观开始,并逐渐反向抽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数学学习力。因此培养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一、教画图,培养直观表达能力  抽象复杂的数学问
期刊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当今小学语文的教学,立足点应该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允许学生有自己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要明白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有好奇心的学生,要懂得去引导,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它巧妙地体现在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妙,值得学生细细体味;课后习题和“字词句运用”则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和生动感,并在运用中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语言获得的规律,围绕“动词的积累和运用”进行多层次的语言训练,从而扎实有效地落实单元语
期刊